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的一个夜晚,笔者和齐藤康一先生有过一次促膝畅谈,临别时,齐藤先生赠送给笔者一本写真集《中华万花镜》。回到家里,急忙打开《中华万花镜》,认真地读了起来,笔者发现,齐藤先生的摄影语言有一种奇谲的美。有时候这种美来自他对历史进程的渴望,有时候这种美来自他对摄影艺术的理想,有时候这种美来自他对纪实摄影的感悟,有时候这种美来自他对自我感觉的传达。 齐藤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摄影家,近40年来他一直把镜头对准中国,关注中国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是靠光影拍摄完成的,而是用自己的灵魂铸造成就的。他近40年来约80次来中国摄影创作,脚踏实地地深入开放的城市和贫困的乡村,沿着摄影语言的小径来到他所面对的历史进程,有时他有点像达利,某种平和的、温馨的、尖锐的、触痛的、本能的、反抗和怀念的东西混合着,在他的摄影作品里散发出令人晕眩的光芒。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生命的帝王。”可见,主宰艺术生命,并不轻而易举。 齐藤先生近40年来,义无返顾地一次次来到中国,如一既往地记录中国历史进程的钟情让笔者感到震撼。如果他没有一种对流逝的生命体验,怎能在摄影事业中寄托自己生命的理解?在他的《中华万花镜》中,我们可以领会这样一种记录历史进程的美学,让历史和变革在我们的视线中赤裸裸地暴露,让是是非非在历史中发言。让我们赞美这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带来了摄影艺术的精魂。 在《中华万花镜》中,笔者看到了一个摄影艺术家对历史进程的美学领会,这是历史,是诗,是美学,也是哲学。他是一个成熟摄影艺术家的艺术之思, 他用摄影艺术的眼睛看待历史的进程,构建了自己奇特的万花镜。但是,这些图片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创作,而是艺术哲学。齐滕先生有一种奇特的功能,他用摄影语言穿透物象,就如同用颜色穿透空间,他的摄影作品抚摸的不仅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感觉,而是博大的摄影艺术之真谛。 不过齐藤先生并不限于此,他的视野是广博的,在他的《中华万化镜》中,我们会看到,这里不仅仅有他对摄影艺术的解读,还有他对“人”的解读,对“历史”的解读,对“环境”的解读,对“民族”的解读。他对社会历史有着独到的聚焦,而这种聚焦是从一个摄影家的责任和良知出发的,笔者赞美这种责任和良知,以及这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勇气和毅力。而这些正是当今摄影界所缺乏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3 , Processed in 0.09755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