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摄影生涯中的第一次,如此震撼地近距离接触海雕,全神贯注地拍摄,赏心悦目地观看海雕猎取食物的全过程。 跟随在一群鸟类摄影达人登上渔艇,当太阳刚刚离开地平线的时刻,我们依舷而立。渔艇在波浪中起伏摇摆,海风带着凌厉的寒气一阵阵袭来,不一会就感觉到那种透心凉的滋味。 当渔家向大海中抛出第一条鱼时,那群一直追随着渔艇盘旋在蔚蓝天空中的海雕就开始向下俯冲。天空中挂满丝丝缕缕的朝霞,随着海雕的羽翅的闪动,被撕裂,搅乱,散落在海面上,此刻的大海变得如此斑驳,金光闪烁,神秘而喧闹。 所有摄影人几乎都举着相机和沉重的地“大炮”镜头,追随在海雕的行踪,来不及思索,来不及说话,没有感叹只听到气喘吁吁和一片哗啦啦的快门释放声。 那海雕在天空飞旋着,突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海面俯冲而下,贴近水面的瞬间会紧收双羽,一个漂亮的空中紧急刹车,张开带着锋利爪子的双腿向前伸出,一个倒钩之势,那鱼儿已经到手。它几乎是不用眼睛盯着,完全凭感觉在盲抓,稳准狠的精确度令人目不暇接。有时两只相向而飞的海雕,眼瞅着似乎要在空中撞车,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其中一只突然来了个鹞子翻身擦翅而过,一幕惊险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闹剧在雪山的衬托下就这般如此地演绎着。更为精彩的是几只海雕同时争夺食物的打斗,各施绝招,互不相让,在长空翻滚交错,虽爪下无情,但又不会伤及对方。之优美、之悬念、之激烈、之巧妙让人瞠目结舌。 此刻最紧张还是摄影人,没有多久就冒汗了,双眼盯着海雕的飞翔而变得通红流泪。双臂长时间地举着相机变得如灌了铅水似地沉重,酸胀难忍。按快门的手指变得不听使唤,麻木而疼痛。由于船摇晃得厉害,双脚必须牢牢地地抓住甲板,力量全部来自大腿的肌肉,久而久之可想而知。我甩动着疼痛的双臂,环顾一下四周的摄影人,没有一个叫苦的依然顽强地在那里拍摄着。 拍摄海雕的过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海雕也不是每次俯冲海面都能成功获取鱼,也有不少由于海浪的变化和判断上的失误,或者是因为冲击的角度有偏差无功而返,但它们依然不弃不离,顽强地掠取食物。这种精神不能全部棣属与“鸟为食亡”的天性,而是一种意志的坚强,求生愿望的强烈。在不正是我们应该借鉴,应该学习吗。 拍摄海雕的成功与否,第一要有一架性能良好的相机,配上足够长焦距和聚焦迅速的镜头;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摄影基本功,同时“打鸟人”耐心与执着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必须对被拍摄的飞禽一张足够的习性的知识掌握,理解海雕举动的用意,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调节拍摄的提前量;第四要求练就一双搜寻的锐眼,观察细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五必须精力集中,反应敏捷,下手稳准狠。 当一名“打鸟人”还真的不容易。 2016/3/2 (海雕(拉丁学名:Haliaeetus)是隼形目鹰科的一属,可能是最古老的一类鸟。其大小差异较大,所罗门群岛海雕(拉丁学名:Haliaeetus sanfordi)平均体重1-2千克,而最大的虎头海雕(拉丁学名:Haliaeetus pelagicus)的体重则可以达到13千克。) 闪电的一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穷追不舍 金钩在后 单爪绝技 矫健背影 蓄精养锐 (一)盘旋觊觎 (二)发现目标 (三)收翅俯冲 (四)胸有成竹 偶尔失足 先下爪为强 精确无误 水中捞月 披霞而翔 有获而归 须将有日思无日 矫健身影 蜻蜓点水之技 毫不留情 翱翔于斯 雪山下的精灵 点缀 虎视眈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28 , Processed in 0.07079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