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诗敏 通讯员云宣张智虹)绿水青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逶迤千里,星罗棋布的祠堂和社学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崛地而起的白云新城在夜空下流光溢彩…… 近日,由白云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指导,区文艺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联袂创作的《今日白云》摄影长卷完成拍摄、后期制作及布展,即将在区国家档案馆与市民群众见面。据悉,这是一幅总长度40米的巨幅长卷,创作历时半年,既是白云区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种图像呈现,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赤诚之作。 《今日白云》摄影长卷完成布展。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24个镇街动感亮相,山水田林城包揽其中 位于三元里街的抗英纪念碑、云城街的白云会议中心、人和镇的机场高速、太和镇的帽峰山……细细阅览《今日白云》摄影长卷,白云区24个镇街的风貌映入眼帘,尽显千姿百态。 《今日白云》摄影长卷采用鸟瞰视角,全部素材由无人机拍摄完成,极显恢宏气魄。整轴长卷以绿色为主基调,寓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白云区“五片协同、多核驱动”空间发展格局下的山水田林城形态,以地理走向作区域排序,通过统一的拍摄视角,铸成了大鹏凌空的动感巨制,强化了“崛起”的主题内涵。 “山就是白云山、帽峰山,水包括流溪河、巴江河、白云湖等,田主要分布在四个镇,林点缀在全区各个地点,城指的是白云新城,每个镇街至少有一个景点出现。”白云区摄影家协会负责人介绍,长卷通篇以纪实的摄影形式,采取风光与人文结合、当代与历史并举的手法,将24个街镇的党建特色、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有机合在一起,展示出白云区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进一步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主题。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今日白云》长卷的亮点之一。平和大押、卧云庐、其明何公祠等历史建筑,并非全部隐于林深叶茂中,而是借助镜头,与游人如织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大楼隔路相望,互相致意。“《今日白云》以纪实手法通过无人机鸟瞰拍摄长卷,在广东省乃至全国来讲都是首例(山水长卷除外)。”白云区文联负责人表示,白云区地域广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类型丰富的人文景观,为摄影长卷的制作奠定了优势条件。 《今日白云》摄影长卷的主创人员进行创作交流。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定格建党百年光辉,发挥影像史料价值 《今日白云》长卷是画也是诗,更是一轴饱含人文情怀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纪录与存照。白云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重要历史交汇点上拍摄完成《今日白云》摄影长卷,体现了创作团队对白云热切而细腻的情感。 “创作这个摄影长卷的初衷,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十三五’期间,白云区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居住环境、交通网络等发生了蝶变,所以我们想通过摄影机,用最直接的视觉方式把这些表达出来,展现白云日新月异的发展。”白云区文联负责人介绍,该长卷的创作由区文艺家协会牵头统筹,出动了区摄影家协会的5名摄影师,历时半年高效完成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 “这次的拍摄不同于艺术类摄影,白云区24个街镇都要表现出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时间紧迫,能在各部门协作之下顺利完成这件作品,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白云区文艺家协会负责人感慨道,《今日白云》摄影长卷反映了白云区现代智慧新城形象,今后可作为历史性资料留存。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4 , Processed in 0.07400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