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30多名济南摄影爱好者到东阿镇摄影采风,这是福胶集团联合济南时报·新时报举办70周年品牌记忆摄影大赛活动的第二期实地采风活动。截至目前,约有80名摄影爱好者参与此次70周年品牌记忆摄影大赛活动,主办方已收到摄影作品数百张。 14日当天,摄影爱好者先后参观拍摄了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狼溪河、永济桥、阿胶厂旧址等地。大半天的时间里,摄影爱好者纷纷挑选合适的角度拍照,呈现阿胶生产自然生态,追溯阿胶起源,回顾热血历史,记录曾经的品牌发展足迹。 ▲ 参赛作品:林加福摄 当日,济南报业小记者团组织小记者走进福牌阿胶,探访阿胶原产地。东阿镇积淀了丰厚的阿胶文化历史遗产。在阿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小记者一行通过图片展板、馆藏实物详细了解阿胶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生产过程。在中国阿胶博物馆,小记者学习了平阴当地流传多年的阿胶制作童谣。福牌阿胶的品牌记忆在小记者身上再次得到传承。 ▲ 传承 赵吉生摄 数千年来,福牌阿胶的非遗技艺、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华老字号福牌阿胶的基业长青之道,代代相传。如今,福牌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拥有两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阿胶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汇集五千多年阿胶文化、技艺、配方之大成。 ▲ 参赛作品:使命 燕瑞国摄 时至今日,古法制胶中“纯黑无病健驴、狮耳山、狼溪河”都是福牌阿胶生产上不可或缺的要素,遵循着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胶工艺。每年冬至日,福牌阿胶都要举办祭神农大典,来自验皮、提取、出胶、晾胶、擦胶等多个工序的老师傅与新人进行传授仪式。“以言传、以身教、师带徒、代代传”的传统传承体系,传承下来的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技术的钻研精神。 半天多的时间,爱好者陆续将作品发到群里,他们对活动开展提出了建议,意犹未尽,有的摄影爱好者对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感到新奇,“没想到阿胶是这样做出来的。” ▲ 参赛作品:历史光影中 **庆摄 据了解,在传承5000年阿胶制作技艺基础上,福牌阿胶不断探索实践阿胶生产的现代化之路。上世纪70年代,福牌阿胶第一个制定了阿胶操作规程,无序手工作坊进化到标准化流水线作业,上世纪80年代第一个制定了阿胶国家标准,传统黑笨粗的中药进化到精准度量的科学时代,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研制自动化化胶罐、熬胶锅,工业1.0进化到工业2.0。二十一世纪,开创阿胶新吃法,缔造了百亿阿胶新市场。 福牌阿胶发展至今,始终以创新为企业发展动能,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发展。 ▲ 参赛作品:生产线 李金亭摄 福牌阿胶编写了全国通用的第一部《阿胶生产工艺规程》和《阿胶生产岗位操作法》,率先编写阿胶生产、质量、检测标准并载入《中国药典》,成为全国阿胶质量控制的典范。将微波干燥、远红线烘干、油液固三相蝶式离心分离、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和提升;先后投资12亿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通过实施“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模式,构建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对阿胶生产车间、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步开启智慧工厂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确保千年非遗技艺永无失传风险、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控制更加稳定。 截至记者发稿,已有约80名摄影爱好者参与福胶集团70周年品牌记忆摄影大赛活动,邮箱里收到了数百张照片。欢迎参赛者尽快将东阿镇采风的作品发送至邮箱,邮箱为:fujiaosyds@163.com。按照计划,11月30日,活动征集、采风阶段结束,参赛照片将由摄影专家评审。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0:00 , Processed in 0.07367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