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一直是我最喜爱扮演的角色。 我认为世人喜欢看到“快乐的小丑”,也正因如此,小丑只能将悲伤留给自己,这和“女性”的角色扮演何其相似?——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这位以“自拍”闻名的艺术家,绝对是当代摄影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纽约著名艺评家彼得·施杰尔达曾评价辛迪·舍曼为“她是那个时代最坚强、最优秀的艺术家”。 
辛迪·舍曼 扮成小丑的她,愤怒主妇的她,高级应召女郎的她,艺术名画中的她,好莱坞电影海报里明星的她…… 辛迪·舍曼就这样在镜头前变幻着自己的角色。 并通过以上各种身份的转换,唤醒人们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关注。 

凭借这样一系列的作品,辛迪·舍曼成功跻身世界最出色的女性艺术家的行列。 事实上,舍曼的摄影也正是这个时代为女性哲学而讲的故事。 
1954年,辛迪·舍曼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格伦里奇。作为家中五个孩子里最小的孩子,她并没有得到家人太多的关爱,而是终日与电视机里的肥皂剧为伴。 
和绝大多数喜欢把自己变美、变得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不同,舍曼从小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 她羡慕那些穿着高跟鞋、大红唇的性感女人,想要模仿她们,可在保守的家中,化妆是一件禁忌。因而偷偷描眉画眼,成为小舍曼反叛传统和寻找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她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别人”,她常穿母亲和祖母的衣服玩,也会偷偷拿出母亲的口红粉底,往自己脸上疯狂涂抹,只是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另一个人。 
舍曼的这些的“不安分”举措,让保守的家人实在愁得不行。 因为他们希望舍曼能做一个所谓的真正的淑女。 殊不知,多少孩子都是从小就被逼着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而舍曼,也同样是一名在青春期时就被“驯化”为通俗文化的受害者。 
1972年,舍曼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修绘画。 大学时代的她,延续着儿时的爱好,常常跑到折扣店、古着店,淘旧衣、老首饰、假发。然后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镜前摆拍和参加社交活动。 
但那时的美国社会全盘反对浓妆艳抹。 只有不施粉黛的女人,才被视为大学中有教养和先进的女性。 
可怜的舍曼,再度处于通俗文化的边缘。每当她低落的时候,她就会把自己关起来,沉浸在化妆中,通过伪装与社会隔离。 
所幸这个小秘密,除了她自己,只有当时的男友罗伯特·朗格知道。 也是在她男友的启发下,舍曼把她的自我疗愈,转变成了观念艺术作品。 
某天,罗伯特·朗格对她说:“既然你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站在镜子前装扮各种角色,为何不把自己做的这件事拍下来呢?” 因为罗伯特的建议,舍曼豁然开朗,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 
于是镜头中的舍曼,从带着复古眼镜、留着乖学生头的女孩,变成烈焰红唇、华丽颓废扮相的女人,完全判若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