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大师原是资深生活家

2018-7-3 08:55| 发布者:cphoto| 查看:1808| 评论:0|来自:海南日报

摘要:《人与土地》系列照之一,阮义忠觉得他拍到的所有好照片,包括镜头前一切人、事、物给他的启发,都是老天给他的礼物。《兰屿的头发舞》,头发舞现在已成为兰屿观光的热门项目,而当年为了拍摄,阮义忠却费了好大功夫 ...

《人与土地》系列照之一,阮义忠觉得他拍到的所有好照片,包括镜头前一切人、事、物给他的启发,都是老天给他的礼物。

《兰屿的头发舞》,头发舞现在已成为兰屿观光的热门项目,而当年为了拍摄,阮义忠却费了好大功夫。

《水埯鹦鹉鱼》,澎湖望安岛水埯村的村民到岸边收渔获。阮义忠看到一位妇人抱着一条硕大的鹦鹉鱼,他一举起相机,妇人马上把鱼拿起摭住脸:“拍鱼就好,不要拍我!”

《等待的母子》,摄于台湾第一条铁路支线淡水列车停止营运前。

《最深沉的乡愁》,摄于1990年高山族部落的四季小学的毕业典礼。

《为失落的优雅补白》,这是阮义忠唯一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他希望这些“错过最好瞬间”的照片,能为越来越难看到的优雅行止稍作补白。
  文\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
  “日日整理家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好整理的屋子,必然是没有死角的。从空间设计上来说,没有死角的空间也是更通透的空间。所以做室内设计,还要参考做家务的人的想法。”近日,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做客海南万宁华润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从咖啡与黑胶唱片(以下简称黑胶)说起,谈音乐,论咖啡,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听了阮义忠老先生的分享,才知道原来生活那么美。”江西游客苏静说,没想到摄影大师也是“资深生活家”。

  “宅男”与“旅行者”

  阮义忠的生活“故事会”,从微博出发。

  “2012年,在一个编辑朋友的帮助下,我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微博。”阮义忠说,当时微博已经非常火爆,他的很多朋友早就玩得不亦乐乎,“我这个朋友和我说,你就随便写写,和粉丝互动就好了。”

  “但是我觉得,既然要写呢,就得写出点东西。”阮义忠从一开始就觉得,虽然是140字的小短章,也随便不得,要“言之有物,绝不敷衍”。就这样,阮义忠将写微博当成一件很认真的事情去对待,每一则微博必定要写满140字。

  既然决定好好写微博,那内容从哪来呢?“从日常的生活中来。”在阮义忠看来,平静的秩序,偶然的相逢,规律里的意外,日常中的巧思,这些正是可称得上“生活里的真光”的东西,值得写进那可贵的140字中。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是极难的。“不离开台北的日子里,我每天大概有22小时呆在家里。”阮义忠说,以前拍照、写文章,他都尽量去到陌生地方,因为最熟悉的最难拍、最难写,“人总是需要一点新鲜感,写微博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

  如何才能从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真光”呢?阮义忠的答案只有一个——用心。

  “正在扫地,窗外响起鸟叫,起先只是几声,顷刻后山中及前林的鸟全被吵醒啼晨。放下扫把坐在窗前行文,能比鸟早起床的感觉真妙,夜色由深化浅,万籁由寂转鸣。此时绝对不能放黑胶或CD,只能倾听自然的大声无音。”

  “雨来了,淡水河随观音山遁走不见。屋后靠山,再大的雨也见苍翠。有时水打树梢如打击乐章,时急时缓煞有节奏,此刻只是微微发声,仅像排练。”

  ……

  点开阮义忠的微博,你会发现,在摄影界鼎鼎大名的阮义忠,是如此热爱居家,活脱脱就是一名“宅男”。

  这位68岁的老者,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悟,以极真诚的态度写进微博。

  如今,阮义忠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01万粉丝的网络“大V”。2013年7月,阮义忠将微博生活中的部分内容整理出版成《一日一世界》,“对于我来说,写微博就是一次新的旅行,一步一个天地,一天就是一个世界。”阮义忠笑着说。

  音乐与咖啡是最好的精神按摩

  从绘画,到写作,再到摄影,阮义忠一路走来都有音乐和咖啡滋润。对他来说,品味咖啡和聆听黑胶并非专研的学问,而是包含人生况味的生活美学元素。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响起,我就呆了!每个音符都直击我懵懂的心灵,敲开我混沌封闭的层层脑门。”阮义忠回忆道,情绪还未平复,唱片另一面的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又把他卷进激情的波涛,“我当时想,这莫非就是天籁之音?从那时起,我开始陆陆续续买黑胶唱片,到现在已经收藏了超过2万张。”

  事实上,激光唱片面市后,黑胶也一度被阮义忠封入仓库。“后来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改听CD,因为觉得黑胶不像CD声音那么干净。”阮义忠说,自己曾打算将黑胶作为垃圾丢掉,“在准备丢弃黑胶的时候发现,很多黑胶生了很重很重的霉。”

