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5岁那年,父亲手把手教我平生第一次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喜爱上了摄影。 —— 王瑶 ▲穿着新制校服上学去 关于王瑶,有这样一串充满光环的数据: 5岁开始摄影, 11岁摄影作品《穿着新制校服上学去》获1981年全国好新闻奖, 17岁当选北京中学生通讯社社长, 18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6岁成为我国采访奥运的首位女记者, 29岁获得第43届荷赛艺术类一等奖。 ▲悼亡灵 1992年,桂林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事件。22岁的王瑶突破武警严密防守的重重警戒线记录下一幕幕悲恸的**现场,并以《悼亡灵》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 王瑶 1970年出生于北京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少林寺 ▲宣城 ▲宣城 ▲舞姬 在她看来,摄影是门遗憾的艺术,错过千分之一秒都无法找回,但这种挑战性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摄像是面,而摄影是点”,在王瑶看来,摄影就是要学会“凝固这个瞬间”,调动所有摄影语言因素,以一个画面讲述摄像所有镜头要讲述的故事,“摄影就是这么神奇。” ▲新疆喀什 ▲新疆喀什 ▲新疆喀什 ▲巴中 2000年,王瑶以《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金奖。此奖被誉为“国际新闻摄影的奥斯卡”。从此,王瑶这个名字为人熟知。 “当时最早我是从报上看到一个很短的消息,说陈爱莲女士60岁要重返舞台,而且扮演一个青春少女。当时我只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镜头表现的题材,后来经过和陈爱莲的深入接触,我才了解到,她的的艺术之路异常艰辛。陈爱莲是在孤儿院长大的,12岁开始舞蹈生涯,‘文革’期间又被迫离开舞台。” 在交流与跟拍过程中,王瑶才得知,饰演林黛玉是陈爱莲1997年快60岁才萌生的想法,在编排过程中,导演考虑到她的年龄,提出将其中部分高难度动作稍做改动,遭到陈爱莲的坚决反对。相反,她还将其中一部分动作难度加大了。 “《红楼梦》公演后,很多观众都不敢相信扮演女主角的是年近六旬的老演员。而在创作这组作品的过程中,我看到和我要展示的,是一位老舞蹈家内心的孤独、执著和强大的内心力量,我希望读者能从作品里,看到人性的光辉。” 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提出来了“决定性瞬间”,即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要把握好这个瞬间,王瑶认为比多拍更重要的是拍摄后的总结和反思,甚至跳出摄影学习摄影以外的东西。技术是实在的,技术外的东西则要靠感悟。 “有些像武侠里的‘人剑合一’。我不敢说自己已达到这种境界,但我在争取。” ▲美国 ▲美国 ▲哥伦比亚 ▲美国 “那些被我拍摄过的很多人,让我进入、干扰、拍摄,这需要很大的宽容。我一直带着感恩的心态。我感谢他们。” 她镜头下的人物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国界差异,就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王瑶看来,普通人做着普通事,却折射整个世界的变化,“他们才是波澜壮阔的”。 王瑶一直为自己心爱的摄影事业感到骄傲,“我们是世界的眼睛。用心灵感受生活。” “对我来说摄影不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更是一个全心全力投入的事业,甚至是一种信仰,是呼吸,是生命。”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 而王瑶,以极大的热情与爱专注于摄影事业,将心中呼之欲出的本性付诸于生活。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2:07 , Processed in 0.07405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