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刘静: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摄影话语

2018-3-30 14:22| 发布者:cpnoz| 查看:836| 评论:0|来自:现代摄影网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电子产品也快速的更新换代,传统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被打破。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摄影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照相机到图片处理,从打印到后期展示,乃至相关衍生产品等,显现着数字 ...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电子产品也快速的更新换代,传统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被打破。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摄影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照相机到图片处理,从打印到后期展示,乃至相关衍生产品等,显现着数字技术的便利和跨界的无限潜能。


摄影改变了大众“看”世界的方式


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在电子科技推动下,数码摄影将摄影过程的简化,只要按下快门,就能立即拍下清晰照片并即时查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后再重新拍摄,现场环境不佳还可以留待图像处理软件后期修改。数字技术不仅降低摄影的要求,而且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演绎出全新的摄影流程。


数字摄影图片的快速成像,照相机不仅作为拍摄利器,也充当受众观看世界的眼睛。作为新传播环境下的新生摄影群体,平民视角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承载体,大众网民则是信息接受者、传播者,拍客是信息制造者、发布者,数字摄影图片是信息传播呈现形式。而制造者、发布者的拍客用这样的方式改变着他人,也影响着社会进程。大众逐渐从一个“看客”变成一个“述说者”。

 


摄影对大众视觉的超越


数字媒体环境下摄影的科技精细性特征也越来越凸显,数码摄影技术不再停留于文化艺术领域,其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当下中国社会每一个领域,每一项研究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从太空天体星云观测,到火星月球的考察,以及到装置光导纤维导线深入人体内脏的医学治疗等,都能体会到摄影所发挥的无可替代作用。专业单反相机的升级使摄影师可以拍到更理想的宏观、微观、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摄影师能清晰地抓拍到更微小事物的画面,远远超越我们视觉所能及的。


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人类实践从文字到自动化机械,从武器到物理网络等等,总想不断超越自身,创造的各类媒介无非是对肢体、感官直觉乃至到大脑意识的延伸。


摄影打破了传统话语格局


早期的摄影是一种职业,摄影师则指专业从事摄影工作的人,他们要具被相应的专业技术与技巧和职业素养,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手机等数码拍摄工具的兴起,摄影不再只是摄影师干的事儿,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从事专业或业余的拍摄。尤其在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完善今天,迎来大众摄影时代。大众记录家庭生活,也拍摄社会现实,同时利用网络的便利,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与大众分享,有时为人们提供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手的材料佐证。社会边角也可以成为大众摄影的题材的来源。内容涉及被社会忽视的人群,或社会主流想刻意遮掩的事件,大众摄影的平民视角有时更能拍出揭示意义的照片。微博、手机、博客、电子杂志、播客和专门的图片网站等新兴媒体,深刻改变影响着影像传播。不同的新媒体,用各自独特的方式传播摄影图片信息,为摄影大众建构开放式的互动话语空间。


“拍客”的诞生对摄影话语结构的影响


互联网的触手可及,使更多人参与到这种摄影传播行为中,“拍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拍客群体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不仅改变摄影人的队伍结构,各种拍客组织的迅速崛起,拍客们全新的创作理念,对摄影创作、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产生极大影响。这其中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专业摄影人员,他们用摄影以公民身份成为匿名的社会忠实纪录者。“拍客”有观察和发现的意识,又占据着事件现场关键地点和时机,能够原生态地纪录并还原事实。拍客使摄影变得平民化、大众化,拍摄也逐渐从客体变为主体,参与到影响群众、影响社会的大众传播行动中来。


数字媒体的环境,以全新的传播方式构建着大众摄影时代,为摄影大众架构一种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播媒体的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拍客网站、拍客团、拍客站的建立、拍客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一群体逐步成为有组织、有活动的群体。拍客这一新生的、自发的摄影群体正以群体化、规范化、职业化的趋向蓬勃发展。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诞生的一个摄影群体,改变并颠覆着传统摄影的话语结构。


