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或职业摄像师,开始装备高科技设备。但同时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相机先进程度是否可以左右作品质量,伟大作品诞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郎琦认为拍好照片不能完全依赖于设备 郎琦:现在摄影装备升级非常快,就我们国家来看,男女老幼平时都很爱拍照片,手里面还有最高级的相机。这些年相机也在升级,从最早的徕卡、哈苏胶片相机,到眼下数码的尼康、佳能等,甚至连手机都能拍照。应该说拍一张好照片,好的设备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拍出一张好的照片,完全靠设备那同样是不够的,设备需要人掌握,拍摄者其实很重要。如果想达到摄影家的水平。应当具备很高的政治素养,对党的政策要了解。 另外,就是艺术修养,摄影是综合性的艺术,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知识,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举个例子,如果拍打球,就要知道那个动作好,事先要预知。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好照片,没有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没有熟练的技术,设备好也是白搭。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无人机,航拍这一领域对我们来说也早已不再陌生,无论是山川、湖泊还是森林,无人机都能轻松飞跃,定格绝美的风景。我们了解到,郎老师被外界誉为长白山航拍第一人,这背后有哪些故事? 郎琦:我在1959年就去过长白山,日后又多次前往。但我觉得长白山天池是个高山湖,地面拍摄表现不了高山湖。1985年,中央出了17本少数民族画册,我是这本画册的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在吉林省我也是主编,为了反映吉林省少数民族和长白山,当时就想到了航拍。在这个区域航拍当时是禁止的。为了出画册,我通过省政府,给外交部和总参分头打了报告,等了一个月(10月)最终获准拍摄,为什么选在10月份呢?这就是我刚才谈到的深入生活。如果选在5月份拍摄,长白山还有结冰,等到冰化了山头就没雪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10月份长白山有雪了,但天池还没有结冰,这也是选在这个月份的原因。 郎琦老师的代表作《云涌天池》(郎琦供图) 航拍开始是在10月16日,我从敦化坐飞机飞到长白山进行拍摄,还记得当时的拍摄位置,就在机舱门处,用绳索绑在腰间,打开舱门,拍下天池雄伟画面。因机会难得照片也拍了很多,可以说这些照片后来流传到了全世界。其中也有照片获了奖。比如说云涌天池,在国际上获得特等奖。 摄影是瞬间艺术,但郎老师的作品却是“厚积薄发”。外界都非常敬佩您,至今年过九旬,依然可以过河上山,置身拍摄现场,是什么给您带来无限动力? 年岁已高的郎琦依然对摄影无限热爱(郎琦供图) 郎琦:我从学摄影开始,最初采访在部队里面,图片每每展出的时候,部队里的指战员都特别高兴,他们说很受鼓舞,所以我就牢记摄影的重要性,这么多年经常深入生活,经常接触典型,这些典型事迹和人物,对我也是个教育。 我今年92岁,在过去的岁月里,身体也不是健康的,1951年我负伤。1999年,因为得了胃癌切除了五分之四。前年声带长了东西,又做了两次手术,所以我这样一个多病的人,能够克服困难,都源于不忘初心。 说到这,我还透露一件事,同样在前年,我又买了一台索尼相机,还准备上山。我的想法是只要能够行动,就不会放下相机。 截至目前,郎老师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刚刚您也提到照片还要一直拍下去,那么接下来在作品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郎琦:有,除了长白山画册以外,我现在已经编辑完送到画报社,新作品名叫《行摄路上70年·郎琦》,其中有400张小照片(省内和省外)都把他放进去,这是一件事儿。还有一件事,为了更好地宣传长白山,我准备再次编辑作品,再有几个月就出来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6 , Processed in 0.07385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