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毛”这个词汇在摄影圈其实真实的含义是说在镜头清晰分辨率成像下细小的毛发都能一目了然,这词多伴随微距镜头出现。而微距镜头在众多镜头系列中则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正所谓:“微距无弱旅”或者“微距无狗头”不管是无弱旅还是无狗头都是在说微距镜头的成像表现很好。 ![]() 笔者也使用一段时间手中的佳能35mm f/2.8 IS微距镜头,它让我想起了佳能的那款28mm f/3.5 IS STM微距镜头,同样在镜头前部配有LED灯用以在拍摄情况下补光效果。 ![]() 佳能35mm f/2.8 IS微距镜配EOS 80D机身 当然依靠补光只是对于图片有着提升和辅助的作用,真正出片的还是要靠镜头本身的素质。35mm F2.8微距内部嵌入了一片非球面镜片在微距下让画面更清晰。 ![]() 佳能EF-S 35mm f/2.8 IS STM微距镜头采用了6组10片的镜片构成,其中包含了1片GMo(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特殊镜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对多种像差进行补偿,获得了良好的光学性能,实现从画面中心到边缘部高对比度的锐利成像。 ![]() 佳能EF-S 35mm f/2.8 IS STM搭配一枚非球面镜片 外观细节 ![]() 佳能EF-S 35mm f/2.8 IS STM微距镜头采用了6组10片的镜片构成,其中包含了1片GMo(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特殊镜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对多种像差进行补偿,获得了良好的光学性能,实现从画面中心到边缘部高对比度的锐利成像。 ![]() 遮光罩的佩戴与一般微距镜头不同,遮光罩旋钮槽设计在LED灯里侧,佩戴后可安装滤镜但会挡住LED灯。如果要在镜头前安装滤镜需佩戴遮光罩才能实现。 ![]() 镜头尾部采用的金属卡口耐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出色 ![]() 搭配的非球面镜片可让镜头做到小型化 ![]() 镜头表面采用了更具质感的哑光表面处理 ![]() 镜头防抖开关拨杆(左)和对焦模式选择(右) 镜头采用镜头配备了双重IS影像稳定器,具有最大相当于提高约4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不但可以对倾斜抖动进行补偿,更能对平移抖动进行补偿。在手持拍摄或环境光线欠佳的场景中,能够提升照片拍摄的成功率。 ![]() LED环形柔光灯开关 ![]() 长按LED灯开关可切换单侧照明。开启LED灯靠近被摄体拍摄时,光线可以从正面将小被摄体照亮,为微距摄影提供方便。 虚化效果 佳能EF-S 35mm f/2.8 IS STM微距镜头的大光圈背景虚化效果格外显著,7片圆形光圈叶片,具备更加柔和的焦外虚化效果。我们通过拍摄主体,背景虚化对比来看看镜头不同光圈下的虚化呈现。 ![]() F2.8虚化表现 ![]() F4虚化表现 ![]() F5.6虚化表现 ![]() F8.0虚化表现 ![]() F11虚化表现 ![]() F16虚化表现 ![]() F22虚化表现 ![]() F32虚化表现 大光圈伴随而来的口径蚀还是免不了的,当光圈缩小到F4.0时口径蚀的问题便改善了很多,依旧能保持圆形散景。 星芒测试 星芒线的得到与光圈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光圈太大,衍射不明显,得不到较好的星芒线 ,光圈叶片太多也得不到好的星芒线,因为光圈叶片太多,每个角角度就过于大,整体更接近圆形,导致衍射不明显,反而只能形成一圈淡淡的光晕,而没有明显星芒。 ![]() 佳能EF-S 35mm f/2.8 IS STM微距内配备7枚光圈叶片产生了14条星芒线,在F11光圈时就很明显看清楚路灯已经产生很漂亮的星芒线了。 暗角 ![]() 镜头的暗角又称为边角失光,它的成因是镜头内与外受光不均匀所造成的,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所以有效避免暗角的办法还是缩小光圈,如果在拍摄微距不想产生暗角,缩小光圈又怕照片整体变暗,开LED灯拍摄微距是不错的办法。 畸变 ![]() 在测试畸变的时候通常都会找四方形的物体拍摄,长焦在拍摄四方形的时候并不太容易看出畸变,广角就尤为明显的多,在测试之前基本有些预判像35mm这样偏广的镜头畸变会明显些,效果出来还是挺让我惊讶的。在关闭机身内部变形校正后能有这样的表现素质我还是很喜欢。 测试分辨率时笔者使用了EOS 80D数码单反相机,为保证客观的有效性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机内白平衡设置为自动进行拍摄 ![]() ![]() 最大光圈F2.8时图像表现已经完全可用,从F4-F8光圈开始锐度处在镜头锐度的峰值上表现力最好。光圈缩小到F11时边缘分辨率开始下降,而中心分辨率是从F16时开始下降。镜头在边缘分辨率往往都会比中心分辨率弱,但仅仅一档之差这35mm微距素质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5 07:55 , Processed in 0.09340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