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郎静山:集锦作法

2006-5-4 11:51| 发布者:| 查看:1044| 评论:0

 
    照相之称为集锦者,乃集合多数底片之景物,而放映于依仗感光纸上也。盖以一底片中,每因局部景物不适人意,遂致全部废弃,若集合各底片之良好部分,予以适宜之集合,则彼此衬托相得益彰,非独可使废片景物化为理想之境地,且足另人得更深之趣味,此即集锦照相之目的也。其法始见于广告或照片游戏中;但皆剪贴各种景物,拼凑而成,虽亦蔚为奇观,博人注意,成为异想天开之事物,然而拼凑痕迹瞭解可见,若细玩之,则味同嚼蜡矣;集锦照相则不然,虽同拼合,但经作者于放映时之意匠与手术经营之后,遂觉天衣无缝,其移花接木,适心悦目,恍若出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所可比拟,此亦即中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始施于照相者也。爱述其意义与方法如次,以资同好者研究焉。

  宇宙之物,森罗万象,其中有使人喜好者,亦有使人憎恶者,惟皆出乎造化之自然,所谓万物并育,自不能因人好恶而存弃之,故吾我历来画家之作画,虽写一地之实景,而未尝做刻板之描摹,类皆取其所好,而弃其所恶者,以为其理想境界,不违大自然之正常现象,亦为超现实之理想也。照相则受机械之限制,于摄底片时不能于全景中而去局部,且往往以地位不得其宜,则不能得适当角度,如近景太近则远景被其掩蔽,远景太远则不足以衬托近景,常因局部之不佳,而致全面破坏,殊为遗憾。今集锦照相适足以弥补这二,亦即吾国画家之描摹自然景物,随意取舍移置,而使成一完美之画幅也。且取景镜头,实甚呆板,不能与吾人所视觉之印象相比,故每摄一景,多为平视透视,而吾国绘画则兼有鸟瞰透视,虽于画法中未有鲜明之记述,而实与人目见之印象同。故其远近清晰,层次井然,集锦照相亦本此理,于尺幅中可布置前景、中景、远景,使其错综复杂,一往幽深,匪独意趣横溢,且可得较优之章法也。

  中国绘画之总法则均有极深原理,南齐谢赫会是六法,对于集锦关系至切,均不可不知。

  一、气韵生动:中国绘画中最重要者为气韵,气韵之说,虽未十分显著,实在使绘画能精神活泼,出神入妙,有生命表现,一见而为人所感触,不言而喻,方可谈气韵,先有气韵,然后方可再求生动。

  绘画逼真,若无生气,则貌似神离,摄影亦然。绘画写其神态,构思经年累月,方可成功。摄影在刹那间须有把握,神态稍纵即逝,乃与绘画同一理,亦可构思于平日,运用匠心,求其深刻,然后始成。

  人像画之生命如杜诗云“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千言万语未能画者,见其象即见其人其事。此可知非特面貌相似即为逼真,更需表现个性。如言花鸟“花如欲语,禽如欲飞,观者但见花鸟,不见纸绢”,此花鸟之生动也。如言山水“画境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乃为真笔墨,方能为山水传神”其难者神也。亦云“气韵或在境中,亦在境外,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明晦”,此说如欲云欲雨,在画面上得观气色。又云:“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是捉得其无形之气更难乎其难矣。或云“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冷冷,水波濊濊,体物周流,无小无大”。以上诸说可知第一要有神韵,更进一步神韵之外无形中求深刻意义。如音栖弦,见弦而能闻声。如烟成霭,因烟而察变化。

  又古人有画题云“嫩绿枝头红一点”,绘者画于危亭缥渺,绿杨掩映之处,一美人凭栏而立。又题“踏花归去马蹄香”,绘者画一蝴蝶追随蹄下,其香馥郁与画长留矣,实妙品也。

  一九三二年法国沙龙中Charles Legeulee摄两小孩之足立于椅上题曰“Un Regiment Paase”画画上并无乐器,观者可想像到军队乐队在墙外走过。所以作着艺术,观其构思之妙,气韵自可生动。

