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常常才是真——我的摄影之路

2018-5-22 15:34| 发布者:cpnoz| 查看:1457| 评论:0|来自:全球摄影网

摘要:作为一名摄影者,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作品的内容,诠释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这是我多年来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就足矣。摄影为民间 ...
作为一名摄影者,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作品的内容,诠释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这是我多年来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就足矣。

摄影为民间目击,要传达人性的课题。它将生活解剖给人们看,看一个孩子脸上显露出的忧喜,看百姓眼睛里的不屈与渴望,看人类历史走过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1988年  河南  孩子和他的小狗

大力士安泰的神力来自坚实的大地。同样,摄影的力量来源于生活。1932——1936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庄安全管理处,30名摄影者齐刷刷地将镜头对准那些公路上的难民,那些受挫折、被遗忘和得不到援助的家庭,那些怀着最大的同情心和尊重心所攫取的、丝毫不矫揉造作的图片给了公众强烈的震撼,也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从看到这些作品的那天起,我知道了我的摄影之路应该怎样前行。

从事摄影几十年,我背着行装由黄河岸边走来,又背着相机向黄河岸边走去,走入中原儿女、父老乡亲。在那里,我看到了沉积在岁月当中苦中有乐、怨中有爱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一种朴实淳厚的美。当我一路而来、满载而归的时候,我虽不能说完全领悟到摄影之真谛,却也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81年 河南 修护黄河大堤

我拍的大都是系列照片,很少一张一张地发表。我也拍特写,但更多的是诠释环境的衬托,尽可能把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背景拍进去,让观者能清楚地看到他们吃什么、穿什么、摆设什么……我很少逛庙会、赶热闹,拍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我希望100年后的人们看到我的摄影后了解:原来100年前的人们是这样生活的。

我也接触到一些如“无思想创作”、“朦胧意识”等摄影观念,有的作品追求形式的奇特,而忽视了内涵。正所谓虚的东西多了,真正实实在在、深沉博大的东西却缺乏得很,从而得不到广泛接受,最终只能孤芳自赏,成为过眼烟云。

中国摄影从起步到现在,历经一个又一个的曲折。作为一个在这些曲折中沉浮过来的人,我深深地意识到:真正长存下来的是那些对生活、对历史有深刻地把握的作品。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人并不站在同一场所。有的在山前,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平原边上;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着不动,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身为摄影者,让我们按着各自对人生的理解去撷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大千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人。不管起点在哪儿,不管是否已名气在身,只要踏踏实实向前走,我相信定会有收获。


(摘自《象形岁月》朱宪民摄影集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01:00 , Processed in 0.0172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