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随着“2020南方文学盛典”文学周启动,由南方都市报记者倾力奉献的“疫痕——最美医护人员英雄”摄影展暨“抗疫——一线记者见闻录”论坛也同步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举行。据了解,该摄影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为期一个月。 摄影展多角度回顾抗疫过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闻令而动、倾力支援湖北。从2020年除夕夜到2020年4月10日,全省先后派出2493名医疗队员,奔赴湖北武汉、荆州等地,紧急调配各类物资,千里驰援。其中,顺德先后派出了6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医护工作者逆行湖北的同时,南都记者也一直坚守在湖北,用镜头记录前线医护人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奋斗的身影。 当日上午,“疫痕——最美医护人员英雄”摄影展在北滘文化中心举行了揭幕仪式。本次摄影展将呈现多幅抗疫主题摄影作品,多视角回顾与展示广东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历程,以此致敬每一个与新冠疫情勇敢战斗的人。“疫痕·印记——最美医护人员英雄摄影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为期一个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主治医师刘颖在今年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前往武汉参与驰援。时隔多月后,看到这组抗疫摄影展,她表示内心十分震撼:“之前因为工作忙错过了广东省博物馆的抗疫展览,这次在顺德能够看到抗疫图片展,仿佛重回在前线奋战的那段时光。” 当天上午,抗疫摄影展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还掏出手机拍照记录。市民刘阿姨看到这组以抗疫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她说:“一张张的照片呈现了医护人员抗疫过程,十分的感触。就是有他们当初的付出与牺牲,才有我们现在抗疫的胜利,才有现在安稳的生活。” 南都记者和顺德医护代表分享抗疫一线见闻 除了摄影展外,当天还举行了“抗疫——一线记者见闻录”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南方都市报记者刘威和顺德抗疫医护代表刘颖、陈锦昌一起分享抗疫故事。 2月5日,南方都市报派出记者团,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进行采访。刘威是其中一位前往武汉的视频记者。期间,刘威在同济光谷医院ICU病房,拍摄采访“医生敢死队”给病人插管的全过程。其中一名负责给病人插管的女医生是一名2岁孩子的妈妈。每天出门前,这位女医生就跟孩子说:“妈妈要出门打小怪兽了。”这让刘威很是感动,“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这些医护人员为了大‘家’暂时放弃自己的小‘家’。”当抗疫新冠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方舱医院休舱,武汉逐步解封时,刘威最大的感受是“经过这一疫,大家都觉得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莫大的幸福。”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刘颖是湖北人,曾在武汉读大学。疫情暴发后,她第一个向医院提交了“请战书”,并在2月9日前往武汉驰援。“我当时去武汉驰援时,没有想过怕不怕的问题,而是想这是我必须去做的事情。我一个人,没有家庭的顾虑,所以就勇敢地站出来参与驰援。”驰援武汉期间, 刘颖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每天工作六个小时,管理100多例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面对病痛或者家人去世,方舱医院的病人难免会有焦虑的情绪,刘颖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经历了这次抗疫,刘颖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一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最初出发的时候就没想过能平安回来。一个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肾内科护士陈锦昌是两位孩子的爸爸,在全国疫情爆发期间,他也主动写了“请战书”。2月13日,作为顺德第四批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陈锦昌出发驰援武汉。陈锦昌所在的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每天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N95口罩,眼罩,有时候眼罩勒得太紧,就会头痛。”除了面对身体各种不适外,陈锦昌还要安排医疗队队员和病人焦虑的情绪。最终,陈锦昌和其他队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平安回家。“哪有什么白衣天使,我们也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上了白大褂,践行南丁格尔誓言救治病人。”陈锦昌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抗疫的感想。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 胡嘉仪 实习生 黄杰俊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0 15:53 , Processed in 0.0163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