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纪录片《越战》,现场记录南越军警阮玉湾,在西贡市中国街押送一名越南共产党战俘途中,他突然拔出手枪当街击毙的视频。当时,被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埃迪•亚当斯(文内简称亚当斯Eddie•Adams1933-6-12-2004),拍到一组《枪毙越南共产党战俘》,成为记者用“影像控诉战争”的经典新闻作品。 半个多世纪后,这组照片依然震撼读者的心灵。人们欣赏这组作品,并非知道持枪者为何私自,枪毙越南共产党俘虏,却隐瞒了真相中的真相,这是摄影记者亚当斯,为遏制战争用真实的“谎言”,成为自己传播的立场,成为停止越南战争的里程碑。 关键词:相机的立场 责任 真相的谎言 美国著名摄影家李•弗里德兰德论摄影说:“相机不仅仅是一片有反光的池塘,照片不完全是镜子里的反射,不完全是墙上那个用扭曲声音讲话的镜子”。这段文字,阐述了相机的立场。
相机是客观记录事实的见证者
记者手中的相机和钢笔,可以捧红一个人成为明星,也可记录确凿证据,抓实一个事实让权贵下台。 和平年代,摄影记者(摄影师)有幸碰到重大事件,选择拍还是不拍?为谁拍摄?如何传播?这是考验记者观看事物,是坚持“无冕之王”,还是丧失新闻立场的问题。比如,20世纪美联社记者,曝光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上演的“水门事件”,迫使他下台。 事实证明,记者是读者的眼睛,代替媒体观察世界,用相机记录客观事实,寻找到当事人和知情人,核实事实真相公布于众,让真相的传播起到监督、守望、警示的作用。美国战地记者亚当斯,捕捉南越军警当街枪毙越共战俘,在美国本土传播,首次引发反战运动。为揭秘这幅照片真相中的真相,笔者翻开越战的历史细心疏理,从中找到亚当斯传播真实“谎言”的答案。 1968年2月1日,亚当斯在西贡中国街区采访,碰到南越军警上尉阮玉湾,押送一名越南共产党战俘,前往军事法庭受审途中,他突然掏出一把左轮手枪,对准俘虏的头部开枪击毙。突如其来的瞬间,被亚当斯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一名摄像记者碰上,当场记录军警非法枪毙战俘的事实,正如李•弗里德兰德论摄影:“我不是一个预作准备的摄影者,我看到一张照片在那里,我只不过是按下快门而已。” 南越军警阮玉湾押送越南共产党战俘阮文林(译音),前往军事法庭途中。(美联社特派记者 埃迪•亚当斯 摄) 阮玉湾见美联社特派记者埃迪•亚当斯拍摄,南越军警用手挡镜头拒绝拍摄。(美联社特派记者 埃迪•亚当斯 摄) 阮玉湾突然拿起手枪,对准越南共产党战俘阮文林的头部将他击毙。(美联社特派记者 埃迪•亚当斯 摄) 阮玉鸾将其击毙,收起了手枪,阮文林倒在地上四肢抖擞了几下当场死亡。(美联社特派记者 埃迪•亚当斯 摄) 两名记者釆访阮玉湾,当街私自枪杀战俘的事实,是因为越共战俘阮文林(译音),被捕之前下令抓捕南越34名军警,其中很大部分是家属。这批人入狱后,阮文林以“反革命”的罪状,下令枪决他们。他最好的同事阮遵中尉,受审过程中,这名越南共产党战俘,拒绝供出南越与美军的情报,阮文林下令将他全家老小六口枪杀,包括80多岁的母亲。不幸中的万幸,一名10岁大的孩子因重伤,才躲过死神的一劫。最终,阮文林被南越军警抓获,经审问他自豪的承认了上述事实。阮玉湾对阮文林的残暴怀恨在心,阮玉湾对亚当斯说:“他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枪毙他理所当然”。这就是阮玉湾公报私仇的真相。 亚当斯传播这幅照片,写图片说明善意地隐瞒部分真相,是坚守“相机的立场”,以主观的真实“谎言”揭露战争的罪恶,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面前“炸锅”。 1968年2月1日,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埃迪•亚当斯,在西贡中国街区拍到南越军警上尉阮玉湾,押送一名越南共产党战俘前往军事法庭途中,当街举枪击毙。这幅《枪毙越南共产党战俘》照片在美国传播之后,反战示威游行遍及美国各地。同年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这是1968年8月28日,美国芝加哥,民主党全国大会大厅外,警察击倒一个反战示威者。(网络图片) 1969年公布的照片显示,在尼克松就职美国总统当天,一名反战示威者带着酷似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面具,手举和平符号。