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著名的街头摄影大师,人们往往第一个会想到布列松,他在1952年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美学观念,迄今还影响着众多摄影工作者。 
布列松 

布列松作品 殊不知,作为同样卓越的街头瞬间捕捉者,布列松的第二任妻子马丁·弗兰克,却因为太过低调而往往被人忽略。 
马丁·弗兰克 作为玛格南少有的女性成员之一,马丁·弗兰克以她独特的气质和女性的敏感,为玛格南的摄影哲学,注入了人文主义的气息。 
弗兰克作品 或许是受到了丈夫的影响,马丁·弗兰克的黑白照片,不管是丰富多彩的孩子活动画面,街头的狂欢、激情的景观、还是令人惊讶的实验性作品,无一不充满了对生活的乐观情趣。 


弗兰克镜头下的布列松 纵观摄影史,一些优秀的女性摄影家,往往被男性摄影家的光芒所掩藏。只有等到若干年以后,这些优秀的女性才得以脱颖而出,在摄影史上留下了一声感慨的喟叹。马丁·弗兰克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位。 
弗兰克与布列松 1938年,马丁·弗兰克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父亲是当地一名银行家。二战爆发时,全家人向美国迁移,先是生活在长岛,然后是亚利桑那。 
亚利桑那的沙漠,强烈的风暴,矗立的岩石,干涸的河床,几乎与世隔绝的偶尔出现的小花……这些或许在常人眼里荒寂的景象,却给弗兰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怀揣着对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即便海枯石烂也能变得诗意起来。所以当弗兰克日后用镜头聚焦于边缘生活中的人物、或者那些被隔绝的空间时,总能一次又一次将我们,带回到令人感动的画面。 


苏丹的难民,远离家乡老人柔情的肖像……她的作品揭示出人类的怜悯、同情以及好奇,同时保留着一种经典的纯真的原创,将极致的黑白光影呈现在世人眼中。 
弗兰克从一开始就认为,黑白摄影更能与被摄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于真实的色彩,反而会变得庸俗,影响她的经典风格。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黑与白的变奏曲。当你从一片漆黑中挣扎着来到人世,看到第一道光时,黑与白便在你的生命里留下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