  二、骨法用笔:绘事以笔为躯干,以墨为阴阳,躯干之中又求笔致,一笔之中又有其姿态,其趋向,而抑扬顿挫之若合符节,格制俱老,凡此诸端均须有力,方可为骨法也。在照片中线条深刻,分界明朗,而能将阴阳向背、明晦,一望而层次井然,若能如此即识画之骨法。 [FS:PAGE]

  融会而贯通之,骨法之道用之于笔墨,亦可用之于照片,即阴影反差黑白分明也。

  三、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描写景物必先求形似。表面上此说仿佛与摄影无关,摄影呆板岂不能形似乎?不知摄影究为机械,往往以透镜焦点长短而有变形之遗憾,非如人目之万能。焦距短,可包括所收之景物广,其变形大;焦距长可包括所收之景物少。所云The Longer focus the better picture。此言与中国画理极为吻合,因中国画往往以远大目光描写景物,长焦距透镜亦正为较大之眼光,故中国艺人,当时尚未有透镜发明,已早有先见。应物象形岂非与摄影有关乎?若研究透视不可定物体之大小。西法画中物体愈近愈大,愈远愈小,大自若何,小至若何,需摸索定例。照相既有上述取长焦距透镜说之论,有与中国画法相同之理。且说中国绘画,中国画透视只依物体本身大小而定比例,一物体之中方正者更无歪斜之线条发现,远近均由立体表达,如说“石分三面”,此立体也;又指“石只一面”为忌,可见非立体不可,又云“花卉要有阴阳向背”,当然也指立体。同时各种物体相称,以物体匀称来为标准。在远在近若同为一物,则不可大小相差,故用远大之目光则调和。吾人察物之哲学,若以极小之物体遮着目光,此物体仅较人目稍大,即可遮着其他,所有一切将不能见,故求远大之目光自然能见一切事物之要素也。中国画往往尺幅中江山无尽,今人以乘飞机远眺喻之,地面上之人大小相同也,远近屋宇大小相仿也,可以明矣。一八六二巴黎Nadar氏乘气球升高摄影,画家亦有装置镜箱在屋顶作绘画之用者,可以同为此义也。

  中国画既用远大目光作透视之法,其法约分为三种,即平远,高远,深远是也。平远以水平为视线,高远自下而上视之景,深远即是鸟瞰视线,又可采三种办法合于一纸则前前后后一目了然,最为中国画中特长。故“平远”、“高远”、“深远”,无远不成景,又曰“平而不远则近”、“高而不远则下”、“深而不远则浅”,可知近与下与浅均非远大之目光,自然不用近、下、浅的透视,所以透视不近、不下、不浅,物体方不变形,此应物象形之说,即摄影保持不变形态之说,与中国画意集锦之关系至切也。反乎言之,中国之画不论远近,重乎主题。主题略大乃特写之,其他背景衬托之物,可不拘于法,此亦往往为人所评论,但其理仍有存在,即吾人以长焦点透视摄影,放大光圈,主题清楚傍不及其他也。更有一说心理学者言,假若吾人观剧,常常聚精会神于一点,只见戏剧中人,表演者甚大,其他一切更不能见也,此亦集锦须知,但与变形则略有区别耳。

  四、随类傅彩:指傅彩必求准确与物体颜色相同,此则可用于彩色照片,摄影于彩色,若不知光热光源,结果颜色全非,此与集锦关系虽少,但用彩色底重复摄影,亦须借镜。

  五、经营位置:中国画中六法之一为经营位置。位置者为一定不可移之例,如景物之宾主、揖让、开阖、本原、驱使、行列、种种均须各得其宜。自然景物,一切分布多依其天然横生,固未能尽善尽美,若取其一部入于小幅中,当不能尽,故每每有得此失彼之缺憾。集锦照相,乃将所得之局部加以人意组合之,使成艺术之完璧,此即吾国绘画之所谓经营位置者是也。所谓经营位置之定例,略述数端如下。

