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摄影是经过瞳孔和镜头的通道,在运动和行走中主客观的直接碰撞、文化价值判断、视觉思维以及后期呈现的过程。在当下,摄影大众化和日常化的实现,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李树峰 多年来,我的研究兴趣,一个是摄影的本体属性;第二个是摄影家在创作中的个性比较,包括中国摄影家之间、中国摄影家与国外摄影家之间,我请他们作为选手到一个地方PK,然后观察和研究他们的工作过程;第三是关于图片编辑,这些年一直在主编《中国摄影家》杂志,积累了一些对影像的感受和认识。 人类社会进入到当下这个阶段,是一个子女的历史阶段,影像的作用才刚刚开始发挥。如果把当下的摄影当成是艺术史开端的话,那么170多年的摄影发展史都是前史,都是摸索和逐步普及、树立标准并逐步日常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如何运用好影像,如何去创造影像、传播影像、用影像表达,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今天,我侧重于从摄影本体属性出发,跟大家交流一下对摄影家如何走自己的道路,行成个人的风格,以及如何编辑自己的影像,如何传播,进而用影像来生产有属性的文化产品这样的一个过程的认识。 摄影和时代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如果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到工业经济,现在走到了文化经济阶段。从媒介传播形态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前语言时代、言传时代、阅读时代,现在是视听时代。从主体表达手段的发展来看,从图腾时代到了文字时代,现在是影像文化时代。 1936年,哲学家海德格尔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世界图像时代》。在这个文章里,他阐释和预言了一种新时代的媒介形式,就是图像。他说将来这个世界是世界图像时代,是世界被我们以图像的形式所把握。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手机上有多少图像,每天早上一起来打开手机首先看图像,出了什么事,什么人有了什么行为,每天浏览图片,不出门就知天下,但是这个天下是图像的天下,是图像化传达出来的天下,我们越来越依赖这种图像,而且离开了这种图像我们会觉得可疑。无图就是无真相,无图确证力就低,我们就依赖图像。但是有图也未必有真相,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7:28 , Processed in 0.37493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