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与快餐文化

2006-3-5 22:22| 发布者:| 查看:1170| 评论:0|原作者:(湖北)丁 遵 新

    摄影人和快餐有不解之缘。学会摄影就要打算吃快餐,许许多多的佳作、金牌都和快餐分不开。
    快餐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最强音。"时"就是时代,就是大局;"与时俱进"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定位、进取的过程。当今时代最大的"时"与"局"就是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快餐"意味着生活节奏的高速度,现代化生产的高效率,更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球一体化。高速公路和快餐店风景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景观。
    全球一体化、地球村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不仅是经济领域,它渗透到思想、文化、科技、政治等现实生活各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生活和地球的面貌。全球化似乎很玄,其实睁眼一看,全球化的印记几乎无处不在。天上飞的波音,地上跑的别克、雪铁龙、三菱越野都是跨国公司产物;大街小巷麦当劳、肯德基随处可见,耐克、皮尔卡丹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无绳电话、互联网已成为都市热点;柯达、富士胶卷充斥城乡;城市建筑变得越来越相近;E-mail的普及,越洋电话的降价,超音速的飞行,使人们切实感到"地球越来越小"。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全球一体化在全球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分配更大的不平衡,不平等,造成更大的贫富悬殊。北富南贫,以及由此带来的种族的、宗教的、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等等,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化促进市场、科技与传媒的发展,带来都市审美文化的日益快餐化。消费性、娱乐性、片断性、流行性是快餐文化的重要特色。如MTV、卡拉OK、迪斯科、电子游戏、好莱坞大片、泡沫电视剧、武侠电影、言情小说、都市小报、选美 大战、时装表演、上网聊天、追星,等等。快餐文化的兴起自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体现了公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利,丰富了社会生活。但它的平面化、零散化、低俗化、奇观化,往往消解文化艺术的深度性、严肃性与崇高性,造成追求官能享受,淡化和压抑高尚情操的文化倾向。至于银屏、网上的黄毒、文化垃圾,更是对于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
    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文化界对于全球一体化以及相伴而生的大众流行文化的勃兴,争论十分激烈,似乎还没有引起摄影人的关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锐不可挡。所谓WTO不过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游戏规则"。这是我们把握当今时代、当今的文化艺术(包括摄影),思考我们自身的命运,自我定位、自我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选择了摄影,那么我们在摄影中选择什么?我们昨天选择了这个,明天应该选择什么?所?quot;摄影与快餐文化",实际上是摄影人面临全球一体化时代特征的若干思考。
    "现代神话"与终极关怀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神话的时代,在诸多神话中最为眩目的当数"现代科技神话"和"经济金钱神话"。数字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生物工程几乎被视为无所不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成为最重要价值衡量准则。这一切在满足现时欲望的同时,也在现世投下了浓重的现实阴影,引发未来社会的难题。
    在这高科技、高度商业化的时代,金钱至上、技术至上,重实利、重物质的价值观念对于人深层的精神生存的挫折,无所不在。与此同时必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私欲膨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漠视,人际关系的异化,等等。高科技,特别是信息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带给人类福音和便捷的同时,它也可能变成压迫人、限制人的异化力量。比如电脑、电视荧屏在传播信息,带来丰富的娱乐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它过分强大,制造的又是一个虚拟的平面空间,强化娱乐,淡化思想,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隔离,剥夺人的阅读与思考。高科技加速全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生态的失衡,气候的变暖,等等,这已是迫在眉睫的世界难题。  [FS:PAGE]
    以上这些,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相关,也和摄影人行为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在认识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同时,更要深切地意识到在高科技时代、商品经济时代,摄影人首先要从全球化的大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重新审视人的生存意义,探求人的生存与摄影艺术的价值关联,高扬人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当我们为摄影艺术定位,为自己的摄影实践选择切入点的时候,首先需要增强全球意识,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聚焦于人性、人道和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对于环保意识、人本意识,对于人类良知、人类爱心的召唤,这决不仅仅是纪实摄影家的责任,而应该成为当代摄影人心灵深处的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摄影文化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目前,在中国,社会的迅速(可能是过快)变化正在威胁着民族、文化以及祖先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纪录和保留文化传统的任务迫在眉睫。"一个外国人这样说。