(网络图片) 1970年5月9日,反战者在华盛顿举行抗议。他们爬上自制的雕像上,手举北越和越共的旗帜。 1971年4月14日,华盛顿特区,身份不明的示威者爬上国旗旗杆,并试图摘下美国国旗,抗议美国在越南继续保持着军事存在。 1965年,北京天安门,示威者举着胡志明与毛泽东的画像,举行反战游行抗议美国入侵越南。(马克•吕布 摄) 1968年,民主党大会在芝加哥举行,上万反战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1968年,美国。学生开始反战运动已经发展到不可避免的暴力革命道路。这是1969年,联邦调查局特工以反越战的罪名逮捕13名青年男女。 美国总统约翰逊,将自己的儿子派上越南战场,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反战浪潮。1968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听他儿子的录音,他的儿子正在越南服役。 战争结束时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100万孤儿、200万寡妇、50万残疾人。图为1965年6月6日,激烈战斗过后幸存的越南妇人和孩子。
相机成为终结战争的武器
一台普通相机,落到不同人的手里,既是玩物又是武器。一位富有良知的记者,手持相机除了揭露战争残害军民,借助新闻摄影的传播力量,成为得力于结束一场战争的武器。 亚当斯发照片回国,撰写图片说明起了一个震荡人心的标题,《阮玉湾将军对越共上尉执行死刑》传回美联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晚间新闻频道首播了这条独家新闻。后来,这幅照片成为美国纸媒的头条新闻。美国人民,从广播、电视、报纸中,看到南越军警当街枪杀越南共产党战俘的惨状场面,刺激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大学生、居民、企业工人,自发组织起来上街举行反战游行示威,波及美国各大城市。 阮玉湾私自枪杀越南共产党战俘的行为,是一种无视军事法律,轻视生命的残暴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在欧洲,这幅照片成为谴责美帝国主义,成为参与越战罪证的典型标志性新闻图片。据相关资料记载,这幅照片传播一年后,支持这场战争的美国民众,从41%下滑到37%的支持率。导致支持越战的民众与党派越来越少。亚当斯看到自己的照片,给美国社会带来如此强烈的反战形势,用相机揭露战争的心里更加踏实,进一些实现了他用相机控诉战争的立场,唤起世界和平的新闻理想。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再次出现,一幅由黄功吾拍摄的《火从天降》,记录一名9岁女孩在战火纷飞中,裸体逃命的重大新闻,亚当斯已成为美国《时代》杂志社的摄影记者。不久之后,由于他与黄功吾拍摄的两幅经典照片,在传播中的新闻力量,逼迫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提前结束越战。 1976年至1980年,亚当斯重新回到美联社任特派记者,前往海湾战争采访。1978年,获得罗伯特•卡帕奖,荣获三次乔治•波克纪念奖;1978年所授予的GeorgePolkAward,以及其他来自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NPPA等颁发的无数个奖项。生前,共获得500多个摄影大奖。 相机,毕竟是记录影像的工具,对于记录的事实是否客观真实,需要多方采访用文字作补充说明。但真实的程度在于手持相机的操纵者。阮玉湾当街枪毙越南共产党战俘的事实,使亚当斯的新闻事业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亚当斯一生参加过13次重大战争釆访,用相机倡导世界和平,拍摄下了许多优秀的战争照片。他敢于拿生命作赌注,用良知悍卫相机的立场,成为世界新闻摄影记者的典范。 以下这组图片,选自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埃迪•亚当斯,深入越南战争拍摄的部分图片。
传播真实“谎言”的心理纠结
