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萧沉:摄影的误会-由领袖照所想到的

2020-1-19 09:50|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82| 评论:0|来自:凡是摄影

摘要:萧沉 萧沉,1962年生,朝鲜族。诗人背景,跨界摄影批评-书法-篆刻-绘画等。目前为独立诗人-摄影批评家-书画篆刻家。拒绝加入任何文艺协会。诗歌代表作1992年获美国《一行》诗歌一等奖。诗作曾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鉴及 ...
萧沉
    萧沉,1962年生,朝鲜族。诗人背景,跨界摄影批评-书法-篆刻-绘画等。目前为独立诗人-摄影批评家-书画篆刻家。拒绝加入任何文艺协会。诗歌代表作1992年获美国《一行》诗歌一等奖。诗作曾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鉴及中国新诗百年大系。2002年着有【大唐诗人讲演录】;2007年着有【中国摄影英雄榜】。其对中国风光-纪实-画意-观念等类别的摄影均撰有观点独到文笔犀利的评论文章,所定义并批评的“糖水片”概念亦曾引起中国摄影界的震动,并被誉为“中国摄影邪派批评家”。现居天津。2019年(第9届)“蚂蚁摄影奖”评委 (点击查看)。
    大家知道,为革命领袖拍照的摄影人,不见得就是卓有成就的摄影家!而领袖照若从摄影的学术意义上看,亦非等同于优秀摄影。以往,摄影界将那些为领袖拍照的摄影人及其照片纳入学术范畴中的“中国摄影史”乃至被评为“摄影大师”与“杰出贡献摄影家”,大家认为很名副其实么?不觉得是场误会么?事实是:很多领袖照仅仅是记录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图像史料,它吸引人们观看的“好奇心”乃至“魅力”,并非全部来自于摄影本身,更多则是领袖本人对观看者所产生的兴趣!任何一幅领袖照,即使拍得再糟再烂,也能引人注目,这也是领袖照与一般人像照片或人物纪实照片的不同处,不可同日而语。
    给领袖拍照的摄影人,显然具有一般摄影人所没有的能够获准接近领袖的特权,这是摄影之外的因素,不构成对摄影水平与成就的认定。但令人尴尬的是:正因我们目前所看到领袖照的拍摄者只局限于有限那几个人,我们看领袖的工作与生活照时,也只能去看那几个人所拍的照片,“稀有”也就成了那几个人得以荣膺“摄影大师/杰出贡献摄影家”的另一重要因素。不过,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一下----倘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当年大量工作照与生活照的拍摄者是布列松/尤素福·卡什/罗伯特·卡帕/哈里斯曼/马克·吕布/伊芙·阿诺德/雷蒙·德巴东/勒内·布里等摄影大师,将会怎样的呢?我相信则完全不同了。因为就上述这些国际级摄影大师来说,我们完全能从他们所拍摄的其他人像照片或人物纪实照片中,读出鲜明且极富个性的摄影语言和风格,包括他们看待人像摄影与人物纪实摄影的思想立场-态度-原则-手法-形式等等。
    当然,无论拍摄者是谁,被拍摄者是谁,摄影在学术评价上是相对有其标准的;虽然某些标准会伴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在其历史性的文化现状-审美智识-摄影语境中,完全可以作出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时间轴上以1930-1980年这五十年为纵向参照,以世界摄影所产生的学术背景为横向参照,这个标准便会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摄影思潮与观念中来加以认定和评价。一个公正而明确的评价,必立足于学术理由,而学术理由则又必建立在学术准则之上。但在以往对那些领袖照的摄影评价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评论者所依据的学术理由与学术准则究竟是什么----我们只看到评论者对这些拍摄者所具有的特权与资历的一味推介乃至哄抬。
    是的,即使以最基本的人物眼神-表情-姿态等抓拍时机来比较,以构图-用光-虚实-轻重等视觉素养来衡量,那些为领袖拍摄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也极少能拿到摄影的学术层面上来谈,甚至还不如美国文字记者埃德加·斯诺所拍的那张戴着八角帽的毛泽东更传神。倘若与布列松/尤素福·卡什/罗伯特·卡帕/哈里斯曼/马克·吕布/伊芙·阿诺德/雷蒙·德巴东/勒内·布里等各具风格的人物摄影相比,其差距则更加显而易见(有关中国那几位“摄影大师/杰出贡献摄影家”所拍的领袖照/我没兴趣具体评说/相信读者在参照上述摄影思潮与观念/以及与其他世界级摄影家比对后/会得出自己的学术判断)。
    中国摄影史不是与摄影学术无甚关联的“中国革命史”,也不是说不清学术准则或讲不出学术理由的拍照领袖史,更不是对拍摄者参加革命历史资历及所任各种文艺行政要职的推介。中国摄影史虽离不开对历史时代-事件-人物等等的关照与依托,但必要参照摄影学术准则来阐释理由,才能证明有效。包括对“中国摄影大师”及“杰出贡献摄影家”的评选。但遗憾的是,我们查看2006年12月26日[中国摄影报]所刊登的10位荣膺“中国摄影大师”与10位荣膺“杰出贡献摄影家”的获选评语,根本找不到几句建立在学术准则上的学术理由,更读不出他们的学术贡献究竟在哪儿!
    能进入中国摄影史并荣膺中国“摄影大师/杰出摄影家”的人,怎么就都是清一色在1930年以前出生的人呢?怎么就都是混到满头白发的老革命-老爷爷们呢?这难道是一种巧合么?……怎么就不能是四-五十岁的人?我党我军的领导人不是大有二十几岁就当军长司令的先例么?如今在摄影界怎么反倒讲起年岁与资历来了?如果标准是年岁与资历,那诺贝尔奖恐怕也不会那样早就落到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头上……中国摄影的权力机构啊,他们对中国摄影史的认识与理解,对“摄影大师/杰出贡献摄影家”的评定,对领袖照及其拍摄者的评价,究竟有无学术准则?有无学术理由?而[中摄协]那个“理论委员会”又究竟是干什么吃的?只会论资排辈吗?权衡人际关系吗?
    有人或许会说----这都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说也没用。呵呵,那大家就保持沉默吧!就看着那些评论家睁眼说瞎话吧!就默默去“尊重历史/尊重前辈”吧!就“谦虚屎人进步/骄傲屎人落后”吧!就向这些“中国摄影大师/杰出贡献摄影家”顶礼膜拜去吧!就一个挨一个地在此类谀墓式的博文后面跟帖说----“这些照片真是无比珍贵”吧!呵呵,凡领袖照,凡有些年头的老照片,我看都----无/比/珍/贵!
2008年6月12日于天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24 , Processed in 0.1061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