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野生世界(亦诺):拍鸟,近是硬道理吗?

2018-3-1 10:06| 发布者:cpnoz| 查看:816| 评论:0|来自:全球摄影网 

摘要:正面游来的小䴙䴘(俯卧守候拍摄)有人说:拍鸟,近是硬道理。正常意义的近,可以说是硬道理。但为了这个“硬道理”,有的人就强行追逐接近鸟、干扰鸟,以致不惜伤害鸟,甚至违法经营场所拍摄鸟,这样的 ...

正面游来的小䴙䴘(俯卧守候拍摄)

有人说:拍鸟,近是硬道理。正常意义的近,可以说是硬道理。但为了这个“硬道理”,有的人就强行追逐接近鸟、干扰鸟,以致不惜伤害鸟,甚至违法经营场所拍摄鸟,这样的近就没有道理了!

远和近,属于空间距离范畴。如果拍摄一个物体,拍摄距离完全由拍摄者决定,也可以调整到拍摄所需的最近距离。对于摄影来说,物理空间距离越近,拍到的影像细节就越清晰。但鸟类摄影却不同,其拍摄对象并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是有血有肉的生灵。动物心理学认为,食与性的需要与满足,是动物生存的永恒驱力。其他物种对于鸟类生存的这个驱力的正负作用及其程度,影响着鸟类对于其他物种的态度与行为,并形成心理距离。可见,鸟类摄影不能仅仅考虑物理距离,还必须考虑心理距离!

猬的雕鸮(缓慢接近拍摄)

我们说,物理距离虽然是可以丈量的,测量拍摄者与鸟的最近物理距离的尺度是恰当的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无影无形的,但却可以用真诚来衡量。有了爱鸟护鸟的意识和认鸟懂鸟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建立起恰当的心理距离,进而达到与鸟最近最恰当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的远近决定物理距离的长短。鸟类要生存繁衍,就必须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当的关系和距离。就鸟类与人类来说,鸟类当然是弱者,为了避免被干扰和伤害,它必须与强者保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距离,这即是拍摄者通常讲的“安全距离”。其实,这个“安全距离”即是心理距离的物化。

帕姆岭的血雉(缓慢接近拍摄)

事实上不同鸟种和不同情况,会导致安全距离的差异,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鸟种的体型和灵活性影响安全距离。通常,安全距离的远近往往取决于鸟的体型的大小,体型越小起飞速度越快而灵巧的鸟的安全距离越短,而体型越大起飞速度越慢的鸟的安全距离就越长。如小巧的戴菊的安全距离可以近到两三米,而灰鹤的安全距离最近也得几十米。

(2)鸟的安全度越高安全距离就越近。安全度的高与低是在鸟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拍摄者都知道,在高原藏区寺庙附近的雉科鸟与人的安全距离与远离寺庙的同类鸟的安全距离就相差甚远。前者往往可以近到触手可及,后者却远到几十米开外。原因很简单,僧人敬畏生灵,从不伤害鸟儿,所以寺庙附近的鸟的安全度很高,安全距离可以近到不可思议。在那些不伤害鸟的国度,鸟的安全距离往往也是非常近的。

帕姆岭的四川雉鹑(缓慢接近拍摄)

(3)采取陪伴的方法,可以缩短安全距离。陪伴,随同做伴。拍鸟是人的主观行为,鸟是被动的。拍摄者来到鸟的世界,就应该尊重鸟,不要干扰鸟,要随着鸟,与鸟做伴,鸟才会拿你当朋友。敬畏自然,有爱心有耐心,才能做到随同做伴。陪伴的基本形式是等待蹲守,等待可以缩短鸟的安全距离,拍到鸟的自然行为。比如,在海滩拍鸟,如果拍摄者强行靠近追逐,鸟就会后退逃跑,总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拍鸟者根据鸟的习性选择一处耐心守候不动,鸟感觉没有危险反而会缩短安全距离向你靠近。再如,拍摄起飞应该等待鸟儿自己起飞,这样的起飞自然真实,既有审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没有陪伴的耐心,人为哄鸟起飞,鸟被惊扰,安全距离会更远。追逐哄鸟拍摄,是拍鸟的大忌,应该摒弃。在鸟类栖息觅食区域合理使用伪装帐篷等掩体蹲守拍摄,这样的方法,不影响鸟,不干扰鸟,也是一种陪伴。

(4)拍摄者的行为举止影响鸟的安全距离。拍鸟时动作缓慢,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引起鸟的注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弄出声响让鸟过早发现你而飞走或隐藏起来。比如,在有鸟的环境下车拍,车速一定要缓慢,车速快声响就大容易过早引起鸟的注意和惊吓到它们。徒步拍摄时最忌讳的就是动作太快,声响太大。拍鸟时穿着迷彩服,采取低姿、匍匐等姿势缓慢移动也是很重要的。以上因素都会影响安全距离。

迎面走来的大鸨(隐蔽守候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极端的近拍方法——棚拍,这种近拍是畸形的,甚至是违法的。有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将野生鸟类(有的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关在人为布置好场景的拍摄大棚里,供拍摄者付费近距离拍摄。据悉,这样的鸟类摄影大棚在辽宁、河北和北京等地均有发现,有的已被取缔,有的还在经营。

据沈阳晚报、沈阳网2015年3月2日报道:记者近日了解到,在辽宁出现类似影棚拍鸟大棚,收费50至100元不等,拍摄者不少。经省、市林业动保部门调查,影棚内的鸟类大部分为省重点保护鸟类,这种棚拍行为属违法。报道称,沈阳市和辽阳市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林业公安已对棚拍场所给予取缔和处罚。

草窝里的短耳鸮(匍匐接近拍摄)

退一步说,棚拍的野生鸟类属于野生动物驯养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驯养野生动物应当持有许可证。国家对许可证的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内容、办理程序、审核批准都有明确规定。而且,申请驯养的野生动物必须来源合法,并在国家规定的可驯养的54种野生动物名录之内。拍摄者在进入这样的收费经营大棚拍摄前,应该了解这样的经营场所是否合法,经营者是否持有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以及《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有没有相应项目。上述证件必须齐备,缺少其中一项即属于违法经营,如果经营者一意孤行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拍摄者不参与或举报违法棚拍,就是保护野生鸟类的实际行动。

换一个角度看,由于棚拍经营者缺乏鸟类知识,布置的环境场景往往与某些被摄鸟的野外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在这样的人工场景下拍出来的鸟类图片,既不真实,又没有生气,更不属于生态摄影。

 “世界上最远的,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灵距离。我们可以轻易改变物理距离,却难以缩减心灵距离。”

拍鸟:爱鸟护鸟是前提,识鸟懂鸟是基础,合理的近才是硬道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36 , Processed in 0.09348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