亚当斯履行记者职责,拍摄传播真相之后,由于主观地截住了部分真相,引起美国新闻行业对新闻真实性的大讨论,他曾经在后悔中纠结,值得当下摄影记者借鉴思考。 1969年,这幅照片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并且荣获世界新闻摄影大奖。照片的影响力给他带来许多光环。与此同时,也迎来了一些麻烦。美国新闻界一些记者,质疑这幅照片的真实性,针对记者的职业操守问题开展大讨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亚当斯报道阮玉湾枪毙越南共产党战俘,图片说明没有客观交待全部事实,传播新闻涉嫌“断章取义”,有失一名新闻记者的道德底线。也有同行认为,阮玉湾身为警官无视军事法律,私自处决战俘是一种暴行理应曝光,亚当斯如此隐瞒真相中的真相,旨在通过这一事实的传播,达到终止战争的目的。 经过讨论,亚当斯反思自己传播新闻,主观地拦截部分事实,是否违背了职业道德底线,在他的心理曾经有过纠结。他曾经几次打算退回自己的奖牌,经过同事的多次劝阻,一些记者认为他采取这种方式传播影像,旨在遏制战争的立场是善意的,其影像的力量惊醒了美国人反战情绪,心里不应该感到纠结和忏悔,应该心感欣慰。为此,不要为这一小小的过失自责,善意的传播真实的“谎言”,世界人们不会责怪。 记者拍摄采访新闻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真实性,只有相对真,实难以做到绝对的真实。记者传播图片,多少会有来自外部和主观上的干扰。因此,记者手握相机、钢笔,拍摄、采访新闻真相的因果关系已经核实清楚,写作图片说明在不完全违背真相的过程中,稍微保留一点事实要似情况而定,如果把握不好“火上焦油”,把握不好弄巧成拙成为虚假新闻。但是,亚当斯传播这组照片,尽管他在传播新闻事实上,主观而善意地保留真相中的真相,恰到好处地揭穿了战争的罪恶。 有趣的是,越南战争结束两年,1975年北越解放了南越统一了越南,阮玉湾因枪杀越南共产党战俘阮林文,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难以维持生存,被迫移民美国弗吉尼亚,在哪经营一家饮食店养家糊口。阮玉湾误认为自己离开家乡的阴影之地,会让全家人生活过上更加安逸。没想到,他当街枪杀越南共产党战俘的身份,被美国人民认出,身败名裂的他在美国活得不自在。不久后,阮玉湾身患癌症住医院治疗,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亚当斯,在他病危的日子,想到他家有5个孩子,经常打电话向他问好,并且到医院看望时,经常提及当年的报道事实,自己在传播中隐瞒,为什么要私自枪决阮文林的事实,怀疑自己拍摄传播那幅照片,毁了他的生活感到忏悔。 两人成了一对好朋友后,亚当斯总想对他好点,但阮玉湾宽容地回答:“不用了。当年,我违法擅自枪杀越共的真相,已经成为历史,谁也无法抹去。只能说明,当时彼此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那场无聊的战争,彼此应该忘掉。” 两人相互忏悔,表现了双方在战争中,各自履行不同的职责,双方予以深刻的反思。后来,亚当斯依然写道:“这个将军杀死了越共,但是我用摄影机杀死了他。照片在战争中是强大的武器,人们相信了照片,但是它撒谎了,哪怕它没被修改过,因为那仅仅是部分事实。” 1973年3月17日加州费尔菲尔德特拉维斯空军基地,家人迎接海军少校罗伯特•斯蒂姆越战归来。 结束语 亚当斯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一辈子坚守相机的立场,拍摄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照片,赢得了更多的人生光环。尽管他在后半生,经受了一段精神折磨,使他在荣耀与疼痛的两端无法平衡。让人感动的是,他为了呼唤世界和平,在战争中坚持真理的一种精神,特别是他真实地记录传播《枪毙越南共产党战俘》,用善意的真实谎言,换取美国政府终结越战的贡献,不仅让世界人民敬佩,也值得当下全媒体摄影记者与摄影师,从事新闻摄影过程中,是履行新闻的职责还是甘当别人的宣传工具的问题,可以从中获得思考。 遗憾的是,这位勇敢的新闻战士,2004年在纽约身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引发的并发症与世长辞。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8:40 , Processed in 0.07070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