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那天,雾弥漫……

2018-5-31 15:18| 发布者: cpnoz| 查看: 1755| 评论: 0|原作者: 王曙|来自: 王曙摄影散文

摘要: 或许是心的沉浮,或许不是; 或许是身的消融,或许不是; 或许是情的浓稠,或许就是; 或许是爱的搅拌,或许就是。 于是乎,我讴歌雾的缥缈,赞叹雾的轻盈,相思雾中的依恋,感悟雾的朦胧…… 曾经在险峻 ...


       或许是心的沉浮,或许不是;
       或许是身的消融,或许不是;
       或许是情的浓稠,或许就是;
       或许是爱的搅拌,或许就是。
       于是乎,我讴歌雾的缥缈,赞叹雾的轻盈,相思雾中的依恋,感悟雾的朦胧……
       曾经在险峻的牛背山山脊感受过雾的温柔,从山谷底处升腾的浓雾,乳白色的,带着青草与野花的清香,带着浓郁的松树油脂的芬芳,滚滚而来。活生生地将我们包围,紧裹。我不敢深呼吸生怕将这宁静吵醒,我不敢向前迈进,似乎那雾会将自己带走。雾在阳光的簇拥下翻过山头,从峡谷之间如同瀑布一般地流淌而下,一路上把所有的景象都揽进怀着,不让你见到它们的真面目。而山峦也不时地拨开雾的困扰,探头俏皮地做着鬼脸。
       我无法逃避这雾的笼罩,浓雾将我裹得很紧很紧。我喘息着,吸入浆一样的雾气,喷吐出躯体的热气,混合在属于我的世界之中。
       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模糊得朦朦胧胧,压缩了的透视淡化为虚无,只有触摸才能感受到存在。如此缠绵,充满痴迷,这般空灵,无限遐思。
生命其实不需要过多的清晰,渴望混沌一些;一辈子多一些模糊,是一种幸福。正如诗歌一样,因为朦胧才产生无限联想,才孕育诗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认为诗人只有处于“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的情感状态,才能产生“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灵感现象。我想这就是朦胧之神韵,如果我们六情低滞,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那么这个世界可能就产生不了诗歌和艺术了。
       我理解朦胧的美妙之处在于似是而非,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之中。为什么我们在享受美妙的音乐时会闭合双眼,虽然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摈弃眼前的清晰而追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于缕(苏东坡《前赤壁赋》)”的含蓄蕴藉之中。选择漫漶不清的朦胧是智慧,那么喜欢在雾中看世界的人便是明智。
       当浓雾滚滚而来,被雾气包围中的自我会产生一种皈依大自然的真实感。的雾气挡住视线,会让漂浮的心安静下来,思考空无中的得到,得到中的空无。
       一旦生命的理念化作雾,人生便达到最高境界。
 
 
                                    2016、5、2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31 , Processed in 0.11919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