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没推送过“新人”栏目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 张绪栋作品:《融》 自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产生了难以逆转的环境灾难和人文沦丧,人们也愈发关注工业化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与生存危机。 根据人与自然遭到的割裂,我通过选取有关于人、动物、植物等物品,使用解构、变形与摆布的方式,重构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达到冲破现代机械文明的桎梏,重新开启人类与自然的融合之门的初衷。 由此,我想拍摄一组有关于黑白静物的摄影作品。用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进行重构,在给观者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反映现代机械文明下的生命观的残酷与不道德,进而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这位年轻人的作品,可能第一眼会让人想起日本女摄影家今道子,仔细看看,还是有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从这些动植物的设置、结缔、组合、排布可以看出摄影师对于物料与物性的认知与运用能力。这些华丽而又诡异的“物”,构建了“人”——身体、女性、提琴……,物种上的相异感与视觉上的同构感,形成一种奇特的意味:万物生死轮回,流转相通,同时隔离对立。 学习大师是自然而正常的事情。当然,目的是确立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视觉系统,而不是一直在他人的语言体系里徘徊。 学习的首要,是理解,即明白这种语言方式与它述说的对象及主题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去学习;而不是孤立地复制其外在形式。 一句话,无论你使用哪一种语言,你都得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想说什么。 所以,这算是借这位新人的作品扯的第一个闲篇儿: 摄影,是思想的视觉化结晶,而不是手指动作的无意识堆积。 眼下,圈内有几个热词:任性、随意、野生、业余。某种程度上,它们成了一种美誉的标签。 任性、随意,如果是指一种与语言教条、意识权威、陈旧观念相对抗的摄影姿态,那么它可以褒扬为一种敢于突破创新、尽情挥洒个性的勇气和精神。 而野生、业余,如果是指一种独立于官方话语权之外的个体身份,那么,也的确可以代表一种真实、鲜活、毫不矫揉造作、又直面现实问题的艺术立场。 但是,姿态和身份,不能取代视觉规律,更不能取代对摄影的评价与判断。摄影姿态可以任性、随意,却不能将摄影本身认定为可任性、随意为之;如同拍照片的人,身份可以业余,但拍出来的照片却不能业余。 举个最著名的“任性”例子——森山大道。他是这么说的:“就我的照片来说,看上去焦点不实、颗粒粗疏、水平线倾斜、相机把持不稳、而且影调反差刺目……”看上去确实非常任性随意。 但是,这“与其说是拍摄上的方法,倒不如说是更为之前的我的根本上的对于人与世界的看法、思想方法在摄影上的必然反映。” 以上为森山大道作品 所以,你还认为摄影真的是不假思索、任意为之、以量取胜的“纪录”吗?当然不是。 摄影可以模糊,表达可以诗性,但那是精确之下的模糊,理性之后的诗性。 至于以“任性、随意”为敷衍潦草、毫无思想之借口,以“野生、业余”为盲目堆砌、毫无章法之托辞,不仅无益摄影真正的进步,亦有悖这四个词本来的善意。 任性、随意、野生、业余,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不能将其作为评价一个摄影师的终极标准。 事实上,凡国内外立得住的野生、业余摄影师们,照片拍得可都不含糊。 第二个闲篇儿,说说关于“物”的摄影及其问题。 近年来,以“物”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渐成壮观。其实,物之摄影由来已久,从60年代基于对物质消费主义批判的当代艺术发端,甚至更早,对“物”的视觉化表达就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创作方向。而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摄影师,将摄影从对人、对事、对景观等的关注转移到对物的刻划。 这种转移的内在驱动大致有如下三点:在物质至上之年代,“物”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主角,人的安全感、成就感必须仰赖物质的支持。对物质的占有、把玩、欣赏,成为品味、阶层、权力乃至人生价值的最直观标准。 无论是“看脸”(长得漂亮的人才有前途),还是“包治百病”(一个包包就能解决女性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种人“物化”的表现。 其次,物质作为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它们可以任由人来摆布。人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将其按照自己的意图恣意发挥,而不必承担情感、道德、伦理等等诸多纠缠与风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免却了跋山涉水、亲临现场的麻烦与艰辛。 以上为储楚作品 第三,物作为一种对象,给予阐释者相当大的自由。无论是将物从其实用性、功能性、日常性中抽离,将其提纯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形象,如储楚《物非物》系列等; 邵文欢《霉绿系列》 还是将物有意置于不同介质之中,以物本身的改变、以及不同的物之间的相互刺激、重构、新生探究物的本质与可能,如邵文欢《霉绿系列》等; 还是依照自己的想像创造一个不曾有的物象,如孙略《停顿的虚像》等;以及冷静纪录物的物理轨迹,以含蓄地对峙人的心理轨迹,如李俊《无常时》等; 再比如将物抽象化、符号化,使其成为隐喻与象征的手段,如唐咸英《红地毯》系列等; 这些作品或制造全新的视觉经验,或赋予独特的意味指向,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自由穿越,而完全不必考虑对象本身的意见,可以说相当”任性“!
上一篇:作为艺术的媒介,与作为媒介的艺术下一篇:让看不见的,看见
相关分类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45 , Processed in 0.07090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