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精神的家园----一个摄影人在横断山脉的体验

2006-8-5 18:11| 发布者:| 查看:1071| 评论:0|原作者:曹晋


99’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会把我带进了那片曾经憧憬多年的神奇的丽江土地。

     山水是自然的寿侣,我彻底陶醉于丽江的明山秀水,最合我心意的就是那代表纳西族民居风格的大研古城,纳西族先民只用泉水、泥土、石头、树木就雕筑了大研古城的风华,在这里看不见一辆自行车和汽车,只有小桥、流水、人家。尽管大研古城的地域优势并不明显,她不是沿海开放城市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因其独特的民族性而具有世界性,她在世界人民心中的那种神秘与浪漫的吸引力,可以称之为"东巴文化情结"。正是这些低矮、陈旧,腐朽的灰色瓦片所覆盖的此起彼伏的民居街巷、院落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书写着民众最素朴简单、活泼动人的日常生活。古城自古以来既是滇川康藏地带的交通要孔,又是滇西北中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纳西语称古城为"工本",即是"仓库云集的地方"之意,一语道尽其社会经济之功能。城街铺面林立,一般采用前店后宅或是下店上宅,店面皆为活动门板,店内商品繁多,纳西民族旅游用品更是琳琅满目。古城的交易中心--四方街汇聚着四面八方的商客与物品,是中国集市贸易的缩影。1997年12月中国丽江大研古城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城市布局特点和历史的真实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雪山融水和黑龙潭地下水穿城而过,当中经人工分流为主河道东河、中河、西河,再分而为数十条溪流,溪流穿过千家万户,户户朝阳,家家流水,古城内街巷密如珠网,四通八达,主道两侧有数十条小巷相互网织,古趣盎然、淳厚朴实。因为东巴教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为宗旨,所以形成了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署古"等东巴教仪式,这正是大研古城纳西族居民长期自觉遵守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法、乡规民约和善待自然的习俗、制度的动力泉源,也是大研古城与生态环境相平衡的内在力量。

    在这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早晨,我又畅游于古城,石板路虽然有些滑脚,但它丝毫不减我的兴致。在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还有哪个大城市内找得到网状密结的清澈见底的溪流呢?我想把此生醉在这临河的街巷,让我生于自然,也死于自然,我的生命永远是年轻的。

    就在这座美丽的古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与会的一位人类摄影师叙聊起来,他告诉我这些年他走遍了横断山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听着他的故事,使我想起和爸爸在金沙江沿岸写生的几个月中所遭遇的种种险情,他的经历唤起我真切而温暖的记忆,但我又有些怀疑,因为作为生长在海洋文化盛地-----大连这样好的城市的国家干部,舍得放弃职位而进入险象丛生的深山老林去体验种种艰辛、恐惧、危险,是否有些天方夜谈,现在打着各种招牌骗会吃喝风光的"资深学者"遍地皆是,于是,我考问了他四川境内金沙江沿岸的几个小地名和少数民族的风俗问题,他如数家珍地回答我,并在当天中午把他的400千字的独行日记和几大本反转片给我观览。

    我捧着这些生命写出的文字与胶片册,泪水禁润的眼睛又浮现起和爸爸顶着风雨在大、小凉山野外写生时的情景,那是盛夏的季节,经常有山洪暴雨,我是出于好奇,渴望观光普格乡村的火把节才和他上路的,而爸爸的意图却是想借此机会磨励我们这一代人脆弱的意志,许多次,我都想坐马车进最近的县城,立即乘车返家,但每当看见爸爸拿着速写本在风雨中跋涉的坚定与从容时,我难以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一路的所见所闻,尤其是路遇英国七旬老翁(人类学教授)在彝族聚居区做田野调查时,我彻底明白了吃苦的必要与意义,那天在江边的白色大石上,爸爸完成他最后的色彩,我在一旁伤怀地放声大哭,其实那是快乐的,苦尽甘来的泪水,虽是几个月的匆匆外出远足,但其间给我的人生追求的影响是无边无涯的。正是因为这份经历的存在,才使我对眼前这个自称人类摄影师,年当五十的瘦高个男性生出敬仰之情,并以盖老师称呼他。 [FS:PAGE]

