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黄一鸣:我对纪实摄影的理解和实践

2017-5-5 17:20| 发布者:cphoto| 查看:2306| 评论:0|来自:中国青年摄影网

摘要:摄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摄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摄影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是摄影人真心的流露。我始终相信,摄影能起到让人们关注社会、唤起良知的作用。摄影的基本特征就 ...
摄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摄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摄影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是摄影人真心的流露。我始终相信,摄影能起到让人们关注社会、唤起良知的作用。摄影的基本特征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关注人生。摄影人就是历史的记录者,时代发展的见证人,他们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下这个世界带给人类的欢乐与痛苦,辉煌与灾难。摄影人肩负着关注社会、记录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30多年的摄影实践,让我体会到摄影人关注社会、记录人生的重要性。多年来,《海南故事》、《黑白海南》、《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纪实》……,一个个摄影专集的相继完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05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在海南岛内开始了采访拍摄“慰安妇”的专题。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在岛内建起了多处慰安所,强征民女、掠夺资源,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寻找当年幸存的慰安妇,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岛内十几个市县乡镇,行程2000多公里寻访拍摄仅存的二十位慰安妇老人。当我寻访到那些当年如花似玉的慰安妇时,出现在眼前的却已是身患残疾、满脸风霜的老阿婆了。这些海南“慰安妇”多生活在偏僻山区,多年被头痛、腰痛、腹痛、肢体残疾等病魔缠绕,生活艰难。有的一生未能生育,日子过得孤苦伶仃。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的也已经80岁,好几位老人都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大部分人至今生活在六十多年前耻辱的阴影中,身心备受煎熬。虽然悲剧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但日军的暴行仍历历在目,时时折磨着她们。做为摄影人,如何将这些故事告知天下、如何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她们、如何为她们鸣不平,让她们在有生之年看到对日军暴行的控诉成功,这是我在拍摄这个专题时想的最多的问题。


彩票迷-1993年摄


茶厂用于降温的风扇-2004年摄于海南


城市里的最后一块田地-1989年摄于海南海口


城中的人行道上-1996年摄于海口市


到海南岛寻找工作的人-1993年摄于海南


海南“半拉子”之二


海南“半拉子”之一
海南建省挂牌-1988年摄于海口市
海南建省之初的招工报名处-1991年摄于海南
海南山村的儿童-2005摄于海南
建省之初十万人才过海峡-1991年摄
开工仪式上的当地黎族群众-1993摄于海南
黎村的早晨山雾弥漫-1993年摄于海南
黎村建新房-2006年摄于海南
黎村里看村里唯一一台电视的小孩-2000年摄于海南
黎族山村的母与子-2000年摄于海南
输送带上母子-2004摄于海南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我的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通过摄影的方式将信息传达出去,引起社会的共鸣,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价值。
2007年12月,《海南“慰安妇”》一书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德国也出版发行了同名书籍,国内外各种媒体争相进行报道,全国近10个省市举办了专题摄影展览,许多爱心人士和机构为慰安妇老人送去了各种形式的关爱,并帮助她们到日本起诉日本侵略军……为此,我看到了摄影的力量。
《海南“慰安妇”》作品让人们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谴责,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我认为,摄影能唤起人们的良知。美国摄影家海因的作品《童工》也让人们认识到使用童工是一种犯罪,促使有关当局出台制止使用童工的政策。黄功吾的越战作品《逃离汽油弹的女孩》也使全世界人民对以美国为首发动的越南战争进行了谴责。这许许多多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凸显了人类用摄影关注社会唤起良知的重要性。
慰安妇之一——陈金玉
慰安妇之二——林亚金
香蕉收获季节-2006年摄于海南东方
寻找上岛的亲人-1993摄于海南

