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林路:“以卵击石”还是“站在墙的一边”

2018-5-24 10:41| 发布者: cpnoz| 查看: 1455|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文学和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每一位作家和艺术家,在进入创作的空间时,都应该先考虑这样的命题。否则,一切都可能是盲目的行动。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不顾人们的阻拦,只身前往以色列接 ...
文学和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每一位作家和艺术家,在进入创作的空间时,都应该先考虑这样的命题。否则,一切都可能是盲目的行动。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不顾人们的阻拦,只身前往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他在演说时回答了前往以色列的理由,并且宣言:“以卵击石,我愿与卵共存亡。”“不管墙多么‘伟光正’,卵多么咎由自取,我都会与卵共存。别人将抉择对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来裁决。但无论如何,如果一个小说家,所写的作品站在墙的那一边,这样的作品又有什么价值呢?”(《与卵共存:村上春树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辞》,李华芳译)

 

 

 

 


在这里,村上春树是否真正揭示了文学独特的本质和意义,或许还很难说。但是他特立独行的立场至少告诉我们:“以卵击石”可以是文学存在的方式,也可能是文学存在的理由。那么对于艺术,或者对于摄影来说,这样的理由价值何在,当然值得每一个摄影人静下心来思考。

 

 


有人曾说摄影不是艺术,更多的人却相信摄影就是艺术。不管是不是艺术,摄影人在摄影创作或者使用摄影媒介目击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其实都是非常私人化的过程——对象是你选择的,快门是你按下的,没有人会强迫你这样或是那样。但是,冥冥之中,无数的摄影人总是或遵循上级的旨意、或模仿大师的足迹、或揣摩评委的心意,不由自主地让这样一个灵魂出窍的创造过程,变成了灵魂附体的阿谀奉承。按照村上春树的话说,就是站到了“墙的那一边”,让自己远离了独立的“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悲的过程,也由此让人们相信,摄影充其量只是一种附庸风雅、奉承拍马的艺术而已!中国这样的摄影太多了,多得让人心烦,却又被主流媒体鼓吹着天天去面对,还让不让人活?

 

 


真正的摄影家必须要有个性,要以冷静的目光和批判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世界。与其成为已经牢不可破的墙上的一块砖,还不如成为一块击墙的卵,撞击墙的虚伪之处,让灵魂来一次出窍的轰鸣。正如旷新年所说:“不断摧毁各种形式的遮蔽和压迫,重新恢复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感觉,这是文学生命之所在。文学的本质在于勇敢地介入和强大的想象力。文学是通往真实和理解的桥梁,是对权力和现实不懈的挑战。通过文学,我们抵达不能抵达之地。”当我们为每一次冠名为空前绝后的最高级别的摄影颁奖晚会起立鼓掌时,是否意识到当代中国摄影**的虚伪吗?那么,为什么不能鼓起勇气转过身来,换一种思维方式让摄影变得更为强大?

 

 


张承志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怎样选择文学,就会怎样选择前途。”在他看来,纯文学在中国是无法承担历史重任的,只有沉重的文学才能胜任中国的未来。所以他提醒说:“我们的文学,尚处在受辱的时代。”借此引申开来,为了不让摄影处于“受辱的时代”,每一个摄影人都应该思考上面的命题:“以卵击石”还是“站在墙的一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10 , Processed in 0.13974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