    此人是法国文化部国家摄影中心主任阿尼亚潢先生。他的话远不是危言耸听,但同样的话从一个洋人口里说出来,确实是别有一番意味。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国际上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是文化"冲突论",一派是"融合论"。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冲突和融合都不可避免,只有经过碰撞、磨合才能真正融合。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将自己化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与世界文化形成多元共构的局面,才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中外摄影文化的交流同样如此。阿尼亚潢先生讲的只是以图像方式纪录和保留中国传统民俗活动,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大局,中国摄影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之际,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特色,实在是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关于中国摄影的民族传统、民族风格,有过偏狭的理解,以为主要是仿国画,或者就是在照片上题字、钤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瀑布面前,美国人说:哎哟,偌大的水力都空费了!印度人说:啊!神的力量真伟大!中国人说:啊,自然真是美丽!可见每个民族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其差别首先在于哲学思想不一样。泰戈尔说过:西方尚科学,东方尚人文。崇尚科学就强调人定胜天;崇尚人文则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由是派生出文艺美学?quot;意境"范畴,追求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由此可见,所谓摄影的民族传统、民族风格,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灌注中国传统文化精魂的中国气息。
    摄影确实是"舶来品",但早在80年前,即1924年北京光社发起人之一陈万里出版他的第一本摄影作品集(也是中国第一本个人摄影作品专辑)《大风集》时,就在自序里提出了追求摄影"中国特色"的主张;"宣传中国艺术固有的色彩同特点于全世界,使世界的摄影年鉴上有中国的地位。"时隔四年,刘半农先生就在《北平光社年鉴》第二集的序言里更明确地提出了表彰摄影艺术民族风格,形成"中国气息"的主张。他说:"我以为照相这东西,无论别人尊之为艺术也好,卑之为狗屁也好,我们既在玩着,总不该忘记了一个我,更不该忘记了我们是中国人。……必须能把我们自己的个性,能把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趣与韵调,借着镜箱充分表现出来,使我们的作品,于世界别国人的作品之外另成一种气息,夫然后我们的工作才不算枉做,我们送给柯达矮克发的钱才不算白费。"他还说:"诚然,这个目的并不是容易达到的,但若诚心做去,总有做得到的一天。"这话说得多好!形成和彰扬摄影艺术的民族特色、中国气息,是需要我们存心,而且诚心去做的。 [FS:PAGE]
    相当长时期,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最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改革开放,走出国门一看,西方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都保存得比我们好。在繁华的巴黎还可以看到黑色卵石铺成的马路,阿姆斯特丹明文规定大街上的房屋维修时,建筑外观一律得保持原貌。在美国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里,许多律师的案头都有英译本的《孙子兵法》,中国法学系的学生读过这本书的却很少。在中国摄坛大谈与国际接轨之时,摄影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似乎是已经过时的、陈旧的话题。 
    有人认为,由画意走向纪实,以及画意摄影的衰亡,这就是现代摄影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断定画意摄影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它已被’现实摄影’和’抽象摄影’所取代。"(汉俊:《世界摄影史话》之六)姑无论把抽象摄影和画意摄影相对立是否妥当,这一论断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与此相关的是对于风光摄影的相对冷落。就直接的社会功能而言,新闻、纪实摄影确实担当着摄影艺术的主角,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国的风光摄影已经形成了寓情于景的中国特色和气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深厚积累。中国的摄影人对于风光摄影的痴迷,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赞赏大自然,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藉景物抒发胸中丘壑的审美追求分不开。自郎静山以降,到薛子江、陈复礼,到陈长芬、于云天、王建军,林晶华等等,他们虽然风格特色各异,但对于诗情画意的追求却是一致的。郎静山堪称东方画意派摄影的开山大师,他的仿画和集纳合成的手法确有其局限,而对于具有东方色彩的理想意境的追求,和使摄影成为我们中华的民族艺术的努力,却是矢志不渝的。郎氏集锦摄影得以著名于世,以一千多幅作品入选各国沙龙,跻?quot;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主要还在于他作品中和西方摄影迥异其趣的东方神韵。