  如说“聚三攒五”、“上奇下偶”,犹之音乐以不同之律,奏出各种单调,不必刻板而无变换,如言“东呼西应”,此则言章法虽有变换之处,却不能各自为政失去相互联系。

  一说“宾主、虚实、疏密、参差、阴阳、错综而成章法”。如有宾而无主,有主而无宾,有虚而无实,有实而无虚,不疏不密,不参不差,均不成章法,此种种条件又皆不可缺少。

  一说“山水要宁空无实,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相通,不可窒塞,大约左虚右实左实右虚为布景一定之法”。此可见非虚实即为无章法,而灵气贯通更为必要。 [FS:PAGE]

  一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即章法位置中变化错综之法”。亦古人经营位置之说,高下与起伏为变化,有势与有情为联系亦必合理。

  论天地位置,“凡经营下笔必留天地”何谓天地,有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窃见世之初学者据尔把笔,涂抹满纸,看之填塞人目,已觉意阻“。此言对于摄影章法亦可借镜。往往摄影不察背景,主题则难分。而背景零乱,更无从取舍。故集锦之法,乃可避免此种情况。

  徐文长论画,“以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若无天,密如无地”。此言又成峰回路转,似与前议不同,审思之若在其填塞中具极空灵之致,则所谓得其灵气往还是也。能者寓虚于实,寓实于虚,全在运用耳。树为风景中点缀要义,无树则穷山恶水,而四时寒暑,以树特能有表现象征。故画中绘树之法,须审阴阳向背,顾盼争议各有其姿,写真之妙难于千岩万壑。由简而繁,由繁而简。例如二株之法一大加小为负老,一小加大为携幼,老树须婆娑多情,嫩枝必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顾盼也。其他有五株法,由五株而百千株法,依法处理,转致万千,在人变化。照相则先求其角度,何者一面姿态得宜则取之,何者一面姿态失度则舍之。

  “起首三株树,非亭则小桥“,此极简单之法也,亦为集锦之初步,若能变化,则此两句诀,章法亦成万千。

  章法之说,更浅乎言之,如人之面部有五官,一身有四肢,风景在山有林木,在野有村舍,在水陆之路有舟车。由小至大,局部有局部之章法,全面有全面之章法。所以画内景物,似非一定位置,实有一定之例。总之章法不外乎变化而适合环境,归旨于匀称得宜云尔。

  元人饶自然论画有十二忌,与画面多有关系,集锦时不可不知,用为殷鉴,必不可少。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彝险,六忌无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滃澹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

  六、传模移写:传模者临模他人之作,无论其为人为物,作练习进修。譬如写生,但对景物写生当为第二步工作,实际初学者对景难以下笔,故先临模他人已成之景,较易下手。故美国“史铁立兹”在德国摄一景费三百照片之多,始能成功,移写者实集锦之法,任何佳镜,出自腕底,此方为艺术之作品。集锦之法即前述之经营位置,传模实乃局部之摄影。

  集锦照相于材料之收集,可不限于地,不限于时,不限远近,不限气候,随游踪所至,任情拾取,一花一木,一水一石,皆足为集锦照相制作之资料。惟于摄取时,须作敏捷之计划,何者宜于前景,何者宜于中景,何者宜于远景,何者可为主题,何者可为衬托,皆须一一略为定夺,按计划收取之,冲洗之后,再详为订定,于制作时,先将欲集合为一之底片检出,就其景物、形势、光线、角度等,排比成章,再将欲放映之尺寸大小以铅笔作一草图于普通纸上,详为斟酌景物之位置,及互相掩映之错插、草图既成,遂准备放映手续,若者为先,若者为后,循序而进,临放映时,预将草图置于待放映之感光纸之地位,以试底片景物,是否与草图所拟者相符合,试后以次放映之,每放映一片,用草图校对一次,使其与所拟者适合,若此一底片与彼一底片物体不称,更须重校焦点。使其大小精确,惟作者须手术纯熟,则熟能生巧,并须有全部成竹在胸,方能得心应手。集锦照相组合时,当注意者,即每组底片景物之角度须相等,光线须同向,物体大小须依透视排列之,景物之时序亦须顾及,要之一切均须以人目所得与自然之印象相符合,否则拼凑失真,致弄巧反拙矣。至于光线同向系指有强烈之阳光阴影而言,若天气阴晦,光线平浑,而无太强过暗过白之光调,则只酌量其情形接合即可,盖柔和之光线则无从订定其方向,惟须略顾及阴阳之处也。此种底片实为最适宜接合之材料,而视有强烈之光影者较易接合之。 [FS:PAGE]

