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北京的大街上散步,我看到很多人都出来购物、就餐,他们心情愉悦积极,似乎很放松。‘正常’的北京回来了,两个月前,情况可大不一样。”英国摄影师布鲁斯·康诺利对记者说。70多岁的布鲁斯在中国待了33年,爱好旅行的他走遍了中国30多个省份,拍摄了很多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照片。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布鲁斯恰在天津度假,只好“禁足”,他用镜头记录了身边的人和事,很多照片都被他发到了社交媒体上,一些照片还刊发在中国日报和国外一些网站。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蔓延,布鲁斯的祖国也正受其影响。在中国经历了3个月抗疫过程的布鲁斯也看到了中外抗疫的区别。 布鲁斯将在天津拍摄的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上。 30多年前便曾接受医学检查 布鲁斯今年70多岁,他与中国的缘分要从30多年说起。1987年,他坐火车从苏格兰来到中国。当从内蒙古入境时,他被要求接受医学检查。一位中国乘客耐心地向布鲁斯解释原因,布鲁斯回忆到:“中国当时卫生水平有限,希望防止其他地方的流行病传入中国,因此需要对外国人进行检查。” 踏上中国的土地后,布鲁斯很快就爱上了这里,他开始用相机拍摄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从塞北大漠到江南水乡,他的足迹遍布很多地方,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新疆、宁夏、河北、山东……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只剩下福建和江西两个省。转眼间,他已经在中国待了33年。 4月的北京三里屯。布鲁斯摄 “中国加油”鼓舞人心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和专栏作家,布鲁斯之前一直常住北京,最近几年又喜欢上了天津,日常生活便是京津“双城记”。今年1月19日,布鲁斯和家人来天津准备在这里过春节。他说:“当时有关病毒的报道还很少,但我非常警惕身边咳嗽的人,甚至有些偏执。这些咳嗽是吸烟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呢?”冬季的海河边,不时有候鸟翱翔。刚到天津时,布鲁斯拍摄了在河边野钓的人们。 不过,很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湖北和武汉采取管控措施,天津也开始采取了很多防控措施,美食街、咖啡馆和餐厅等聚会场所关闭了,外出的人都戴着口罩,通常彼此保持安全距离。 布鲁斯当时住在海河旁边的香格里拉酒店,除了每天例行的两次体温检查外,每次外出回到酒店后,工作人员还为他测量体温。他说:“酒店的消毒、防控措施让人安心。另外,我经常洗手,在户外穿的靴子上喷洒消毒剂,戴口罩、手套和塑料护目镜——通常都很小心。”与预想的度假不同,布鲁斯大多时间都待在酒店。他说:“那段时间,每到晚上,窗外高大建筑上打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令人印象深刻,这也告诉人们要团结,要坚强。” 4月的北京团结湖公园,人们外出踏青。布鲁斯摄 “绿码”代表OK 3月,布鲁斯回到北京,按照当时的防疫规定,也就开始了14天的居家隔离。他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网上订购的食物和必需品被送到门口。”他认为,大多数人生活在封闭社区,这种简化的监测和隔离非常有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开始执行这些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应当被遵守。布鲁斯还在自家阳台上做了一个“迷你办公室”,这样就可以工作了。 现在,布鲁斯的智能手机上已经有了健康码“绿码”,他笑着说:“绿码代表着OK,意味着我可以毫无困难地外出了。这也是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便利。” “五一”前,布鲁斯在社交媒体上打出“天津欢迎您”。 “我觉得在中国很安全” 布鲁斯经历了中国抗疫的全过程,他拍的很多照片都发到了网上,对中国抗疫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在中国看到,拯救生命是首要任务,死亡人数很少。尽管有短期的经济冲击,但不到三个月中国经济就出现了反弹。如果中国不采取强硬措施,特别是对武汉和湖北采取强硬措施,情况会严重得多。总的来说,我觉得在中国很安全,但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往日的‘正常’状态。在中国,重要的是人们齐心协力确保病毒被击败——这很重要,而中国做到了。” 面对狡猾的病毒,国际疫情形势仍在蔓延,欧美国家确诊病例数仍在增加,布鲁斯的祖国也正受到病毒影响。他说:“我是英国人,来自苏格兰。我对巨大的生命损失感到非常悲痛,那里比中国所经历的损失要大得多。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如果世界从中国学习并迅速采取行动,那么局势是可以控制的。今天有太多的人试图指责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学习和合作,这非常可悲。”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如意 编辑:谢永利 流程编辑:王梦莹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40 , Processed in 0.09348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