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07)发现主题(怎样阅读画面之二)

2006-7-19 11:12| 发布者:| 查看:1147| 评论:0|原作者:乐人|来自:晋城摄影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图片也一样。但因为图片是拍摄自现场,生动、直观的生活景象,很容易将读者的思路“引向歧途”,从而忽略掉理解摄影者的主要意图。因此摄影者在按动快门之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图,有意识地重新组织这些景象,从而有效地诱导观赏者在阅读过表面的形象或情节之后,自然而然地顺着你的思路理解下去。而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除了观看画面上直接体现出来的那些最直观的东西之外,还应该通过摄影者对画面的组织方式,来完整地理解摄影者的拍摄意图。通过图片的沟通需要摄、读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幅图片是否成功,关键看双方是否能够通过这幅图片,顺利地完成思想、感情的传递过程。
    实现主题传递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会在以后的评介中陆续分析。大家也许还记得第五期中的一幅作品,盖蒂图片社记者Paola Bronstein 2002年拍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家诊所门前的画面。一个得了一种叫做利什曼病的小女陔,正站在一面被子弹打得千   疮百孔的墙面前等待就医(图一)。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主题传递方式,背景被战争打得千疮百孔的墙面,非常强烈地暗示着战争给人们身心方面带来的创伤,要远比孩子脸上的伤痛更为严重。这时,孩子痛苦、期待的表情与脸上、墙上的伤疤相互呼应,读者几乎不可能忽视这一主题。而照片传递出来的信息的真实性和现场的自然状态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
    图二是一幅以情绪感染来描述主题的作品。美国摄影记者劳拉·斯科汀在一个护士学校中捕捉到的画面。一位学员面对自己的体重大惊失色。情绪的感染力来自主体人物的表情,而这个表情是由于台秤的存在而体现出意义的。这两个因素对于这幅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缺一不可。
    图三是一幅以现场气氛来描述主题的作品。美国首都华盛顿,几个无家可归者挤在一个暧气出口,借以躲避剌骨的寒冷。这应是从一组报道美国东海岸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的专题中选出来的。照片拍到的无家可归者给所有读者以强烈的震撼。精彩的画面本来应该吸引读者对美图的欣赏,但主人公的处境将这种好奇,无法回避地拉回到现实之中,让人们对这些流落在街头的穷人给与无限的同情。
    我曾多次当面请教过,西方摄影师并不避讳将灾难拍摄得非常美丽。看过这幅画面也许我们会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摄影师需要用否种手段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当然出奇的美丽只是其中一种),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将主题强有力地体现出来。
 
 

图一:
    盖蒂图片社记者Paola Bronstein 2002年拍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家诊所门前的画面。一个得了一种叫做利什曼病的小女陔,正站在一面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面前等待就医。本来是常态的场面,但摄影师将墙面上的弹孔与孩子脸上的疮疤进行了强列的呼应,从而使主题出现提升,暗示作者期望战争的创伤和孩子的病一样早日得到康复。
 
 

图二:
    美国《American Statesman》摄影记者劳拉·斯科汀(Laura Skelding)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一个护士学校中捕捉到的一个画面。一位学员面对自己的体重大惊失色。
 
 

图三:
    路透社提供的照片。2000年1月25日拍摄自美国首都华盛顿。几个无家可归者挤在一个暧气出口,借以躲避剌骨的寒冷。
 
 
 

图四:
    法新社记者Frederic J. Brown 2002年五一劳动节拍摄自北京街头的一幅画面。一个环卫维修工坐在街头一个被遗弃的沙发上午休。作者试图描述劳动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生存状态。维修工的统一款式着装,休息的方式,墙上的字迹,街头已被遗弃的尚完好的沙发,甚至地面、墙面斑驳的痕迹,都在向观察者提供着大量的信息,丰富而立体地交待了大的社会背景,从而使一个看起来很偶然的瞬间,体现出充实的社会学、历史学内涵。
[FS:PAGE]
 

图五:
    法新社记者Laula Boushnak 2002年10月19日拍摄自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由于长达12年的经济制裁,许多伊拉克家庭不得不让孩子出去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时身份本身(当然包括行为)就可以非常好地点明主题。这种繁重的劳动绝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去做的。
 

图六:
    美联社记者Natacha Pisarenko2003年8月31日拍摄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个镜头。两个阿富汗难民孩子终于返回到自己的家园,高兴地跳了起来。早在1992年,阿富汗的内战便毁掉了这座城市。大的环境背景与孩子的行为结合起来,非常有效地点明了摄影师的意图。
 
 

