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街拍南极北极》 (本组作品是王景春的最新作品,拍摄于2018年) 得益于飞猪首席摄影师,应邀拍摄南极北极。南极,1月26日~2月11日,17天行程,6天飛行6天航行,往返超過34000Km。這些黑白片(莱卡M246/ 35/2)街拍天涯之国智利,是南极之行的意外收获。 北极是3月20日出发,经過8小时50分钟的飛行,再飛1小时20分到達罗瓦涅米,北纬66度33分,進入北極圈的7天旅程。而北极之旅,街拍赫尔辛基也成為此行的意外之喜。 ![]() ![]() ![]() 极:王老师好,首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吧。 王:我是王景春;13岁接触摄影;至今36年来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情:摄影。 因为摄影;去考大学;因为摄影和喜欢旅行;去了报社;因为他们告诉我在报社可以有免费的相机胶卷和旅行;是的;这就是我去报社工作的初衷。在南方报业集团20多年;谢谢南方的这块土壤。 极:到目前为止,你自己喜欢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王:以下这几幅作品。 ![]() 经历短暂的休渔期后;三亚的大小渔船蹩足了劲,一场捕鱼狂潮正在形成。此时,南海海面万船竞发,势如猛虎下山。 琼三亚11034号船的船老大黎国友第二网打上来,天已渐渐放亮,渔民们顶着风浪,将打上来的鱼分类摆放。 一个捕了几十年鱼的船老大,突然发现向来慷慨的大海变得越来越吝啬了。资源丰富的南海,能否经得住休渔过后上万艘渔船出海引发的捕鱼狂潮?“多造船,造大船,撒大网,多捕鱼”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受伤的大海无法获得充分的时间休养生息。也许人类应向大海作更多的让步,才能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大自然的报复。 ![]() 是日长江干堤洪湖中沙角险段出现200米长的滑波和15厘米宽的裂缝;大堤上到处都是泡在齐膝深发臭的泥浆里的战士,这些战士们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满眼血丝。此刻此景,我们立刻跳进泥浆中用相机去记录这些瞬间。 当天的气温已超过40C,当险情得到控制时,我和同事们已经在泥里拍了两个多小时了,喘气的工夫,相互对望,才发现记者们一个个都像泥猴一样。当我看到离我不远的同事满身、满相机的泥浆时,一种直觉让我端起相机拍下了这个特写镜头。 ![]() 海南昌江剑麻综合加工厂占地13000亩;种的是剑麻,晒的、加工的也是剑麻。 剑麻伤地,种植剑麻的地接种其他农作物不易成活。剑麻每下一株,可持续收获12至15年;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生产剑麻甾体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甾体避孕药、性激素类药、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皮质激素类药等。 极:从事摄影工作之后,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和困惑,你是怎么跨过那一步的。其中有哪些摄影前辈或者其他人事物对你产生一些影响,让你有所启发? 王:当兴趣成为工作或者事业,或者说从一线成为管理者的时候,会问责自己摄影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想,坚持拍摄,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因为只有在拍摄的过程中,心无旁骛,纯粹而净化。 我所喜欢的三个人:布列松;寇德卡;纳切威。对于他们三个人;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是真正意义上把摄影区分于其他艺术门类而成为独立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对于绘画。寇德卡的贡献在于使二维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成为多点透视的三维空间艺术。纳切威的贡献在于让摄影成为社会利器。 ![]() 极:为什么要加入极光视觉? 王:共同的价值观;因志向而团结。 极:你最近看的一本好书或者电影,推荐一下。 王:看了多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 极:你正在做什么专题(展览)? 王:极光视觉的年度选题《大江大河之三峡》;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为期三年的《摄影扶贫》项目。 关于摄影师 王景春 ![]() 资深报道摄影师,曾任《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摄影记者。2008 年~2016 年任《南方都市报》编委、视觉总监,“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主要展览 : 2001 年平遥摄影节“新闻摄影三人展” 2003 年上海原点画廊颜长江、王景春“离骚.三峡”展 2004 年广东美术馆“中国人本”纪实展 2007 年 2 月,上海美术馆“少年时代”“ 三峡”展览 策展评选 : 2009、2010、2011、2012大理国际影会新媒体策展人 2012 年度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多媒体评委 极光视觉是一个由“资深报道摄影师+策展人/编辑”构成的视觉原创机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3 , Processed in 0.1007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