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阿根廷 没有让我哭泣

2019-7-11 09:18|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17| 评论:0|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大山黑得像墨一般,只有头灯发出的一小团光,照亮眼前的陡峭山路。奇形怪状的大石头随意横在那里,一条小溪咕咕地顺着石缝流淌着,岩石表面结了一层薄冰,每一步都在石头间隙中寻找着下脚的地方。上到雪线了。黑暗中 ...


25

1985年才建立、仅有2500名居民的查尔腾小镇只为户外和旅游而生,街上一排排颜色鲜艳的板条房,除了旅店民宿、餐馆和寥寥一两家户外店,就看不到其他东西了。

26

两个穿着短袖的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旅行者慵懒地躺在汉堡店门外的椅子上,其中一个人为华为的供应商工作。中午阳光温暖,我仍觉得薄外套并不多余。汉堡店墙上密密麻麻地挂着经典摇滚组合照片,店里播放着Oasis乐队的Champagne Supernova。摇滚迷老板对做生意缺跟筋似的,每次客人点的菜,他都要忘记一份。

27

28

阿根廷人对做买卖的确很佛性。小镇上的商店营业时间很随意,想开就开,不想干了就关门谢客。下山回到小镇,本想买些水果,发现镇上最大的那家超市中午午休时间是两点到四点,差一刻两点已经锁门了。周日小镇几乎所有饭馆都关门,到处找不到饭吃。

29

感谢上天眷顾,我们在阿根廷的两周,几乎全部是艳阳高照,秋色明媚的好天气,之前所惧怕的巴塔哥尼亚气候恶劣多变的常态,雨雪绵延,连山都看不到的沮丧情形根本没有发生!阿根廷,没有让我哭泣!

30

摄影:托马斯,2019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

在一个风吹得人走不动路、砂石打得人睁不开眼的清晨,我们告别查尔腾小镇,离开阿根廷,乘大巴前往智利的纳塔莱斯港(Puerto Natales)。

一路上风光无限。天边绵延着淡蓝色冰山,平坦的旷野一望无际,长着稀疏的灌木。清晨黄昏,光线分分秒秒变幻着,山水随光影而转。永恒的变化,造就了转瞬即逝的美好,却也带来了新的美好。

31

32

时不时出现的羊驼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大摇大摆,穿过公路。

33

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Torres del Paine)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上又一处令人惊叹的天作之美。

34

被菲茨罗伊和托雷峰雄浑的力量美震撼之后,百内的巍峨山水让人体味到些许柔美俊俏。

35

36

蓝色晶亮的冰川包裹着黢黑的角峰(Cuernos),一碧万顷的湖水在风中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大风吹起阵阵白色的水雾,翻腾缭绕着,让人无法移开视线,顿时明白了这里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具视觉吸引力的地方”。

37

裴欧湖(Lago Pehoé),纯净的翠蓝色湖水、青绿色一尘不染的草地、湖边红得耀眼的树,浑然一幅天然画卷,纯净到你只想坐在湖边发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38

39

“百内”来自当地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蓝”,蓝的天,蓝的湖,蓝的山峰,蓝的冰川。日出前的蓝调时刻,百内的一切蓝得更是恰如其分。

40

天上云雾开了条口子,紫红色的夕阳为百内群峰裹上了一条瑰丽的围巾。

41

像骨头一样白的枯枝,张牙舞爪地伸向远山。这是否就是带给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灵感来源?这片孤独、荒芜与怪诞的土地,处处充满着亦真亦幻、亦幻亦真的魔幻色彩。

42

43

纳塔莱斯港市(Puerto Natales)说是城市,其实是智利南边的一个小镇,是通往百内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里只有一条主街,一个大商场和一个大超市带来唯一的现代感。在主街上走过四五个街口,马上又变成人烟稀少、清冷萧条的样子了。

44

45

跟着当地人推开小店的木门,里面的景象让我差点叫出来:“啊,我闻到了童年的气味”。也许,正是这些返朴还淳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才使周围的山山水水得以保留最原始天然的味道。

46

47

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之一,相当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建有国际机场的蓬塔阿雷纳斯是南极科考船队最后的补给站。在“fin de la tierra”——地球最终的尽头,蓬塔阿雷纳斯让我见到了久违的繁华和现代感。

48

清晨,城市东北方向,麦哲伦海峡上空朝霞火红。转到市中心广场,中央一座纪念碑,斐迪南·麦哲伦雕像高立在上,基座四周雕有手拿武器的印第安勇士和鱼尾人面的女人。回到酒店,让前台大叔看这张照片,大叔费劲地用英语给我解释:“啊,这是Selknam , Onas,两米高的巨人。”

49

巴塔哥尼亚高原上,曾经居住着特维尔切人的一个分支—塞尔克南人(Selknam),又称奥纳人(Onas)。他们身材高大,能够适应恶劣和极端的环境,信仰至上神明在保护着他们和他们的土地。塞尔克南人是南美洲最后一批被西方人接触到的土著群体。1899年,塞尔克南人曾被带到欧洲,在动物园展出。

布鲁斯·查特文在他那本巴塔哥尼亚经典书籍中直面这段无法回避的历史:“19世纪90年代,巴塔哥尼亚地区出现了一种粗劣的进化论……那种理论似乎宣扬猎杀印第安人,口号是‘适者生存’。一只温切斯特左轮枪,再加上一条子弹带,一些欧洲人开始幻想自己的身体比土著居民更优越”。

50

1974年,最后一名纯种塞尔克南人去世,标志着这个种族的彻底灭绝。

1968年,两个美国年轻人Yvon Chouinard(Patagonia户外品牌创始人)和Doug Tompkins(北面The North Face创始人),用了6个月从美国加州南下驱车一万多英里到达巴塔哥尼亚,成为史上第三批成功登顶菲茨罗伊峰的人。电影《180度南》(180o South)用现实记录镜头和历史记录镜头交替讲述了他们在创业成功后,回到萦绕着青春梦想的巴塔哥尼亚,在智利建立了一块面积比黄石国家公园还大的私人自然保护区,帮助当地保护生态系统,协助原住民维持自然生态和传统生活方式。

51

麦哲伦踏足这片土地500年后,我所看到的巴塔哥尼亚,也只有荒野上肆虐的狂风和广阔无人的孤独,与地理大发现时代探险家所见尚存相似吧?

52

Yvon Chouinard说:“最好的旅行是当旅行结束时你能回答你从来未曾想到过的问题。”(The best journeys answer questions that at the beginning you did not even think to ask.)

53

(图文中所有照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于2019年4月-5月摄于阿根廷和智利)

12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1 21:49 , Processed in 0.07163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