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艰巨历程》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同名学术展将于西安隆重开幕。值此盛会,特选刊苏鹏先生文章,以供朋友们了解当年那场展出10天观众10万的《艰巨历程》,以及它的主创“陕西群体”,到底是怎么来的。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斗地主 张其军摄 陕西群体的思想来源非常庞杂,剖析开来或许对读者有些益处。
东西方文化通吃的草根
在中国文化中他们受“老”、“庄”的影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至少在1980年代他们暂时倾向于委屈中国哲人们,投入激情去批判中国历史。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流氓社会,是大小流氓的竞技场”(石宝琇1980年代语)。他们赞同民间对封建社会的看法并且进一步梳理为“贪官、酸儒、刁民的三子棋:刁民反贪官,贪官治刁民,刁民读书成酸儒,酸儒巴结成贪官,贪官又被不得志的酸儒鼓动刁民来推翻,周而复始。”(胡武功、侯登科1980年代语) 《艰巨历程》艺术类作品:束缚与运动 肖萱安摄 陕西群体的成员出生在1950年代居多,且家庭地位普遍偏低,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经受过不同的周折,这些周折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实际生活和学校灌输的说教形成的反差加深了他们对一切的怀疑。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1956年1月22日,武汉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参加大会的工商业者表示放弃剥削,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张其军 摄 同时他们在长期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渐渐形成了一种使命感。他们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景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苍凉悲壮的人生,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其实是非常传统的一群。在1980年代,他们常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惆怅。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古代哲学,民间自身归纳的人生哲学又超过了所有文本文学的影响,成为关键时刻支配行动的潜因。在他们身上,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成为底色,任凭后来添加的繁杂的中外大荟萃也遮盖不完。 《艰巨历程》艺术类作品:戴面具的少女 卢现艺 摄 如果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他们这些特点就会慢慢地消磨在生命的过程中。幸运的是在变革的岁月,他们的使命感找到了一个目标——针对中国摄影的变革,舍我其谁也?!也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儿鼓动了他们想检阅中国摄影近四十年的“野心”。
《艰巨历程》系列大奖作品之一:1956年北京手工业者排队加入合作社 时盘棋摄 从1980年代开始,西方较多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大陆,陕西群体的骨干们善于学习的特点有了用武之地。先是弗洛伊德从生理和心理入手研究的精神分析成果开启了他们的眼睛;接着是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后来是萨特、康德,越来越多的西方哲学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个时候他们就像一伙在地洞里寻找出路的人,每一点光亮他们都会去追寻。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大师的魅力 许琢摄 那个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胡武功迫切需要立竿见影,因为他心里是把这些人类思想的结晶当作武器去战斗,去批判那些腐朽僵化的东西;侯登科努力想找出新学习的东西和他以前读过的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运用;石宝琇喜爱的是中国书本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对照批判,并且在批判中如何针对现实问题;潘科关注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文化和艺术作品中形态是如何嬗变,社会和创作者的条件是怎样给出和限定的。 《艰巨历程》系列大奖作品之一:上访者 李晓斌摄 1980年代是中国文化界大谈“美学”的时期,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也给了他们不小的帮助,李的学说中国大众更容易接受,因为陕西群体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战斗,是革命,能激起更多人共鸣是他们向往的事情。国内的文学批评家王元化、刘再复也对他们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倒是国外的文学家往往在他们的视野中一闪而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学热潮中,陕西群体明确抵制那些在词汇后缀加上“美”字就以为是理论探索的东西。在他们的文论中一直杜绝这样表面化的做法,笔锋直指人的精神内核。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步入永恒 于晓洋 摄 他们希冀通过这样的读书与思考解决自己眼前的困惑与任务。他们困惑的是中国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他们的任务是当前一定要解放思想,砸碎那些僵化的意识形态形成的锁链。1980年代的中期,思想的牢笼不断被文学、美术界的同仁们打破,陕西群体的骨干们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加深探讨和默契的。 思想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他们学习那些至少是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的所思所想,指导着自己当下的言行。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父亲 武 强 摄 可见真正的思想是永恒的,它永远有供后人研究、学习、批判的价值,遗憾的是中国当代史中能提供这样东西的人物少的可怜。 批判意识是他们生命的灵魂
陕西群体的主要成员按照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是有可能在高等学府接受正规的教育的,他们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因为特殊的历史,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上存在着很多先天不足,障碍了最大限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陕西群体风生水起的日子,侯登科曾表示“长时间的跨度里比的还是实力,底气不足跑不远。”鼓励同伴们再下劲儿读书。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赶集之后。秦保利摄 不过缺失院校教育的背景,也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野性的自由。他们在1980年代取得的成绩中,这种野性的自由是重要的动力和思想基础。野性鼓励怀疑与批判,野性驱动他们敢说敢想敢作敢为。 《艰巨历程》揭示的虚假新闻照片:1980年代在老山前线,部队的摄影干事仿照文革时期大型舞剧《沂蒙颂》里的情节,请一位年轻母亲为化装成伤员的战士开怀挤奶,用以宣传军民鱼水情深。 中国人常爱说“超脱”,骨子里刻的却是“鄙猥”。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经过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残酷驯化,所以不可能经过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就可以获得解放。陕西群体只不过是摄影圈自觉的实践者,他们尚且如此艰难,那么今天自觉的摄影实践者将更为艰难。无视这种艰难,要么是浑然不觉之徒要么是既得利益之辈。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陕西省歧山山县蔡家坡乡歧星村的两位农民在春灌时为水沟偏移地界的问题发生纠纷。李胜利摄 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包含了政治策略、经济模式和思想文化。由于中国近一百年的特殊状态,所以1980年代的思想文化不管有多么轰轰烈烈,它都不是在引领世界的潮流,而是挣脱羁绊奋起直追的准备工作,是修复“断层”,是企图延续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链条。 不过从世界格局来看,它又成为人类在20世纪的重大事件。启蒙时期的产物虽然不一定称得上文化本体的创新成果,但是只要它贴切地对应那个时代人物的内心,就必然有一天会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重要财富。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乘务员因乘客指责她服务态度不好,大骂乘客,长达十分钟之久。 武进群摄 回顾1980年代陕西群体的所作所为,凸现着他们顽强的批判意识。他们不再轻信任何一种言说,尤其是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所引起的后果非常负责。在中国摄影界需要解放思想的阶段,他们及时地贡献了自己的思想,并且为这些思想最大化的传播作出了努力,因而他们这个流派的批判意识影响了一、两代摄影人。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换房广告 黄小兵 摄 他们是典型的有文化没学历、有思想没体系的一群。 我们希望看到有文化有学历、有思想有体系的一群。
《艰巨历程》获奖作品:1987年10月13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了全国打击假冒商品、保护名优产品的展览会。 王毅 摄
本文节选自 《人在做,天在看: 论陕西摄影群体在1980年代》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28
, Processed in 0.07108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