  “我把唱片封面拆开,哦哟!里面的灰霉一下子扑到脸上,很脏,很恶心。”阮义忠说,打开黑胶封面时,唱片上盖着一层薄薄的海绵,看起来还好好的,“海绵当时是只有很高档的东西才会有的保护。然而就在我拿起海绵的时候,它碎掉了。”

  阮义忠说,这是他少有的顿悟的时刻。因为那张海绵,他忽然顿悟:一切有形的物都会消失,只有无形的精神才能长存。“音乐感动了我,让我做了一些事、影响了一些人,而那些人又会做一些影响其他人的事。善的循环不会因任何物体的瓦解而崩溃,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阮义忠说。

  那时起,阮义忠开始尝试“拯救”黑胶唱片。“在暗房里清洗黑胶上的霉,是一件很枯燥很乏味很辛苦的事情。”阮义忠说,要洗得很温柔,而且始终要保持站姿,洗完马上要吹干,“洗完三张就累得半死。”

  然而就是在“拯救”黑胶的过程中,阮义忠又有了新的体悟。“清洗唱片是一件非常机械的事情,我一边洗,一边仔细看封套上的每一个图画,每一句话。”阮义忠发现,那个时代是一个为别人服务的时代,设计师是真的想着怎样更好地烘托音乐和作曲家的灵魂,“我试着从那张图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去理解设计师的用心,从这个角度重读音乐史,那个时间我非常满足。”

  直到现在,阮义忠依然记得大部分唱片的作者、内容、发行年代,“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并且只有你身体力行之后才能感悟到,任何书本都没有办法教会你。”

  关于黑胶,阮义忠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很多人都和我说国外的黑胶好,但是我发现大陆的黑胶质量也不差啊,不输给德国、意大利等国外产品,而且很便宜,买一张国外黑胶的运费都比它本身还贵。”

  洗好黑胶之后,阮义忠会挑喜欢的唱片听。“只是音乐不但要挑时间听,也必须在适当的空间里听,否则便是噪音。”阮义忠说,好咖啡配好音乐的下午茶时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按摩,“无论再忙再累都要努力维持,累的时候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按摩。”

  阮义忠对于咖啡也近乎于痴迷。“曾经有二十多年之久,我的早餐几乎都是在咖啡厅解决的。”阮义忠说,那年头还没便利商店,上班族最常去的是烧饼油条店、清粥小菜摊,或选择咖啡厅享用果汁、土司、荷包蛋,“而我选择后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最后上的那杯咖啡。”

  对咖啡的痴迷造成的后果就是,“后来我家里不知不觉收藏了40多部咖啡机,各个特色鲜明,让我爱不释手。”阮义忠笑着说,做任何事最重要是找到乐趣,方能持之以恒,如此事情便能做好,也才有意义。

  所有生活细节的痴迷者

  正如人们从阮义忠的微博所看见的,生活中的阮义忠善于在一个又一个生活细节中发现情趣。

  “我家里有很多音响,有时候我会专门为它们准备一些装饰。”阮义忠说,自己曾经买过一些地瓜,将地瓜泡在一个盛水的小碗中,“等到地瓜已经长出了叶子,嫩绿的藤蔓从碗里爬出来,越过喇叭,很漂亮,很有生机。”

  这个小碗被阮义忠布置在他最喜欢的小喇叭上。“其实室内设计也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阮义忠说,在台湾的家中,一般都由他来做家务,晨扫、煮咖啡,“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年的家务做下来,阮义忠竟然还积累了不少心得,“不爱做家事的人无法真正爱家,也绝不可能是个好的室内设计师。设计不能只表现视觉美感,还得让打扫的人称心如意。”

  在阮义忠看来,再好的设计都比不过自然,所以设计就应该是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他打掉了餐厅和客厅的隔板,让光线流淌进来,再将一整面墙装上镜子,引入窗外的风景,天气好的时候,天上云的走向就能在餐桌桌面上流淌。

  喜欢布置生活空间,让在家也像度假,与其说是阮义忠在生活中的追求,更不如说是他的人生态度,“认真生活的意思是少空想多实做,要知道亲身经历而得到的领悟是智慧,从字面上读到的道理只是知识。”

  阮义忠透露,自己接下来还打算写一本关于空间设计的书籍,把自己从家务中的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因为有很多的人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爱做家务,所以不知道做家务时最关心的是什么!”

  “人文摄影大家原来也是’资深生活家’。”苏静对阮义忠的分享很有感触,她表示自己得知阮义忠将做客海南万宁时专程从江西赶来,总算是不虚此行,“听了阮先生的分享,我发现生活其实也可以过得很有情趣,不必太拘泥于条条框框,而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阮义忠是如此热爱黑胶,热爱咖啡,热爱生活,以至于他的新书《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专以咖啡和黑胶为主角。一书两看,正手咖啡,反手黑胶,阮义忠对生活的点滴热爱,如数融入在音乐里,沉淀于定格视角里,飘散在咖啡香醇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9 , Processed in 0.07538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