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可可·福斯科:摄影与观念

2006-4-7 16:10| 发布者:| 查看:1181| 评论:0

可可·福斯科:摄影与观念

    影像在向人们陈述一种视觉上的生存状态———影像在描述,在解释,在表现,或在控诉,这些就是影像艺术存在的理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可·福斯科教授在会上以美国近150年的摄影艺术为例,向人们阐述影像艺术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冲击与影响,甚至对社会公众认可的观念塑造。
    福斯科说,在2003年冬天,美国首个全面表现美国种族和种族主义之间关系的摄影艺术展示项目———“仅如表皮般肤浅:改变美国自我形象”(OnlySkinDeep:ChangingVisionsoftheAmer-icanSelf)在全国开展。从这个耗资50万美元的宏大项目中,从各种不同人所完成的摄影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摄影艺术在美国种族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中表现的作用。
    福斯科说,奴隶制和种族隔离是美国历史中的一部分,在早期传媒手段不发达的时代,种族观念如何被人们所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记录真实”的照片,由此摄影艺术塑造了美国人对种族认同的理解。
    福斯科认为,关于种族和种族主义的摄影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美化或丑化拍摄对象(Lookingup/Lookingdown);二是拍摄对象被白人社会文化所同化,从衣着到行为,完成有色人种对白人的角色扮演(Assimilate/Impersonate);三是“以全代一”或“以一概全”(Allforone,Oneforall),在一些照片中塑造出对某一个种族的民族形象,如印第安人就是应该头上戴着羽毛、脸上涂抹油彩的;四是人性化或偶像化(Humanize/Fetishize),这是不少美国主流博物馆为了粉饰种族主义、而在塑造被拍摄者形象时,刻意强调他们的个性、美丽和人性,从中表现出摄影家在其中投射的民族自我认同;五是进步与倒退(Progress/Regress),不少摄影家以为摄影技术的进步就等同于观念的进步。
    在福斯科看来,记录种族的民俗摄影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视觉形象误差,也难以修正。“摄影家的作品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支持或谴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种族优胜劣汰论。在这次摄影展中,摄影家通过以纪实方式完成的关于各种人群的代表照片,但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观众无可避免地把‘种族主义’观念带入有关种族题材的照片当中,尽管有些是无关种族甚至带着反种族意识所拍下的作品,依然容易被人们误读。”她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5 , Processed in 0.18192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