  集锦照相于景物之布置,近景须清晰亦可不十分清晰,然亦不过于模糊,其距离之差异,当以人视觉所得者为准,然如人视觉运用,数尺内景物与数十尺内景物同一清晰,而照相透镜则不然,限于机械,吾人视觉虽有灵敏之伸缩性,只可注视目光于一焦点之上,但集锦照相为由吾人意匠改制之图面,自不必依据机械之法,只须合乎人之视觉所得之印象即得。如吾国绘画,亦为依据人之视觉所得印象为法,于自然初无所背缪,故其布景远近,同一清晰,不过以繁简浓淡别之而已。

  集锦照相自可依据此理为之,当不必为机械之形式所限,若夫过远之景,在人目清晰之视线外者,自当模糊,如吾国绘画之远山,惟一撇,更有所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者,即此理也。总之人目观察自然为主,苟依人目所得者为之,亦即自然之法则也,接合之法,两底片景物接合处,全部脉络通畅,似出自然,而无接合痕迹者为归诣。接合处若为一线边沿,须使之成为斜度,或为波状之曲线,其互相接处,易于浑成一片,若能将接合处曲折而接合得宜,将此片一端之最白处插入彼片之阴影处,则景物交错,不露痕迹,自成天衣无缝之境,若两底片接合处为云烟缥缈,或芳草芊绵,或碧波荡漾者,皆为接合之最佳材料,非独易于联系,且使境界幽深,情趣生动也。

  接合两景之手术,亦可采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略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之,则其色调更为浑融,他如用网线版加于感光纸上套映,亦足补救两景接合处痕迹,可得良好之成功。

  接合两景之底片放映时方法可用者有二:一为涂红法,一为遮蔽法,涂红者如一片中之物只取其下端者,则将上端用红笔涂去,如只取其一部者,则将不需要之部分全行涂去,此为涂红法也,。但底片即经涂红,则涂红部分不易再用矣,苟欲保留底片之全面,而待作另有采取者可用遮蔽法。遮蔽法者,则在放映机镜头与待放映感光纸之间,以黑纸依景物之需要与否,剪成曲折以掩映光线之通过与隔断,如此则原底片可保持清洁完整,惟施用手术亦须纯熟,将所剪黑纸时加移动不使有边沿之痕迹露出,此非经实习不能明白也,多数底片之接合放映,因底片之厚薄有不同,则露光之时间亦不能长短一律,即使各底片之厚薄相同,或更改变映出之正片色调浓淡,则露光时间亦须改变不同也。更当注意者,其露光时间可不一,而一张照片放映后显影时间则不能长短有差,因多数底片放映于一张放大纸上,不易分部显影,故底片厚薄与色调强弱,均须试有标准,注以甲乙丙丁之厚薄,则放映时较为简捷应手也。又VERIGAN放大纸,可用各种滤光镜使纸感光性变强弱,以配合各种底片厚薄,最为适用。

  制作集锦照相,初宜以简单之景物入手,待至经验既多,技巧纯熟,自可进于繁复也。至于欲制成一完美无间之集锦照相,实非易事,取技、构图、放映,莫不煞费苦心,苟得一张完美者,尽可复制一底片,或用感光纸印为纸底,并可再加润色,易于保存,而能得多数之复印也。作集锦照相,虽成功于放映之技术,然平时须有相当之修养,如构图设计亦甚重要,所摄之底片非尽可作集锦之用,作者常将所有底片详为检阅,何者宜与何者接合,惨淡经营,使无有疵。后得分别其门类,多作草图,随时运用匠心,增损改进,使其图画臻于至善之境,于放映时自无遗误之虞,而有自然成章之妙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4:54 , Processed in 0.07811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