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赵卫民:一个阶层的精神归隐

2018-2-11 10:24| 发布者:cpnoz| 查看:1806| 评论:0|来自:全球摄影网

摘要:“士”这个阶层最早出现在西周、春秋时代,大体上指有一定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精神和文化追求的社会群体。士人,古时多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善学重道,关心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 ...

“士”这个阶层最早出现在西周、春秋时代,大体上指有一定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精神和文化追求的社会群体。

士人,古时多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善学重道,关心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士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与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音乐等文化艺术的关系。

比如“文人画”,由于宋徽宗的爱好与力倡,宋代绘画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得以扬升并影响至今。

清末,“士大夫”作为一个阶层已经不存在了,但“士大夫情结”尚存,“士大夫精神”仍绵延至今,并有望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再上台阶的支柱性精神力量。

“士志于道”的精神,即要有道德理想,社会责任,追求人格,又追求超脱的心灵自由。所谓天地情怀,人居其间。但造化万物,世事繁杂,理想主义的士本身角色境遇也时有分裂,时常有进有退,有出有隐。

于是,士需要寄情于雅。

美学范畴的“雅”,是超然物外的精神愉悦,因此,士人饮酒不在于酒,品茶不在于茶,弹琴不在于琴,山水亦不在于山水本身;雅的色调当然为静澄简淡,是无奈,也是雅量。所以,简淡是一种态度。

白居易说“我琴不悦耳,能作淡泊音”。淡泊就好,是生命的内敛。所以文人对琴的热爱,非技炫于众,而是追求一种精神的境界,即“和、清、幽、澹、古”。

蔡邕说“书肇于自然”。因此,书法亦是士人与自然沟通之道。如此,书表心声,见情于墨。颠张醉素、板桥弘一,有诸中必形诸外。书法同样不重于技而在乎心。

苏轼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八大画鱼为己,倪瓒写树名君,文人绘画,养心,遣兴,写情,因此,不求形似,所求写意。又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同样崇尚意在笔先,神在法外。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更是中国士人的终极精神归隐。无论他们是身处江湖、遁迹山林,还是积极出世、居于庙堂,山水风光都是他们的情感所寄、精神生存之土壤。

今一灯之风景,寻乎士之心境,全不在于器具与技艺,形制于摄影、神出于摄影,写我意、画吾心、吟乎情、奏于呼吸。

所求者,山水风物,皆精神归隐也。

一灯《士境》系列写意风景作品欣赏:

雀报图

黄山图

山居图

樱花图

太行墨色图1

太行墨色图2

太行墨色图3

墨竹图

江南

大漠驼草图

洱海听柳图

丹霞出云图

玉人拦江图

埃菲尔

雍和宫

港岛本色图

天池秋草图

相忘江湖图

鹤临图

嵩山行隐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12:20 , Processed in 0.10617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