    在有限的会议期间,我的兴趣移置在盖老师的作品和他深入横断山脉腹地的动机、见闻当中。盖老师,姓盖名明生,生于1949年,先后毕业于辽宁艺师美术专科,鲁美摄影系。曾任美术教师、大连市青联副秘书长、市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他从1982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曾十余次出访原苏联国家进行人体和纪实摄影,一度赴日本北海道作风光摄影。在四年的横断山脉人文地理考察中,拍摄了近三千幅455反转片及黑白胶片和数倍的其他类型的胶片,写下了十几本考察笔记,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数百幅专题摄影作品分别发表于《中国摄影家》、香港《中国旅游》、《光与影》等刊物。个展《日、苏印象》分别于大连、沈阳展出,《盖明生写真集》于日本札幌展出。

    六年前,在塞瓦斯托波尔拍片时,盖老师的腰和脊椎致伤,回国后做了腰椎手术,但还需到日本做颈椎手术,摄影家佐腾雅英为他作了安排,并让他面会道深的神灵学者庄司以及许多爱好摄影的医学界泰斗,他们都劝他不要做手术,以摄影自救。于是,他走进了大西南,一路上,他回想起素不相识的庄司预言他与大西南有深缘的神机妙算,不禁哑然。

    最初,盖老师只是迷恋五光十色的泸沽湖风光,而在他决定留在当地拍摄100个摩梭人大家庭"全家福"时,他才明白是字记录人类演进的足迹。湖边聚居的摩梭人还是典型的母系社会,母性当家,男不娶,女不嫁,姊妹兄弟不分家。在湖边拍摄的日子里,他的身体逐渐好转。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村民也渐熟悉,那里的灵山秀水,村民的素朴与真诚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与泉源,而偶尔碰上的各行业修道的苦行僧的共鸣也令他欣喜,不知不觉当中,他完全独立直走数十公理已毫无问题,也忘却了卧床不起的痛苦与失落,每一天都有新的创作素材等待他去捕捉,他说自己爱生活了,在他四年的成果-----《灵魂居住的地方------一个摄影人在横断山脉中的体验·自序》中,他写道:

    摄影人盖明生在面临着严重的脊椎伤残,他在抗争和徘徊中站立起来,萌发了一个念头。

    一个阴差阳错的旅行,把他带入了女儿国泸沽湖,他发现了一个值得还原的梦;他还目睹了火葬松魂仪式,发现了摩梭文字,亲聆了一系列鲜奇古怪的事情。为追寻神秘的抿族文化,他开始了苦旅生涯。

    四年之中,他踏足了甘孜高原,滇西北高原,大、小凉山,云南高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岷江流域,甘南地区和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温泉抚起他柔弱的脊柱。他依托一根拐棍和遇难与共的向导及马帮,走进热带雨林,跃马甘孜高原,徒步贡嘎山南麓的无人区,跨越撩数十座海拔超万英尺的大山、峻岭。沿三江流域去寻找古羌人的遗迹,开始了他的摄影人类学的地理考。

    在同原著人交往中发现,他们的生活和信仰独具特色,有活着的"化石文化"的特征,其中深奥的智慧,朴实而善良的品行及都市人早已失落与自然和睦相依的特异灵性,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在目睹和体验这一切之后,摄影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在自我反思之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个人,自然与灵魂和谐的香格里拉。……盖老师告诉我他找到了西方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终生寻觅的香格里拉,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心灵的圣土,不在云山,也不在村野,而在平静和谐、知足自乐的心海深处,云南之行完成了他的精神自由之旅,他找回了健康、安祥、快乐,他也把这些珍贵的体验传达给我,使我对漫漫人生充满感念,忘缺所有的伤痛,重新去爱惜青春结伴的好时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去护卫生命的行程,盖老师的人生实践使我明白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一架"读书的机器"。 [FS:PAGE]

    丽江,我人生美丽的一页,旅途自此,再不会感叹迟迟的行步,难胜那迢迢的程途了,人生之路,从丽江伊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7 07:32 , Processed in 0.0180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