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莺 俞跃 5月18日下午,浙江省“众志成城 同心战疫”新闻摄影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举行。 拍摄照片的摄影者,照片上的抗疫“主人公”,都来现场参观了摄影展。通过镜头的定格回望年初“战疫”的一幕幕场景时,很多人百感交集,也有很多人在展览墙前自拍,定格下另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 ▲图说:浙江省“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新闻摄影作品展开幕。 展览组委会自2月25日向全省广大媒体摄影记者、医务工作者发出邀请,征集反映“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新闻摄影作品。截至3月31日,共收到2000余件作品。经过专家组几轮初评与终评,最后产生80件300余幅获奖作品。 这些摄影作品以光影绘图,记录了抗疫历程,讴歌了时代精神。来看看部分获奖作品吧▼ ▲《60万荆门市民送别浙江医疗队》组照 胡元勇 摄(浙江日报) ▲《“女神”凯旋!》 作者:倪雁强 ▲《你笑起来“痕”好看》 作者:楼颖 ▲《三门:20多家冲锋衣企业组团转产防护物资》 作者:孙金标 ▲《 吃出高考的感觉 》 作者:牟永选 ▲《温情时刻》 作者:陈炳群 ▲《最美鞠躬》 作者:傅金可 在展览现场,很多参观者在照片前留影。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摄影师楼颖,从1月21日开始到4月15日,为医院里的医护人员拍摄了4万多张照片,她说:“去隔离病房拍照,我提前买了防水罩。在医院里住了十多天,一开始睡在折叠椅上,后来人吃不消,找了野外露营用的充气垫打地铺,终于能睡得舒服点。”当时,她都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自己去了隔离病房。 她定格的每一个瞬间,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她指着护士朱莉的照片说:“我记得这位护士,当时脱下面罩,还看不出勒痕,等洗完脸,就看到很深的痕印,还有一排排的小水泡。当时看着就很伤心。” 在一旁的萧山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正在和自己满是勒痕的照片合影,她听到了朱莉的故事,也过来补充了一个小细节:“如果水泡破了,就不能再进隔离病房了,当时想安排朱莉‘下火线’,但是她休息后觉得脸上没有破口,又回来上班了。” ▲图说:《你笑起来“痕”好看-拼图》作者楼颖现场讲述拍摄经历。 小时新闻记者 俞跃 摄 在现场,杭城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代表、战“疫”一线记者代表以及摄影作品获奖嘉宾们,收到了《浙江省新闻界抗“疫”故事集——“疫”路向前》一书。这是浙江省记协为充分总结、交流浙江新闻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工作成果和新闻报道工作经验、规律而集结出版的,里面收录了相关文章200余篇,都是广大记者在一线,以使命与担当记录的抗疫故事。 一位医务工作者翻开此书,在武汉抗疫的那一页停留良久:“书中写的故事唤起了我的很多救治记忆,这就是新闻记录真实的力量。” ▲图说:医护人员参观影展作品。小时新闻记者 俞跃 摄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博物馆、美术报、浙江省记协新闻摄影工作委员会承办,杭州市集邮协会、浙江省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协办。 当天摄影展开幕的日子,也是国际博物馆日。本次战“疫”摄影展是杭州博物馆重磅推出“艺术的温度”特别策划中的一个章节,该策划还包括“全国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和“抗疫主题少儿画展”。 如果大家也想去看展,攻略在这里—— 展览地点:杭州粮道山18号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 参观时间:即日起,可以参观。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9:00--16:30。 参观预约:因疫情防控需要,杭州博物馆目前仍实施限流有序开放,每天限流量控制在800人以内。请提前通过“掌上西湖”APP或杭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3:22 , Processed in 0.09366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