洋浦封关仪式上的当地村民-1993年摄于海南


椰子节上的嘉宾-1992年摄于海南

雨后的街道-1992年摄于海口市

在省会街头表演的女孩儿-1993年摄于海南
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心中。进入21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离不开摄影,摄影也在人类的进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至今整整29年了。29年来,海南省经历了无数个起起伏伏,无数个改革变迁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边远落后的边陲小城,到现代化的国际旅游岛;从流放的苦役极限地,到人们向往的旅游度假天堂,海南省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日的海南今非昔比,今日的海南前程似锦。如果不是用摄影记录了它变迁的轨迹,人们很难凭记忆回想它发展的历程。
29年来,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一直用手中的相机无时无刻记录下海南省的发展变化,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手中的相机换了一台又一台,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仍然是一位海南发展历程中的忠实记录者。
29年来,记录了10几万张底片,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空中到地面,从每一个角度全方位真实地记录着海南特区发展变化的图景。许多图片已经成为海南的经典影象,被国内外收藏机构所收藏,这些经典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包括中国摄影金像奖在内的许多奖项。《建省挂牌》、《最后一块田地》、《东湖人才墙》、《人才招聘处》、《请保姆》、《电脑时代》、《雨天的摆渡》等等被国内外许多媒体选用。
《建省挂牌》这幅作品不同于其它领导揭牌照片,这是海南建省揭牌前一天工作人员把“海南省人民政府”招牌在省政府门口悬挂的瞬间。1988年4月25日,我在海口市海府路看到一辆人力三轮车运着这块“海南省人民政府”的牌子,我问三轮车夫“这是往哪运呢?”“往政府大门口呀!”他回答我。我在想,明天(4月26日)是海南省成立揭牌的日子,那这块牌子一定是今天要挂上去的。因此,我快速回单位拿上相机紧跟其后。果真,工作人员正在为挂牌做着各种准备工作,我也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一难得的经典瞬间。作品拍摄后一直到建省20周年纪念日前后才发表。
当年胶卷紧缺,建省仪式当天我节约着拍了2个彩色胶卷,纪念照还是三人合拍的。但这些照片现在都有了很高的史料价值了。省委揭牌那时我没有拍到大场面,原因是唯一的制高点——路灯工程车位置被别人占了,警察也不再允许他人上去,因此我只好挤到省委书记许士杰、省长梁湘前面去抢拍了,由于围观的群众和采访的记者众多,场面混乱,因此好几张照片都拍虚了,实的画面里也难得找到书记和省长。省领导们在省委揭牌后步行到百米外的省政府大门再参加揭省政府的牌仪式,我也一直在前头跑步拍摄,吸取了在省委揭牌时拍摄的失误,抓紧拍摄了大场景,还拍摄了少先队仪仗队的画面,揭牌仪式简短热烈,许多人兴奋地在“海南省人民政府”的牌前拍照留念,久久不愿离去,用各种方式记录这历史的时刻。
《东湖人才墙》也是一幅使用频率较高的作品,也成为闯海人对那段特殊时期记忆的标志图片。建省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上岛找工作的大多求职者都是通过这块位于东湖边上的人才墙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的,这里每天聚集了大批的求职者,成为了闯海人临时的会面场所,各式各样的人物云集,场面壮观,所以我常常特意经过这里拍摄照片,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纪实作品《请保姆》、《卖弄》、《找信息》都是在这一带拍摄的。
《找信息》记录的是一群刚上岛的年轻人在椰子树的小广告上找寻信息的瞬间,椰子树上的广告内容五花八门,除了工作方面的,也有房屋租赁,商品出售等方面的信息,椰子树一时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指路牌。
30多年来,我常常是做到相机不离身,随时拍摄身边出现的人和事,作一位忠实的摄影记录者,用相机书写海南的发展历程。《海南故事》、《黑白海南》、《时代映象》、《海南“慰安妇”》作品集的出版就是这一记录的小结。
纪实摄影是见证海南建省历程最有力的手段。

闯海人封面


1988年海南省委大门前人们正在为正式揭牌做准备


1988年海口市东湖人才墙聚集的闯海者
1988年乘船进海南岛的闯海人


1988年穿着时髦的年轻闯海人在海口东湖人才墙热情会朋友

1989年海口市新港码头,人们在简易有铁栏围着的出口处迎接来建设海南岛的各路精英
1992年海口市新公司招聘处吸引大批求职的闯海者
1992年海南首届国际椰子节上的嘉宾


1992年海南投洽会在海口金盘工业区隆重开幕。各种条幅挂满整个会展中心你外墙

1996年 简简单单的玩法也让孩子们很开心


1999年无数闯海精英都乘坐这种人车混载的轮渡来往于大陆与海南之间

黄一鸣


黄一鸣,著名纪实摄影家。印尼侨眷。

从1981年从事新闻和摄影创作以来,见证了海南发展变化历程中的沧桑与辉煌。先后出版过《黄一鸣纪实摄影作品集》、《海南故事》摄影作品集、《黑白海南》摄影集、《时代映象》、《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慰安妇》(德国)、《纪实摄影断想》、《闯海人》、《海南先住民》、《海南纪事》、《三亚往事》等15部摄影专著。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获中国新闻奖摄影金奖、铜奖,第八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第22、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奖,荣获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连续三届荣获上海郎静山摄影艺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PPA世界杰出职业摄影师奖等主要奖项。荣获“人民摄影家”称号。
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苑平国际摄影节举办《海南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海南海口、山西晋城、上海、福州、济南、芬兰国等分别举办《海南“慰安妇”》摄影作品展,贵州、青海、北京、重庆、澳门等多个城市和地区举办《海南黎族》、《闯海人》等摄影展,四川成都国际摄联大会及国内多个城市和意大利多个城市举办《海南故事》摄影作品展,浙江丽水国际摄影节、意大利领事馆举办《行走意大利》摄影展,2008年6月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汶川大地震纪实》等多个个人摄影作品展览。曾为芬兰“同一太阳下”国际摄影工作场讲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时光》专题报道。
中国日报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理事,马来西亚槟城影艺协会荣誉博学会士、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创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1:45 , Processed in 0.08299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