手机摄影成为当代人的日常视觉话语


摄影图像的数字化与数字式的信息载体形态、数字式的传播形态的共生共存,导致摄影文化和摄影时代的演变。新媒体对数字摄影图片及数字图像信息传播的顺应,让摄影大众能够自由、自主、自觉地表达,让他们的话语能够迅速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手机上网、手机彩信及手机报纸等功能的出现,使手机这个媒体成为“大众对话”的共享空间。手机小巧、灵活、方便,随身携带的手机摄影能即时见证突发事件,及时捕捉生活的瞬间,随时记录人生的感悟,即刻上网“对话”交流,实现实时传播。手机摄影作为即兴捕捉和实时传播图像的新媒体,已经悄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手机摄影正成为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社会纪实摄影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


摄影从真实到虚拟的“穿越”


摄影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数字摄影不仅保持传统摄影的见证和记录的本质,艺术家们还从数码摄影中找到一种全新的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创作媒介,对摄影作品进行加工,通过后期合成或电脑绘图制作的影像,把摄影从现实空间改变为想象中的拟像空间,展现出时空交错的戏剧性效果。作品形象失去原来的内容、形式和意义,产生新的视觉意义系统,促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纪实类摄影的实证功能


在早期的摄影观念中,摄影的精确复制客观对象和逼真再现客观对象,是对某个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事物和活动的复制,是对真实世界进行真实模仿。数字影像技术以其强大的后期处理软件,颠覆我们已有的关于摄影实证本体。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图片文本的轻易被改变,容易损害新闻纪实类摄影的真实性价值。在数字成像技术时代,纪实、新闻摄影从业者,仍在坚守摄影的实证本位,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严格谨慎使用各种数字处理系统,以保障新闻纪实类照片在人们心目中的信任度。
艺术摄影创作,超越了摄影的本体特征。


传统摄影艺术创作中,只能对拍摄对象和拍摄时机等进行有限的选择和提炼,再借助暗房技术,才能把心目中的创意物化为照片上的视觉形象。数字技术给艺术摄影创造带来无限可能,开创影像创意表现的新时空,借助数字图像处理及电脑绘图软件,摄影的再创作变得无所不能,真正实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使摄影“不仅能‘拍’见到的东西,还能‘拍’想到的东西,不仅能‘拍’感到的东西,还能‘拍’悟到的东西”,创作出非现实时空中的视觉形象,极大的丰富摄影的表现力。


摄影与其它艺术结合——数字媒体艺术诞生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艺术家们开始媒体实验探索,尝试性的把摄影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使摄影与美术、行为艺术等相交融、混合,艺术家在摄影界与艺术界间游走,形成一种观念摄影的创作热潮。到20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平民化,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在当代艺术中展露头角,国内的一批艺术家也逐步尝试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以艺术方式对当下的社会问题、经济、文化等进行反思。


今天,摄影不再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本体记录的手段,摄影正在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的创作媒体及表现形式。艺术家借助摄影,寻找艺术观念的新的源流,并以此来构思观念如何更好的视觉化的表达。在这里,创意、想象力成为创作的核心元素,而数字影像技术,则为当代的艺术家表达艺术观念提供了可能性,是其艺术创作的呈现“桥梁”。摄影则实现了艺术从“观察”的艺术,发展成为“想象”的艺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得到充分地表现,摄影创作迎来了无限的可能,摄影在这里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摄影艺术创作实质上的话语自由。


读图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全方位覆盖性地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图像传播方式有革命性的改变,使摄影成为大众摄影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影像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享用者,同时获取国内外的最新资讯。摄影话语,成为与语言、文字、声音并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记录介质的变革,存储技术的革命,强大的计算机后期图像处理手段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摄影语言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同时,数字技术的进步也拓展摄影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充分调动摄影家的创意。数字媒体环境下,摄影与新兴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15 , Processed in 0.07940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