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交流 开课前在课程交流群中公布。 解锁时间 2020年2月8日6:00 04 2020年2月 9日 李树峰 影像 在物我之间 Li Shufeng ![]() 2016年7月名家月月谈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和中艺影像联合举办) 嘉宾简介 李树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多次担任北京国际摄影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等学术主持人,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卷》(第三次修订)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摄影艺术概论》等,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百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 讲座要点 古人诲云:‘功夫在诗外。’其目的希望后来者加强生活积累、文化积淀。但现在文艺业界不知多少人纷纷去追逐另一种‘诗外’,忘记了文艺工作者本行主业是创作本身、立身之本是作品,你追我赶地追逐‘诗外’功夫,似乎包装和策划比内容、内涵重要,机遇、关系比水平、特质重要,文艺在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不断丰富的同时,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社会上似乎失去了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近年来文艺行业出现获大奖作品和传播甚广的作品,内容苍白空洞、形式陈旧孱弱,为人诟病的现象。原因在于不少人和机构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把传播方式改变当作内容出新,把材质转换当成思想原创,把营利当作主要目的。 就摄影艺术而言,也有类似情况。随着摄影实现了大众化和日常化,影像艺术迅速发展,作品多样化也已形成,以影像自由表达观念、虚拟影像空间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似乎老老实实拍片没有出路了。但是,摄影的根基还是在直面现实存在的主客观直接碰撞中生成影像,形势再变,摄影的这个原点不会变,我们要守住原点,奋发向前。 思考与交流 开课后在课程交流群中公布。 解锁时间 2020年2月9日6:00 05 2020年2月 10日 藏 策 元影像,摄影的另一种可能 Zang Ce ![]() 2018年4月名家月月谈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和中艺影像联合举办) 嘉宾简介 藏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等著述,以及学术论文、理论批评、散文随笔等百余篇。从事文学与摄影两个领域的“元理论”研究,创立“超隐喻理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批评奖)。 讲座要点 摄影语言的实质是什么?摄影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不是词典中关于摄影的定义,应该有一片研究领域是专门观照它的,而且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虽然这个研究方法不一定是它所独有的。如果参照智慧的智慧叫作“元智慧”、理论的理论叫作“元理论”的话,那么关于摄影语言的实质、摄影的实质的研究,应该叫作“元摄影”研究。 “元影像理论”主张影像回归内心,回归个人,回归本体,那是针对现在的影像片面强调“记录”,片面强调公众认知,和片面强调社会功能而言。影像不回归内心和本体,拍什么都拍不好。但并不等于说回归了以后,就不能再“出关”了呀!当你真的悟透了体,那“体”也可以是 “用”,“用”也是可以“体”,体用是可以合一的。 元影像,即影像的影像,也就是在摄影的“元认知”层面上探索摄影。与古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同样道理,摄影的“功夫”其实也在摄影之外。 摄影不能解决摄影本身的问题,需要在上一级的层面探寻,在艺术、思想与哲学的更高层面上进行思考。这就是元影像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元认知”呢?元认知就是对于认知的认知。霍金曾对人类的认知做过一个很精彩的比喻,我把他的这个比喻绘制成一幅图,以便能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来解释元认知。 思考与交流 开课后在课程交流群中公布。 解锁时间 2020年2月10日6:00 06 2020年2月 11日 钱元凯 数码摄影的 第三个台阶 Qian Yuankai ![]() 2018年10月22日北京国际摄影周摄影大讲堂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和中艺影像联合举办) 嘉宾简介 钱 元 凯 中国照相机专家、数码影像专家,原北京照相机厂总工程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照相机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中国4K测评专家,国内顶级摄影比赛评委。 建立国内首套影像合成系统,取得有关立体影像合成的7项专利。 1983年以来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世界》、《大众摄影》等刊物上发表照相机机械与摄影技术方面文章三百余篇,百万余字。 讲座要点 买了上万元的高级相机与镜头,却在用色彩显示非常糟糕的显示器选图和调图,导致自己的摄影作品档次大打折扣? 用 Photoshop 调图时却发现图像未经调整就会自动改变颜色? 自己的显示器看上到的照片颜色与其他显示器大相径庭? 这一切都源于缺少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贯穿数码摄影的全过程,是中低级摄影与中高级摄影在技术上的一个分水岭,想要体会数码摄影的魅力与乐趣,学习和掌握色彩管理知识是前提。 思考与交流 开课后在课程交流群中公布。 解锁时间 2020年2月11日6:00 07 2020年2月 12日 刘 宇 摄影 看见自己 Liu Yu ![]() 2017年7月名家月月谈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和中艺影像联合举办) 嘉宾简介 刘宇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刘宇1996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曾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和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采访中心副主任、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刘宇的照片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三次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华赛”金奖、“国展”金奖,并获得新华社首届十佳国际记者、中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等称号。 2003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宇还担任多个展览的策展人以及摄影大赛的评委。 讲座要点 围绕摄影周的主题“摄影:本来与未来”,通过他的作品和拍摄经历,为摄影爱好者讲述他的摄影观、摄影过程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3年,刘宇从人民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正式走上了新闻摄影的道路,展开了他30多年令人惊叹的拍摄生涯!他一次次前往世界上灾难频发或无人问津的地区,先后经历了波黑战争、科索沃危机、伊拉克危机、克林顿被弹劾事件、莫斯科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庆典、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认定、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美英两国大选、四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刘宇一直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他只是认为自己幸运地干上了喜爱的工作,并且在其拍摄经历中屡屡被命运眷顾,捕捉下许多可遇不可求的瞬间。 思考与交流 开课后在课程交流群中公布。 解锁时间 2020年2月12日6:00 08 2020年2月 12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23:58 , Processed in 0.13634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