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16日 下午15:30 - 17:00 地点:浙江丽水市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 主持人:苏月斫 特邀嘉宾 — 历届“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摄影师代表: >>李东翰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摄影师,摄影教育工作者 2017年“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者 >> 周仰 摄影师,译者,摄影专业讲师 2016年“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者 >> 王攀 曾在媒体工作十几年,从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移动端,从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到图片总监、视觉总监。作品有:“呼吸间”“寂静的”,以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大秦岭”拍摄项目 2016年“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者 >> 贾锦新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首届摄影新峰人才,2017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永康市青年摄影协会主席 2015年“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者 >> 叶婷婷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CFP签约摄影师,2017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入选摄影师 2016年“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者 作为“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系列活动之一,2017年9月9日,我们在北京的“东四共享际”举办了第一场“日常”青年摄影创作分享会,活动中邀请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著名策展人朱炯,《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主任赵青,青年摄影师代表周仰作为嘉宾,以“日常,有什么可拍的”为切入点,探讨作品如何超越个人情感、经验、记忆或情绪等过于琐碎、情绪化的“日常”,而是从现实出发,使其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并挖掘多种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作为第一场分享会的延续,11月16日,我们将在丽水国际摄影节期间,举办“日常”青年摄影创作分享会第二场,现场展映10位中外青年摄影师的作品;同时,我们邀请了5位历届“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摄影师作为代表,分享创作过程,并将延续“日常,有什么可拍的”这个主题,深入探讨“日常,我们要怎样表达”,与观众一起从作品的类型、风格和创作背景、手法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11月16日 下午15:30,我们在丽水相约! 活动咨询:苏月斫 13683337083 >> “日常”系列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专题(包括历届作品及多媒体展映) 【分享会展映作品简介】 Pola Esther (波拉·伊瑟)-《BigBang的坏女孩》- 波兰 《BigBang的坏女孩》记录了韩国著名偶像团体BigBang在拍摄音乐宣传片时的幕后场景。然而,在这组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并没有关注作为音乐宣传片主角的五位男性乐队成员,而是将视角转向了作为配角的女性角色,捕捉她们身上复古而神秘的气质。 Mayumi Suzuki(铃木真由美)-《修复的心愿》-日本 我的父母曾经有一家摄影工作室,他们在2011年的海啸中离我而去。我们的房子被摧毁,它既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我在那里长大。在灾难过后,我找到了埋在碎石和泥土中的父亲的相机镜头、文件夹和我们的家庭相册。有一天,我尝试着用父亲沾满泥土的相机拍了张风景照,出来后的照片昏暗模糊,像是逝者眼里的风景。通过拍照,我感到我可以将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相连,我感到我仿佛可以跟我的父母对话,尽管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王攀 - 《小城碎戏》 - 中国 没有重大突发事件,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逻辑关联,都是些日常片段和偶遇碎戏,人物普通,场景司空见惯,来自秦岭的乡野之间,“平淡”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这是个人项目“大秦岭”的第一部分,试图在童年记忆的指引下,把它拍成当下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小城样本。 李东翰 - 《我也是你&无人之境》 - 中国 这是一组“景观摄影”类型的作品,也是一组以空间呈现方式为载体反应当下中国国民生活状态的作品。我不是档案馆的摄影师,我没有记录少数时刻的使命,只愿在中国的土地上慢行,拍摄那些不重要,但却永恒存在的生活风景。这组照片中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所以不惊奇;也没有夸张的奇观,所以不惊艳。我想要表达的是,城市及其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平台,人们始终忙碌着在已经开拓的空间中穿梭;巨大的世界容纳渺小的我们,渺小的我们一刻不停的在改造世界…… Carla Liesching - 《神秘岛》- 南非 《神秘岛》的摄影画面符合科幻小说的传统,展现了对秩序的一种普遍向往。影片场景选自摄影师的祖国南非和“收养”她的城市纽约,这些地点展现了人类明显干涉自然的痕迹。纸雕塑环绕大规模的画像,是对实际场景中所观察结构的一种模仿,也是一种回应。摄影师参考殖民时代的科学行为,借助它对人类学的肖像、文物、标本和草图进行系统的收集分类;通过模仿这种视觉上的分类,发现知识的构建其实是一种控制和主宰方式。 AikBeng Chia - 《Golden Capitol Optical 手表店(1971-2016)》 - 新加坡 2012年初,我在新加坡文庆(Boon Keng)发现了这家手表店,于是开启了这次(摄影)之旅。遗憾的是,由于租金上涨,再加上劳先生已经80岁高龄,无法继续长时间工作,这家店铺于2016年关闭。 叶婷婷 - 《亲密家庭》 - 中国 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摄影就是从记录孩子的日常生活那一刻开始的。 2010年8月,糖出生了, 2011年,大年初五,糖第一次学会自己翻身,2015年7月,我第一次感受到她的身姿已然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少女气息,她再也不是那个窝在我怀里的宝宝…. 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开始担心总有一天孩子们将离开我的世界。这种担心促使我更加努力和勤奋地去拍摄,如果没有相机的记录,我们如何将我们与家人共同拥有的时光留住?我会继续记录下去… Frances F. Denny (弗郎西丝·丹尼)-《粉色迷恋》- 美国 “粉色迷恋”描述了20世纪后期少女情怀的视觉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塑造,以及发展的自我意识方式。这些图案和颜色使人想起丽莎·弗兰克以及其它80年代和90年代对女性化的少女的流行痴迷。尽管这些主题表达出对娇媚的警惕心和孩子气的特质,这个系列在整体上泄露了一种长期存在的吸引力,暴露出那些女性化的痴迷是如何一直存在于我们成年女性的外表和内心的。 贾锦新 -《十方众生皆成佛》- 中国 佛,梵文佛陀简称,意译觉者,知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是已觉得众生,众生是未觉之佛,众观信仰,我应以平常心的感受,去观看因果轮回之相,真正照亮自己的,就是人之初的那份“善”念。 观照更深的万象万籁,把缺憾还诸天地,回到自己的心,不断感化自己能有菩提心为主,目空世无我之精神,一切尽为善念,为之众生事业,世间万物也尽为“佛”了! 周仰 - 《不朽的林泉》 - 中国,上海 生在江南,小时候苏州园林是没有少去,然而除了游人如织,并没有许多好印象,直到与阮仪三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合作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园林,才真正体会到古典园林的精髓。2015年一个夏夜,我有幸在整个江浙地区为逼近的台风提心吊胆的夜晚,将耦园占为己有若干小时。坐在耦园黄石假山顶上的石凳等着天光消逝,我突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看到,假山,并不是“假”的——在园林的语境中,它就是高山,因为园林并不遵循一元自然(Primary Nature)的法则,也不是是用人造的山水对一元自然进行简单模仿。古时建造园林的文人,他们以“造物主”的身份创造了立体的二元世界,允许人们亲身流连其中,寻求解脱:并非仅仅是逃避古老或者现代“真实生活”的困扰,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的必死命运中解脱。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0:47 , Processed in 0.10710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