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国内感光材料消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对电影胶片和黑白胶卷的需求迅速下降,而对彩色产品需求大增,进口的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通过正规或走私渠道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这时国内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寻求出路各显神通,纷纷上马彩色胶片生产线。 根据国内同行业投资动向,胶片厂进行了国内外市场情报调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孜孜以求生产的电影胶片生产量,在世界感光材料生产中只占8%,而印刷胶片占25%,彩色胶卷占到30%,X射线胶片要达到36%。其中发达国家人均消耗医用X光射线胶片5张,中国人均仅0.05张,但需求量正以每年14%—17%的速度递增。振兴胶片厂只能另辟蹊径走自己擅长的“黑白”之路,必须完善医用X射线胶片生产线的建设。 1985年6月,胶片厂主动联系接待香港阿克发·吉伐公司,此后与阿克发牵上线,进行多次论证会谈。1988年7月,国家计委批复同意胶片厂利用比利时政府贷款,引进X射线胶片生产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同年8月,中方阿克发项目谈判签约组飞赴比利时签约,项目总投资折合人民币1.15亿元(后调至1.7亿元),为1970年代胶片厂重建时期总投资的一倍。经过近三年的建设,1991年2月胶片厂试产出首批“阿尔梅”牌医用X射线胶片,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同年11月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引进阿克发医用X 射线胶片生产线的成功投产,使胶片厂感光材料生产技术一下子跨入世界1980年代的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用X射线胶片生产和出口企业。1995年,胶片厂乘热打铁与阿克发又合资组建国内感光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无锡爱克发胶片有限公司,成为阿克发在中国分切彩色胶卷、相纸和医用X射线胶片的基地。 1990年代初期,国内感光企业引进的彩色胶片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但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乐凯生产经营状况较好,辽源已经停产,厦门福达和汕头公元已经资不抵债出现巨额亏损,天津、上海和胶片厂也面临较多困难,国内感光行业陷入整体性困境。1994年10月,柯达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裴学德访华,提出与中国感光材料生产企业的“全行业合资计划”,不久国家成立中央谈判协调小组与柯达进行历时近4年、70多轮的谈判。1998年,柯达总裁裴学德宣布中美双方终于达成了著名的“98协议”。柯达出资10亿美元,并购除乐凯以外的所有企业的感光材料生产业务,柯达出资3150万美元与胶片厂组建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胶片厂退出了为之奋斗了40年的感光材料生产。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0:57 , Processed in 0.07113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