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记录时代脉搏 广东摄影人畅谈中国摄影史的“粤摄力”

2021-5-6 12:05| 发布者:cphoto| 查看:402| 评论:0|来自:央广网

摘要:会议现场沙龙分享环节。(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央广网广州3月11日消息(记者官文清)3月11日,“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摄影专场)在广东省美术馆举行。  资深摄影师、相关 ...

会议现场沙龙分享环节。(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央广网广州3月11日消息(记者官文清)3月11日,“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摄影专场)在广东省美术馆举行。

  资深摄影师、相关学者和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嘉宾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对话,讲述广东摄影人在中国摄影史留下的红色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邀请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钟惟德亲临现场,通过影像分享其父亲钟南山院士的故事。

 

  广东影像力量从不缺席

  影像是定格历史精彩瞬间的最佳载体,广东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商贸比北方和内地发达,因此成为摄影术传入中国并得以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源地之一。

  虽然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后,中国新闻摄影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但华北的摄影事业却是由广东人开创、领导、发展起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革命文化中,这些广东红色摄影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留下珍贵的影像和历史瞬间。

  其中,解放区四大摄影家沙飞、石少华、吴印咸、郑景康之中,广东人占了其中3位。粗略计算,在21名首批红色摄影的开创者中,便有9名是广东人,占比接近一半。而沙飞更是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和摄影队伍真正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摄影领域与广东同样有密切联系。

  “比如石少华不仅是解放区革命摄影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摄影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杜江介绍,石少华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闻摄影局和新华社摄影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新华社第一任摄影部主任和分管摄影的副社长。同时,石少华还筹建了中国摄影学会和中国老年摄影学会等,为新中国摄影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石少华、郑景康、吴群等广东摄影人提出的摄影体系布局,这个体系一直延续到今天。”杜江指出,在该体系的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如第一张公开发行的毛主席肖像,即如今一直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作者便是广东摄影人郑景康先生。

  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各类大小历史事件中,广东摄影人的身影亦从不缺席。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指出:“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大批广东摄影人与医护人员一同逆行前往疫情一线,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志,传达出了摄影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真正体现了文艺为人民的精神所在”。

 

  照片里的院士

  照片外的故事

 

钟惟德分享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钟惟德在活动中,还展示了一些钟南山院士未公开的照片,以亲人的视角为大家分享钟院士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些影像全方位展现了钟院士的青年岁月、留学生涯、抗击SARS和新冠疫情等经历,以及日常生活等不同场景,还原出一个真实可爱又敬业的钟院士。

  “生活中的钟院士,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合适的时候也很喜欢玩。”钟惟德指着一张钟院士骑马的照片微笑着说,这是他与钟院士外出休闲时留下的照片,对于钟院士而言,这种场景很珍贵也很难得。

  “因为钟院士基本没有周六日,即便在家也要忙各种工作。”

 

钟惟德分享的钟院士骑马照片。(央广网发 广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我心中,父亲不单是医生,还是科学家;不仅是抗疫英雄,还是有责任担当的共产党员。”钟惟德表示,钟院士既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导师;钟院士为抗疫工作做出的不懈努力,对他而言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和榜样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45 , Processed in 0.08210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