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宝藏院长”的第一课

2020-10-14 10:33| 发布者:cphoto| 查看:1305| 评论:0|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

摘要:2020年10月11日晚上六点半,摄影学院“开学第一课”在千人报告厅隆重举行,为2020级新生带来一段关于摄影的奇妙旅程。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刘春光,校党委副书记吕艳,摄影学院院长陈小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金松 ...

2020年10月11日晚上六点半,摄影学院“开学第一课”在千人报告厅隆重举行,为2020级新生带来一段关于摄影的奇妙旅程。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刘春光,校党委副书记吕艳,摄影学院院长陈小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金松,摄影学院副院长李毅、摄影学院副院长白长滨,摄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航空摄影教研室主任刘惜时等老师出席了本场活动。2020届思政辅导员管可可老师主持了本场活动。

↑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刘春光

↑中:摄影学院副院长李毅

↑摄影学院院长陈小波

↑右: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金松

演讲伊始,陈院长对2020级新生表示了热烈欢迎。通过讲述在新华社多年的工作经历,陈院长为同学们描述了一个神秘且精彩的摄影世界。她认为摄影不仅仅是简单按动快门,更重要的是探索影像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接下来,陈院长播放了特意为同学们准备的《国家相册》中的影片:《希望的起点》、《永远是年轻》、《歌声唱祖国》与《风雪戍边人》。

学生三四个人挤一张课桌,趴在同学背上记笔记。母亲步行几十里山路只为了给在外读书的孩子送口吃的。老师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却坚守课堂30多年。《希望的起点》主要记录了西部贫困山区中孩子们艰难求学的记忆,“教育改变命运”这对于当地人来讲,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伴随着时代变更,二十年前的影像记录变得格外珍贵,一张张普通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不断地见证着祖国历史与教育的发展变迁,那是多么令人动容的一幕啊!

伴随着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响起,点燃在场所有人的民族荣誉感。在《歌声唱祖国》的乐曲下,陈小波院长娓娓道来,将同学们引入到那特定的历史年代,看到的那是1950年9月的天安门广场,我们站在那儿一起《歌唱亲爱的祖国》共同体会那份自豪与感动!

随后,陈院长还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家相册》中的几集纪录片,同学们纷纷被百年国史所感动。同时,她指出,摄影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严格的文字叙述、专业的后期处理,我们才能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从陈院长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从2016年9月开始,新华社每周推出一期《国家相册》。第一季完成完成了一百期。第二季完成四十二集。现在第三季也播到第二十三集。

陈院长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国家相册》把新华社经典照片找出来,在历史记忆与当代人感受中找到契合点。6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目击历史,解开谜团。每集用小人物的故事带出一个大时代。用很小的点,讲很大的历史。国家相册,其实也是国与家的相册。

《国家相册》结构空间繁复:经典历史图片、严格文字叙述、音乐铺垫、制作复杂,全部糅合在一起,最后呈现一个完整状态。

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人类文明的未来。《国家相册》不是一幅幅照片的简单呈现,而是用历史照片搭建主题,虽然是陌生化陈述,但要让大家找到共同情感点,还要与现实有很好勾连。静静打开《国家相册》,慢慢看进去,每个主题都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来出乎意料的感动。

陈院长说:每个人都有与过去沟通的能力,但这个能力会在一个纷乱时代渐渐削弱。她希望《国家相册》力图唤醒更多人与历史沟通的能力。

通过第一课,我们知道:陈小波院长在《国家相册》团队中除了担任讲述人角色,主要工作是遴选照片。

二十多年了,她与几百万张不巧照片默然相对,寻找那些横穿命运的老摄影家背影,并寻找与之相关联的内外知识,学习、继承、研修、敬畏。

那些沉睡几十年的经典照片是一些拂去新闻元素,已然成为文献的珍贵影像。它们完全是可以看做一个国家的视觉记忆,中国百姓生存与遭遇的视觉记忆。在中国,摄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与文献价值。没有今天的记录就没有未来的历史研究。多少年后,这些照片的意义与价值浮出海面。他们的影像越来越多地参与历史建构。

《国家相册》,每一个题材都有数以千张的图片静静躺在中国照片档案馆里。

任何一集《国家相册》,陈小波院长需要用两天左右时间翻动照片近万幅,最后片子里使用五六十张。

在热烈的掌声中,摄影学院开学第一课圆满落下帷幕。通过陈小波院长的讲演,刚刚从五湖四海走进南传校园的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这也对同学们生活上的感悟、未来的方向给予了积极引导。陈院长相信,记录历史的照片一定会通过更多的方式有所传承。而作为摄影学子的我们,也定会跟随前辈的脚步,不断探索并发扬珍贵影像背后的故事。

摄影学院刘惜时老师在听完本次讲座后表示听了陈院长的讲座感触颇深,对人生的追求,为人的价值都有了重新的认识,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开学第一课后我们也采访了吕艳教授、新闻传播学院的金松教授以及摄影学院的两位同学,他们都对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着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

“陈院长用摄影图片讲述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及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摄影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一堂完美的课程思政课。同时让学生们用镜头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记录国家的变化,记录世界的风云,放弃小我,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陈院长给摄影学院2020级新生上的一堂关乎未来摄影人人生信仰的第一课,陈院长身上独具的知性、优雅、聪慧的气质和责任、担当的精神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吕艳

“新闻传播学院金院长认为:《国家相册》平台让老照片活起来、让记忆被唤醒起来、让良知竖起来、让精神站起来。这不是一个刻板的历史复制,陈院长的人文表达都带着温度,一个又一个故事连着一个又一个精神与灵魂,这里都寄托和承载了对历史的情感与忠诚。陈院长的讲述忠实于历史、英雄和时代。《国家相册》里的每一个人物,全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体现了文化创意的软实力,传递出来生生不息的情感背后聚集了新华社的团队不懈的努力。陈院长那人性的表达很走心,让人沉浸于历史,这是真正的讲述。《国家相册》让我们知道唤醒老照片不仅仅是在技术视觉动态上,更要催发前进的力量,这些都是源于综合文化实力的。英雄有时候不一定要流血流泪,陈院长甚至能算中国文化界的骄傲,这种特别纯粹的对于历史和职业的忠诚,加上对于上千万张照片记忆,实在令人肃然起敬。这也会引起现在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反思,面对如此之多的素材,更应该用心去处理。历史让人看到很容易但是真正去梳理的人太少。一个人的人文修养是骨子里的,大学教育的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打造一个人的价值观,最终落实到她是一个有情感的人,而不是麻木冰冷的。”

——新闻传播学院金松院长

“陈院长在这开学第一课中用情之深令人佩服。她讲起的经历更是启发了同学们,在我们的眼里,陈院长用个人经验为我们讲解文化历史与摄影的种种联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受人尊重的影像工作者,她当之无愧。”

——摄影学院19级学生

“陈院长作为新华社的新华社的领衔编辑,在摄影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我能理解到到金院长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也佩服她对于过去历史的鲜活表达。从今天观看的《国家相册》中,我们能感受到到老照片的峥嵘岁月。”

——摄影学院19级学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38 , Processed in 0.07016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