    全球一体化时代,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心态。一是吸纳,二是自信。包容、吸纳异域文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摄影文化的交流而言,引进、借鉴、吸纳是第一位的,特别是新闻、纪实摄影,我们确实封闭太久,起步甚晚。但对新时期中国摄影的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以及民族文化的深厚背景,我们要有充分的估价,要有充分的民族自信心。就纪实而言,西方摄影家拍摄的旧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远比中国摄影家拍得精彩,彼一时也,但和新时期中国摄影家的社会图像纪实作品相比,他们也难免相形见绌。马克·吕布、萨尔加多也不例外。这里面首要的不是图像语言,而是情感,是文化背景的差异?quot;荷赛"(WPP)是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为了参赛以及接轨,适应乃至趋附都是难免的。张艺谋的电影神话不无参照价值,他的"东方异国情调"的"民俗"奇观,无疑是迎附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视野的一种成功的策略。评委话语强权的破解和取得,除了经济、文化的支撑以外,也需要必要的策略。但更为重要的是清醒的民族自信、自主精神,是对当前中国人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于自强不息的东方文化精神的生动展现。"荷赛"的取舍对于我们把握国际化的语境有重要参照,但不必以此为旨归,以此作为价值评定的唯一标准。如何拍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东西,这是我们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根本前提。从摄影文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只有坚持本土的需要和本土的价值,我们才有可能取得具有"发言权"的文化主体地位,才有可能以平等的方式参与世界摄影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数码化与"快乐摄影"
    数码化与全球化相伴而行,网络及电子传媒系统,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及生存状态,影响遍及我们生活的全部空间。摄影图像数码化的结果,不仅是图像获取和加工的便捷,更重要是拍摄心理的改变。数码赋予摄影行为更多的快乐,促成"快乐摄影"的盛行。 [FS:PAGE]
    数码摄影更确切地说是影像的数码化。数码并没有改变镜头成像的光学原理,但它彻底改变了影像生成、记录、加工、传输的全过程。除了便捷以外,而且立拍立显,可删可改。传统摄影几乎是和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相伴而生的。在荒唐的年月,它甚至被视为卫道的"投抡"、"匕首"、"轻骑兵"。更由于经济的负累,技术的繁难,摄影行为具有浓浓的"贵族"色彩。电子技术、"傻瓜相机"简化了技术,使摄影成为"不用学的玩艺儿",而图像的数码化不仅简化了原有的程序,更赋予它诸多新的超常的功能,使摄影成为"轻松、快乐的玩艺儿"。
    传统图像的凝固性、稳定性,以及瞬间的决定性,促成摄影人瞬间的凝重感,(出于对胶片成本的考虑,常常不得不一张张数着拍);揿下快门后的一系列加工工序,促成摄影人对于图像Ч牡却徒孤牵煌枷裥薷摹⒓庸さ木窒蓿阌叭舜次奘娜焙叮煌枷褡柿洗娲⒎绞降姆痹樱3J股阌叭说某槎防锒崖四暝虏磺宓牡装妫挥跋袼ネ说哪岩员苊猓股阌叭宋藜瓶墒鹊龋鹊取6胪枷竦牧⑴牧⑾裕缮究筛模蟊甏匆獾奈尴蓿约按娲⒋シ绞降谋憬荩绶⒈淼淖杂桑鹊取U庖磺卸己痛车难我阌靶纬汕苛业姆床睢?br> 

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数码影像的迅速普及,社会公众的摄影活动正在变成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文化快餐。它的娱乐性、休闲性、随意性、当下性越来越明显。总之是"玩"摄影。较少行政干预和功利追求,更多的是个人需求,个人行为。他们乐于为亲人写真,为自己的行旅留念,或寄情山水,或追踪珍禽,或迷恋佳卉;三朋四友参与沙龙活动,数十人面对同一良辰美景、同一名模佳丽,频频揿动快门,即使结果大同小异,他们也能从中领略到"自我实现"的乐趣。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大众摄影文化已经成为注重导向的主流摄影和追求历史深度的精英摄影的补充,其中的若干佼佼者也可能"玩"出一些"绝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这种以寻求消遣、快乐为目的的"快乐摄影"一定会更加活跃。
    人类的获取、进步总是以某些方面的缺失、退步为代价的。就市场份额而言,数码影像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传统影像,但传统摄影不会消忘,正像针孔成像,金属版至今仍有人使用一样。传统摄影的手工方式,包括黑白胶片摄影,传统暗房工艺、特技等等,毕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也是自动化、数码化难以取代的。
    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快乐摄影"的发展,体现了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公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权利,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而言,提供思想和对现实真实认识的新闻、纪实摄影毕竟还是摄影文化的主体,既呼唤变革,也为历史存照。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摄影纪实大有可为,同时,也只有从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去思考,把握现实,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进行社会学的、人文学的审视,才有可能突破表面的纪录,为现实和历史留下真实精彩的图像。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可口的快餐时代,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能做的事很多,能够做好的总是有限,首要的是做好一个中国人。
    
2003年8月盛夏武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3 , Processed in 0.07409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