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展作品《冷暖之味》。 韩松/摄 专题邀请展《没有开篇的故事》之从米尔娅姆·马科巴的房间里看四对夫妇。 阿诺·拉菲尔·闵奇恩(美国)/摄 专题邀请展《都市小人物》之倒立哥。夏世炎/摄 备受瞩目的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今天正式开展。昨天上午,该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民中心举行。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梁宇,深圳市文联创研部副主任刘上江,深圳市摄影家协会轮值主席秦军校介绍了本届摄影大展的详细情况及亮点。 晶报记者 谢晨星 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 作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重点项目,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体温”为主题,旨在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时代观念、新的摄影角度、新的展示载体,展现中国城市的新风貌,从不同角度反映城市面貌,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大展把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作为主展馆,馆内设“征稿主题展”“手机摄影展”“专题邀请展”“摄影企业展”“主题研讨会”五大板块,同时在全市各区设立26个互动性分会场平行展,即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由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摄影活动,是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性摄影展览,每年举办一次。秦军校介绍,本届摄影展从美国、俄罗斯、英国等19个国家及国内各地共征集作品近3万幅。最终,组委会从中精选139件在“征稿主题展”板块展出。除了“征稿主题展”精选的佳作外,“手机摄影展”“专题邀请展”和26个分会场平行展,荟萃近3000件摄影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城市的独特性、人文精神、时代气息,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国家级、国际性,城市视角、高科技元素,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等亮点和“摄影+科技”的深圳特色。 19个国家摄影师参展 题材更多样 尤为重要的是,本届大展国际性更强、参与面更广泛,共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19个国家的摄影师参与。全国23个省(含台湾)、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全覆盖,且大部分作品来自深圳以外的其他省市。参展作品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相较于上一届都有大幅提升,拍摄手法更加新颖、题材更加广泛形式多样。 在“专题邀请展”板块,有来自美国的阿诺·拉斐尔·闵奇恩、波兰的托马斯·拉扎尔、美国的让·皮艾尔·拉丰、韩国的元春虎、德国的克里斯·绍尔茨、科瑞娜·格茨、英国的约翰·吉宾、美国的埃里·里德和乌克兰的爱德华·斯特拉纳德卡等9位国际摄影大师受邀参展。届时,大部分摄影师将会亲临展览现场。 “手机专区”凸显高科技元素 深圳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届大展在展馆设置、作品展示、研讨会活动、产业链延伸等各个环节引入科技元素,突出高科技元素。 摄影展如何体现高科技元素?梁宇介绍,整个展陈方式跟一般的常规展陈有所不同,作品都是按照国际的标准,用最先进的成像设备呈现,这是深圳才能达到的。此外,在展览中不拘一格,原来一定要胶片、相机数码成像,现在也进行了拓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主会场新增“手机摄影展”,展出主办方与品牌手机企业合作、以手机为拍摄工具的优秀摄影作品,这在全国性的大展中是不多见的。 当下,手机拍照已成为当代人在数码科技时代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手机摄影艺术已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艺术。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关注全球兴起的手机影像热,切入手机摄影理论与创作实践,探讨手机摄影的发展趋势,形成“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氛围。 展示改革开放的“深圳样本” 本届摄影大展继续突出城市主题。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记录和反映城市面貌、城市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据刘上江介绍,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摄影展将从影像的角度,集中展示改革开放的“深圳样本”。 对于深圳市民来说,国际摄影大展是一次在家门口举行的文化盛宴,许多图片能唤起美好的回忆,很多创意的、科技的元素,又能开阔眼界。本届大展是艺术服务人民的一次生动实践。摄影者投身于人民的伟大奋斗,投身于火热的时代生活,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回馈人民,为市民献上丰盛的视觉艺术大餐。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3 08:55 , Processed in 0.0163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