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截至2010年5月30日,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7年过去,废墟中的玉树已经历重生..... 地震发生后的第7天,摄影师任建军赶到现场,高效率的他短短几天完成了《地震孤儿》和《玉树活佛》这两个专题。“当时现场乱,心情也不好,多亏有朋友帮忙。” 任建军一如既往的谦逊内敛,有点像他拍的耐看的黑白照片。你可能不知道,近20年来,任建军的镜头里只有一个拍摄主题,藏区。 他拍喇嘛,拍天葬师,拍妇女、儿童、青年,拍动物,拍山川……各种生命体在他的相机里汇集,组成了那里的神秘。 任建军是陕西人,现在生活在青海西宁,他强调自己是自由摄影师,“再没有其他事业,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在成为自由摄影师之前,任建军是部队的汽车兵,常年穿梭于青藏公路上,那时候他驾军车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时,看到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感觉它们很“自由”,他早就想停下来好好观察下这里的世界..... 2004年的一天,“突然我做了决定,离开体制,当一名自由摄影师,靠摄影养活自己,因为我觉得,做摄影艺术,必须纯粹,最少心灵是自由的。” 任建军觉得拍摄藏文化,就是拍摄自己。“因为那种对高原族群毫无理由的喜爱和与自身命运的同感....” 这么些年来,从长江黄河源头到青海西藏腹地,凡他走过的地方,必留下影像的痕迹..... 《曲·源》算是任建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系列摄影作品,他为此深入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记录下这36.3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上的影像。 他说这是他献给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的一个礼物,是对源头所有生灵的致敬。 除了《曲·源》之外,任建军还在2009年拍摄了《膜》,2016年至今还在拍摄《膜II》。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那一层薄膜竟能把他对藏区即熟悉又无法触摸的意象表达出来。 见到这组作品的第一眼,你会不会和小编一样有疑问,为什么每一位被摄者面前都有一块塑料薄膜? 任建军说:“我把塑料理解为是一个分界线,在它的后面就是藏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世界,他们透过塑料观看。而塑料的对面也就是代表作者和观众一方,是透过塑料这种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解读代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一个分支——藏族”。 我们窥视着4000米高原上的生命,同理,他们也在审视着我们。 任建军说,他想拍摄藏区的方方面面,不是想去赞美,更多的是去发现去关注,关注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欢乐,还有他们真正的尊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1 13:49 , Processed in 0.09235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