图七:
    美联社记者科文·格拉沃尔(Kevin Graver)拍自加拿大多伦多街头的一景。由于环卫工人罢工,一位等待过马路的妇女不得不捂住鼻子躲避熏天的臭气。主体人物的动作、表情与背景上的垃圾相呼应,使主题得以顺利彰显。
    如果说写实类摄影作品的主题,并非那么容易轻易读懂的话,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对主题品味的把握就更不容易了。品味及基本意图的把握,一定是建立在主题的正确理解之上的。有些作品看起来轻松美丽,骨子里非盗即娼;有些看起来压抑消沉,但基本意图是引人警醒,革除弊端。该如何评判它们?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正确判断。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的误差?就在于我说的图片表面的形象情节,与通过这些形象情节所体现出来的更理性的东西,也就是所谓主题,并非只能合在一起。我把这称作表层内容和隐含内容。表层的内容一般常用做客观的记载,直接地描述,因此多起叙述的作用;而隐含的内容则往往寄托观点,感染、激励读者,进入到理性的层次。这观点如何,激励的目的是什么,才应该是我们评价的基本依据。一般说,积极向上的东西应该得到肯定,消极没落的东西应该给予抵制。只看到表面的东西,就要说三道四,轻则让懂行的人笑话,重则制造“冤假错案”,把善良的摄影师当敌人看待。特别是主管,主编级的人士,真的需要认真掌握基本的图片阅读技巧。只有看明白了这些理性的东西,才有可能对品味或意图给与正确的评价。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安全署专门聘用一批专业摄影师去拍大萧条后的农村现状,为从政者改革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近80年至今,这批版权完全属于政府的影像资料,任何人仍可以无偿索取,公益性使用;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曾被无知有权者拒绝已经安排好的正式展出,后被党中央破天荒请进人民大会堂办展,这都是活生生的实例。
    一般情况下,主题可从几个方向上体现出意义:1,思想观点方面的取向。其实质是摄影者自己的思想。但摄影者往往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引发人们的思考,并得出自己的评判;2,感情方面的取向。例如喜怒,爱恨,同情等。3,感受,体验方面的取向。例如欢乐、紧张、刺激、幽默等。
    理解了品味和意图还可以给作品以更为恰当的比较。有些作品侧重技术质量,但从主题上看,却显得苍白无力,属于单纯展示技巧或难度的作品;有些画面看起来很普通,但主题表现得十分丰富、深刻,或从记录角度看,体现出十分难得的价值。如果两者必比较以取其一的话,那我一定会选后者。因为主题是本,技术技巧是工具,技术技巧一定是通过对主题的支持才体现出价值的。
 
 

图一:
    西巴通讯社摄影记者 Vinai Dithajohn 2004年11月20日拍摄自泰国Lopburi一家佛教寺院。一位艾滋病人被亲人和医院妥善地安置在这家寺院特为艾滋病人开辟的救护所中。一位僧侣说服寺院开辟了这家救护所,以收留并帮助艾滋病人。摄影师通过病人无意中举起的双手,有效地调动起读者对他们的同情心,宽敞明亮的环境使僧侣的善行得到彰显。
 
 

图二:
    Radux Pictures 记者 Ryan Spencer Read 2004年8月13日拍摄自东乍得一个难民营。一个从连年动乱的祖国逃离出来的苏丹妇女,正在艰难地建造一个做饭的地方。妇女拼命挣扎的神情和瘦骨嶙峋的体态,入骨三分地刻划出了她的处境,手、神态和动作,三个主要形象因素,将摄影师的感受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图三:
    西巴通讯社记者J. F. Diono 2004年8月30日 拍自巴西圣保罗一个贫民窟的画面。一场由做饭引起的大火,很快在用硬纸板、报纸或木盒子搭建起来的简陋建筑中漫延开来。摄影师拍摄到一个躲在一边哭泣的女孩儿,非常有效地引起人们的同情心,并因此而产生对这些贫苦居民生存环境的思考。

 


图四:

    路透社记者Kham 2005年3月30日拍摄自越南河内的一个画面。一箱由摩托车驼着准备送去超市的生鸡,将爪子高高伸向天空。越南已经至少发现四起禽流感伤及人类的案例。整个亚洲在过去的15个月中,已经有49人死于禽流感。摄影师选择的角度有效地强化了鸡爪的张牙舞爪效果,也许是在告诉人们禽流感的可怕,也许是在告诉人们我们很干净,可以进入市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幅画面都将禽流感这一事实,十分有效地强调了出来,从而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图五:

    美联社记者Emilio Morenatti拍摄自阿富汉喀布尔清真寺内一次祈祷的情形。一个被地雷夺去双腿的穆斯林,仍然按照规矩,将一双假肢留在台阶下。摄影师捕捉到的这个细节,既向人们生动地描述了已经恢复正常的穆斯林生活,以及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也暗示着战争给他们带来的难以抹去的创伤。

 


图六:

    美国journal Star 记者 David Zalaznik 2004年3月25日拍摄自美国伊利诺斯州Peoria的一幅画面。一个广告装饰工正在抹平一幅大型广告牌帖纸。这是一个医学学派医疗中心的广告牌,这个医生Dr. Igor Singer极力主张人们高度重视突发性心脏病给人类带来的威胁。这个纯属偶然的梳头动作,似乎暗示人们对这位医生所表示的敬意,也似乎在安慰医生事情没有那么可怕……当你了解了基本背景之后,可以通过这个动作生发出许多幽默的联想,当然同样可以产生相应的思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7:26 , Processed in 0.14156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