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上海摄影人 席闻雷和弄堂里的猫

2018-4-28 10:57| 发布者:cpnoz| 查看:1208| 评论:0|来自:瑞象馆

摘要:席闻雷,网名“席子”,拍摄作品多为老建筑及居民日常百态。2007年,一次偶然闲逛,让当时还是创意白领的席子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上海的那些老建筑,之后席子辞职成为“专职”城市摄影师,专门记录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然 ...

席闻雷,网名“席子”,拍摄作品多为老建筑及居民日常百态。2007年,一次偶然闲逛,让当时还是创意白领的席子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上海的那些老建筑,之后席子辞职成为“专职”城市摄影师,专门记录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然而从本质上而言,他并不把自己当作一名摄影师,借用席子写在博客中的一句话:“无法用砖瓦拯救这个城市,就用像素记录这段历史。 ”


席闻雷关于猫的作品


其实,与拍摄灯光霓虹中的新天地、外滩、衡山路等高档地段相比,席子更关注的是保留了更多上海传统气息的老城厢,曾经的南市、董家渡、闸北、虹口……他一直在拍摄上海的拆迁,这里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他平时扫街的“副产品”,因为主要是拍摄老建筑等上海相关的题材,而这组“弄堂里的猫咪系列”多是无心插柳,碰到就拍一眼,拍的年数多了,倒也算成荫了。


按席子的说法:上海的弄堂老早就是上海人的“江湖”,现在多是老年人和外地来沪打工者的栖身之所,而弄堂里的猫咪,就像公寓别墅里养个佛一样,身在江湖,倒是入得客堂,出得弄堂,进得厨房,跳得上梁。


的确,都市中的猫是一个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却又不得不提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都市中的猫和人们所构成的许多过分亲密而又独特的关系,加上猫的生活习性所养成的飘忽不定的神秘性,自然又会引起摄影家的关注。在很多有意或是无意的场合,在指尖触及快门的刹那,一只白猫或是黑猫幽灵般地出现了,为原本色调灰暗,或是情趣压抑的都市景观,平添了一道活泼的风景。


猫是一类极具灵性的神秘动物,尤其是长期与人厮守,与这样一个钢筋水泥砌成的大都市为伴,磨练出一种连人类都不得不惊讶的敏感。人们对猫的“爱戴”由来已久,猫的出现每一次都可能带来神秘的回应,人们常说的猫有九条命,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对猫的敬畏。


于是常常有这样的摄影家,他们守候在街头,等待着某种奇迹的发生,其中就包括和猫的不期而遇。他们深信猫在一个都市中的出现,会给他们带来灵感也带来好运,为平淡的都市生活添加魅力。


席闻雷关于猫的作品

席闻雷关于猫的作品


尽管席子的猫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是我更相信贝克勒的这段论述:“猫行动敏捷,不易受禁锢,它象征自由。捕食的猫聪明而不知疲倦——这是一个好战士必备的品质。所以古代斯瓦比安人、瑞士人、勃艮第人都把象征自由的猫作为其纹章。”猫和摄影家都在城市寻找自由,这算不算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寓言呢?


下面,就是关于席子的一段访谈


你是怎么想到以猫为主题作为拍摄内容的?


因为很少看摄影类书籍,特别是画册,所以比较少关心别人在拍什么,一些题材或者主题是在拍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很多时候,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拍的多了,便成了集子。不似乡村郊野人家喜欢养狗,上海的弄堂里是猫咪经常出没的地境,几次偶然的机会,在拍摄老建筑的同时,摄入镜头的猫咪给窄仄的空间带来鲜活的灵气,所以慢慢只要能“抓”到这些小生灵,也就不轻易放弃。



关于猫的拍摄,最终想表达什么样的可能性?


其实,拍猫大多时候是自己拍摄主题的副产品,但是上海弄堂里、老建筑里的猫咪,真的如生存在这些空间的上海人般,至少是曾经的那些上海人,他们心思精细、小心翼翼却有对外界的事物保持足够的好奇和时刻张望,这倒真是我要记录的一种心境吧。所以猫和人的关系,或者说通过猫则射出人的精神状态,也许是更重要的。



世界上有不少摄影家都喜欢拍摄猫,对你的拍摄有否启发?


我知道日本的流浪猫有个好听的名字——野良猫,有几位摄影师如星野俊光等,他们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在日本各地记录野良猫们的影像,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日本的城市、港口等的生活和社会场景,敬佩。


席闻雷关于猫的作品


作为一个摄影师,猫的拍摄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我的生活应该没有影响,倒是得到不少喜欢猫的朋友的关注。也就是说,那些喜爱猫的朋友,自然也喜欢上了我拍摄的猫,给了我不少的鼓励和帮助。



能谈谈你和摄影的关系吗?


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词,法语“漫游者”(flaneur),是描述闲逛于城市的“漫游—探索者”,我觉得可能是我的目标,“探索者”有点夸张,“记录者”或许比较合适,摄影只是我能掌控的记录手段,而不是我的目的。(注:一般认为“漫游者”(flaneur)是由本雅明提出的,其实早在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曾经描述过现代都市漫游者的现象: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纯粹的漫游状态,穿越大都市街头的日常生活。这样一种“无目的的漫游”构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街头人流和交通的巨大活力,让人迷恋。同时,从都市漫游者和他人的疏离角度,你还可以观察到都市景观中空间和自由度的关系。)



关于专栏“上海摄影人”


作者自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接触了不少上海摄影人,他们在上海摄影界或纵横开拓,或默默耕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为他们写过一些或长或短的文字。这个专栏主要以目前依旧活跃的摄影人为主,兼及老一代的上海摄影名家,结合人与作品,为上海摄影的明天留下一些空谷回音而已!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已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以及画册100多本,发表摄影文章数十万字。曾获得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评论文章二等奖。


本文转载自瑞象馆专题连载《上海摄影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9:09 , Processed in 0.07272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