3月1日,第三师四十六团学校有接收了“四覆盖、四促进” 结对乡村的3名学生来校上学。该校2月中旬刚刚被四十六团党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兵地交流交往交融,2016年,按照师市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四十六团与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扎实开展“四覆盖、四促进”活动,通过建立四个机制、搭建三个平台,充分发挥了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四个机制” 该团党委书记、政委刘凤英说,四十六团首先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成立团、县结对互助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领导任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政工办负责日常工作。各结对互助的团、连、乡、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次,建立兵地联动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协商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以“唱响新疆精神、兵团精神”“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为本基点开展结对,坚持党政牵头组织与干群广泛参与,使活动与内容在干群心中落地生根;通过开展尽力而为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双方在活动中受益,在受益中融合。结对互助始终围绕稳定与发展、各族群众的需要期盼来展开,建设美丽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的实践来深化,使之成为推进活动的长效机制。第三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为使“对子结起来、活动动起来、双语学起来、融合建起来”,由政工办牵头,对活动的启动、内容、形式、过程、效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实效。同时,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把工作实施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每季度通报,半年一次推进会,年终表彰,对工作不主动、不落实、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戒勉谈话。 结对互助互学 做到“四个覆盖、四促进” 经沟通协商,双方达成了四个层面的互助意向和具体措施,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结对互助活动方案,签订结对互助协议书,建立领导责任、创新发展、精准帮扶、兵地维稳联动、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我团高新节水、特色林果等农业技术优势,帮助地方群众实现增产增收。8个连队与4个村结对全覆盖;团机关9个部门、医院、中学、农业技术推广站与乡机关部门、各单位结对全覆盖;196名在职党员结对全覆盖;89名团员结对全覆盖。促进维稳共担、文化共融、资源共享、团结共建。 搭建三个平台 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搭建技术帮扶平台。团场通过提供全程红枣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支持,帮助结对乡打造了52亩红枣精品园,投入10万元,技术帮扶68次,户均增收7637元;帮助新建棉花高新节水示范田100亩,投入10万元,技术帮扶18次。连队帮助结对村建设红枣标准园180亩,投入1.35万元,技术帮扶21次,15户、户均增收5088元。团、连开展红枣嫁接、修剪等现场会、观摩会60多次;捐赠化肥、修剪工具3万多元;派出技术骨干154人次到结对乡村技术指导46次,村民来团观摩学习6200多人次。结对村红枣单产由不足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发挥了兵团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作用。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以“兵地融合谋发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四十六团魅力“兵团红”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邀请了结对互助的克孜勒阿瓦提乡、尕孜库勒乡和兵团“访惠聚”工作组以及自治区经信委第14工作组参加。受邀单位分别选派100多人参加兵地手工艺作品展、美食大比拼、文艺汇演等12项活动。兵地文艺骨干培训班15天培训120人;“兵地迎新春”系列活动,展出书画作品120幅,送春联600余幅。发挥了兵团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搭建互惠互利平台。成立兵地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12次领导小组协调会,我团两个片区连通渠、30公里二级公路、29.6万亩土地确权勘界等重大民生工程,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持,并顺利完成;团连吸纳地方劳动力6万多人次,村民创收800多万元;团医院为结对村群众义诊5898人次,帮扶19.72万元;团中学吸纳地方学生95名,帮扶7.65万元 ;兵地共建维稳点3个,投入273万元,参与地方维稳巡逻12次420人次;投入39.4万元,修建了一连至英阿瓦提村800米“连心路”。全年,帮扶地方92.43万元。通过活动,实现了互惠共赢,促进了兵地交往交流交融发展,促进了辖区稳定和谐。 2016年底,该团党委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年表彰大会,采用多媒体形式宣传表彰了4个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在实践中,这个团的“四覆盖、四促进”活动焕发了无限生机与活力。2016年,团党委被评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委”。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4 09:40 , Processed in 0.0216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