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颜值时代 他们的脸消失 却为何备受追捧?

2017-3-20 10:15| 发布者:cpnoz| 查看:1137| 评论:0|来自:网络

摘要:很多画家在画人物时,都十分注重刻画脸部细节,因为人物的五官和神情可以传达出很多信息。但也有一些艺术家,偏偏反其道而行。独特的表现手法,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中有很多经 ...

1

很多画家在画人物时,都十分注重刻画脸部细节,因为人物的五官和神情可以传达出很多信息。但也有一些艺术家,偏偏反其道而行。独特的表现手法,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中有很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那个在背后默默保护千寻的无脸人,它的善良感动了许多观众。

2

前些日子,一组图在网络上掀起了热潮。画面中的人物古风古韵、飘逸清奇,可是都没有五官。这组图的创作者王晓艺说:“过去的美人不美在皮相上,美在骨肉里。”所以她刻意隐没了笔下人物的五官,着重凝聚意境和人物的举止。

3

4

其实,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也创作过一张“无脸图”。这幅作品是拉斐尔在1775年绘制的西班牙贵族肖像,然而肖像中的面孔却被抹去。但没有人知道,作画风格一向追求完美的拉斐尔这样做的原因。

5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面孔消失了,我们该去关注些什么呢?是否还会欣赏一个人的美呢?

消失的五官

克里斯蒂娜·卡纳莱(Cristina Canale)

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卡纳莱,1961年出生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最开始,她的绘画色调阴暗,画面上充满了大胆的线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搬到德国,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她开始将作品的色调变得柔和。

6

7

克里斯蒂娜·卡纳莱的绘画拥有非常独特的特征,她的风景似乎描绘了一个流动的世界。一幅画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但组合起来却十分和谐。

8

9

2000年后,克里斯蒂娜·卡纳莱开始创作“去脸化”的作品,她采用温馨的颜色呈现一种平涂的色块感以及拙感。画中的人物失去了面部特征,但又充满着生命力,让观者为之着迷。

10

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

朱利安·奥培是当今英国艺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而他也是将线条运用到极致的代表,深谙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寻常生活”的思想精髓。他的作品形式精炼单纯却极具个性,令人过目不忘。他说,我喜欢用简单的东西来描述所有的经验。

11

12

朱利安·奥培从艺术家埃尔热的卡通画、日本浮世绘甚至是城市标志中汲取营养,并从中探索新的形式,形成了专属于他的艺术风格。

13

14

他最具有标志性的作品,就是肖像画系列。朱利安·奥培发明了一种有着超级现代感的漫画肖像画风,没有任何传统的绘画技法,只有简洁、规矩的黑色粗线条和单纯色彩的平面化组合。他去除细节的描绘和一切情绪倾向的描述,凝练了形态和动作的最本质特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肖像,没有脖子也没有脸。

15

但是,朱利安·奥培创作过程中的简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删除,而是一种基于真实物象的简化。通过抓住人类心理和视觉惯性的关键,提高作品的吸引力,给人留下最深的记忆。

16

朱利安·奥培创作的本质是为了探讨如何解读视觉形象和人们所见、所知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的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一种亲近感。而这也正是他所努力去做的,他希望借助符号化的人像,去寻找一种大众的共性,一种可以表达世界时下心情的当代语言。

17

18

吉迪·鲁宾(Gideon Rubin)

吉迪·鲁宾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常以童年、家庭和肖像为主题。他最初在纽约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当时他的绘画风格与现在大相径庭,非常具象、写实,很多细节都会放在画里面。

19

在伦敦念研究生的时候,吉迪·鲁宾依旧坚持着这种画法,但是他慢慢开始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条死路。就在他感到迷茫、疑惑的时候,一个机会使他回到了纽约。他恰巧经历了“9·11”事件,目睹了飞机冲进双子塔。这件事情对于他有着很大的影响,吉迪·鲁宾觉得这仿佛是世界末日。

20

21

但在经历了“9·11”之后,他的绘画生涯开始出现转机。吉迪·鲁宾开始画那些他在街上看到的损坏的玩具。“这些玩具在孩子玩耍时渐渐变得残缺,带着使用过的痕迹和属于玩具本身的历史。与这些玩具进行交涉,然后创作出一些作品,我觉得是慢慢地去发现一些故事。”吉迪·鲁宾创作这些作品的速度都很快,他觉得,仿佛内心的一些情绪要用一种很快的手法去发泄出来。

22

由于吉迪·鲁宾非常喜欢肖像画,于是他在画了一段时间旧玩具之后,又回到了肖像创作上。不过,他在画人像的时候,加入了许多画旧玩具时用到的手法。人物的很多细节、特征都没有进行描述,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依旧很有辨识度。

23

24

吉迪·鲁宾的画,色彩柔和、饱和度低且充满朦胧之感,与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风格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的确如此,他对莫兰迪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趣,无论是颜色、色块的运用,还是绘画的主题,都深深地吸引着吉迪·鲁宾。

25

头去哪里了?

Janelia Mould

Janelia Mold是一名摄影师,专门拍摄超现实的概念图片来讲述故事。她的图像经常被描述为混乱和离奇,但她希望可以邀请观众体验她心灵的内在运作。

26

在摄影之外,Janelia Mold的另一个兴趣爱好是收集古董。这个爱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摄影风格,使她的照片有一种被时间遗忘的感觉。

27

28

Janelia Mold持续创作了一组名为《一个叫做抑郁症的女孩》的作品,这个系列中的角色没有面部,有时也没有四肢。

29

或许你会觉得可怕,但这些照片却可以让很多抑郁症患者看到入迷。因为,照片中表达了很多种情绪,比如:空虚、绝望、对自己极度失望等,都精准地戳中了他们的内心。

30

Janelia Mold通过这组照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可以尽情幻想的空间,向我们揭示了抑郁症患者所能感觉到的原始情绪,也企图在共鸣中唤醒患者们的意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31

Giuseppe Pepe

与Janelia Mold相似,Giuseppe Pepe也拍摄了一组“无头照”,名叫《丢失的主见》,而灵感来源于一句歌词。

32

Giuseppe Pepe将人体的面部特征去除掉,只展示身体部分,并通过各种身体姿势,比如平躺、跳跃、静坐、蜷缩等等,以及结合人物所处的外在环境,来表达情绪和情感的状态。

33

34

35

Giuseppe Pepe之所以想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创作,是因为他认为大众对美的过分关注使人们失去了纯洁而深沉的视线。所以,他带着一种“反美精神”,选择这种极端的摄影方式,告诉大家是时候把视线从一张张面孔上抽离,去发现除去面容之外的更多美好。

36

37

如今,Giuseppe Pepe开始接受越来越多地投稿,人们为“无头”摄影而着迷,全世界的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他项目中的一部分。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Giuseppe Pepe这种特立独行的“反美”创作和审美文化的认可与支持。

38

在人们开始过分关注并美化一张脸的时候,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出现,仿佛是一颗小石子扔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在心房泛起涟漪。而这些作品之所以受追捧,或许也是一种自身身份融入其中的代入感,和人们对于某种千篇一律的“美”的审美疲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0:26 , Processed in 0.10001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