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追求真实可信:旅游照片微澜乍起

2018-5-2 23:05|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73| 评论:0|来自:网络

摘要:一提到用于城市形象推广宣传的“旅游照片”,蹦进人们脑海的画面除了饱和度极高的艳丽色彩、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构图,恐怕就是一些如诗如画的美妙场景了。终于,在摄影各个门类充斥着变革与创意的浪潮中,旅游摄影这 ...
一提到用于城市形象推广宣传的“旅游照片”,蹦进人们脑海的画面除了饱和度极高的艳丽色彩、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构图,恐怕就是一些如诗如画的美妙场景了。终于,在摄影各个门类充斥着变革与创意的浪潮中,旅游摄影这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天地里,微澜乍起——真实可信这股清新的风已悄然吹入这个类别。

西安是这样吗
  对于这一变化,西方媒体给出了理性的答案:经济不景气,催生可持续性的旅行成为风尚。传统的休闲度假方式正在接受挑战,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外出旅行,特别是“高知人群”逐渐向“公益旅行”(把志愿性质的工作融入旅行)、“慈善探险”(带有爱心行为的慈善之旅)、“魅力露营”等新方式靠拢。对于这个抱有“少花钱、办好事”的日益扩大的旅行人群,专注于旅游市场服务的摄影师们做何感想?该怎么迎合他们的低碳观念?英国旅行社协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旅行者们愈发强烈地希望自己的旅行能够对他人有益。
  去年秋天,天涯论坛上有一个热帖,网名叫“Color of Mi”的深圳小姑娘在西安旅游时拍摄了一组照片。每幅照片都有阿童木和小鸭玩偶做主角,拍出了古都西安摩登、曼妙的一面,被网友评为“最顽皮、最可爱的西安影像”。此组照片勾起许多曾到西安旅游的人的回忆,让很多没去过的人充满向往。照片还被网友转帖到西安当地的华商网论坛上,给了整天生活在西安的人很多思考:西安是这样吗?
  据笔者了解,某些城市为求“空前绝后的”旅游宣传照,会邀请知名摄影家,指定使用大画幅相机,从制高点取景,甚至不惜成本航拍,当然,电脑的后期调整也必不可少,一切的一切,就是要保证照片“最美”。我们不否定一幅花重金打造的标志性照片对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性,然而,这幅几 近“城市代言人”身份的照片会引起多少潜在游客的共鸣呢?那个制高点或者最佳取景点可能并不是普通游客能轻松到达的,航拍所达到的尽收眼底更不是一般人享受得起的,况且,相机取景范围有限,何等魅力的一帧方寸能吸引外人为之向往?如此看来,还不如一位网友用卡片机随手拍摄的带有个人喜好的街头即景。
  这样,旅游照片从如诗如画般转向真实亲切也就解释得通了。

业界指南滞后了
  无论从社会心理分析,还是从经济现实出发,对于旅游照片的需求变化已经在图片市场取得验证。考比斯图片社公开的《2010年旅游重点需求内容》中,对供稿摄影师们明确提出要求:“带有最新的体验式的内容(不要千篇一律的标志景区),从游客的视角展现生活,‘真实’或者‘真诚’的人物拍摄,不要摆拍,捕捉人们在旅行中,特别是对新景点的感受……旅行者的身份属性要清晰,例如家庭、朋友、个人等,景区特点要易识别……”
  不仅考比斯,盖帝也一样。这些大型图片社均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调查民众生活风尚和动向,通过媒体评论文章、博客贴图等渠道做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报告,再反馈到摄影师手里。去年,盖帝专门从社区网站Flickr上搜集了一个照片专题,打上的标签就是“原汁原味的、不摆布的、完全真实的”。
  其实,处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图片社的拍摄指南还是滞后了。网络早就成为人们向往一座城市、了解一个景点的重要方式,而且多数人更倾向于从熟人或陌生人的博客、相册,以及论坛上寻踪索迹。普通人撰写的游记和他们拍摄的不加修饰的照片,点击率明显比当地的旅游宣传网站更高,正如前文曾经提到的例子。传统的媒体、地方旅游宣传部门奉上的貌似更美的照片反而被边缘化了。究其原因,恐怕是疏离感吧。


会达成共识吗
  虽然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告诉他们要有计划,有远见,但考比斯等所做的趋势分析报告也被业界媒体调侃为“水晶球”,好比吉普赛巫师手中用作预言算命的物件一般,结果如何,中与[FS:PAGE]不中,可能是个长线了。这也是专业机构根据西方普通百姓在网络上贴出的照片所做的判断与猜测,从而迎合大众的口味,请星级厨师烹制“家常菜”,最后无非是要成功地推销旅游产品。
  再回到国内,“真实的旅游照片”这个大洋彼岸的提议现在未必会被广泛认同,“漂亮”或许才是大多数决策者和掌握话语权者的追求。这也对,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到照片上,怎么捯饬都不觉够呢。
  不过,中国摄影家协会对于通过摄影这种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进行旅游或地方形象推广有着不少的经验,与各地合作的众多摄影大展等活动就是最好例证。不知经常投稿的摄影人有没有发现,无论是蜚声海内外的景区,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几乎所有征稿都明确要求参评照片“不得改变原始影像”并做了详细解释。这种引领与导向也算专业渠道传达给大众的信息吧。
  旅游照片的悄然变化,似乎在透露着另一个信息:照片既然成为商品,理应更加网格化、细致化,以服务于不同需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9 , Processed in 0.07455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