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日益处于强势地位的时代背景下,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本着宽容、和谐的精神,肩负责任和使命,对传媒与文艺的关系进行严肃有效的理论探讨。”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的一席话,表明当前文艺界和学界对于传媒与文艺的关系已经进入到理性审视和深入探讨的阶段。12月17日至18日,一批文艺家、学者聚集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2006北京文艺论坛”,从不同角度探讨当前传媒与文艺如何良性互动,如何减轻因为媒体的浮躁给文艺带来的损害。 当前,传媒的日益发展,为文艺构筑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态环境,文艺的发展在今天与传媒已经息息相关,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为文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与更多的可能性,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蒋原伦、北京舞蹈学院教师许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德臣等指出,传媒技术的发达为电影、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创新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准备,许多当代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各种新媒体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作品的种种创新同媒体新技术带来的灵感紧密相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张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认为,文学艺术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素来十分密切,任何一次传播媒介的变革都会导致文艺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在新兴媒介的发展之中产生了很多变化,首先就是电子媒介的兴起,特别是网络、手机短信等电子媒介兴起,每一个人都可以绕开传统平面媒体,因此导致了价值的多元性和话语的多样性。中国今天的民族振兴需要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必须借助于今天的新兴媒体。 但传媒与文艺的共舞并不都是美妙的,传媒对于文艺也是一种挑战,带来了许多让文艺界和学界忧虑的新问题。必须警惕媒介深层的商业逻辑、利润逻辑对文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声音,在本次论坛上不绝于耳。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傅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叶培贵等指出,在传统艺术得到大众传媒的支持产生了越来越大影响的同时,一种危机在悄悄出现,大众传媒代替了人们对于文艺的第一次选择,当大众传媒的辐射面越来越广的时候,人们渐渐把自己选择的权利让给了媒体。这使得很多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在传播过程中被由完整的形式变成单纯的片段的方式,片段的东西可以被无限地放大,而真正完整的内涵并没有完全传输给受众,艺术本来的面目被扭曲了,甚至被庸俗化和杂耍化,长此以往,文艺的真正韵味人们反而不愿欣赏了,真正的形式也得不到重视。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更是指出,当前真正的主流文化是媒体文化,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媒体文化对人们的控制力、支配力是其他文化不能够替代的。在传媒时代,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是引领潮流的时尚文化,它以诱导消费和攫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以“激进”作为自己的文化姿态;一种是相对稳定的传统文化,以严肃文学为表征的这种文化,在媒体的压抑下越来越呈现出“守成”的性质。时尚文化就是娱乐文化,娱乐文化主要的策略就是身体叙事,特别是关于女性身体的叙事。而对经典的文化,媒体很少举荐,偶尔涉及到和文学艺术相关的事件不得不去报道的时候,也迅速把它娱乐化。在这种情况下,严肃的写作乃至文艺变得越来越退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也指出,在大众媒体的强势面前,专业的文学文艺批评也面临着被媒体格式化的危险,被要求按照媒体通俗易懂的,对里边的信息采取表面化的方式来处理和传输。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认为,当前,“文化无用论”实际上成为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的时髦立场,以谈文化为耻,以搞娱乐为荣,正在成为传媒业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大众传媒业,大多主要以发行数据、收视数据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尺度,由此导致文化含量急剧下降。 做到传媒与文艺的良性互动,需要媒体与文艺各自的努力。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指出,在今天的多元信息传播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源,不是事项,不是镜头,不是语言,而是这一切信息整合背后的一种价值传递,一种媒体品牌价值,所以今天的媒体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浮躁事项的载体,缺乏深度的链接,真正的媒体品牌并不简单表现为一个标识,一种色彩,一个声音,它表现为一种恒定的价值判断,媒体应该在品牌建设上有所作为。词作家陈哲认为,传媒人士需要加强责任感和文艺修养,确立人文立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必须加强媒体自律和文化意识形态自觉,文化是传媒和文艺共同立足的基础,传媒根本上要传扬文化,而文艺就是文化的构成和表现形态。站在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要求传媒和文艺,是目前迫切需要强化的意识。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吴秉杰认为,在当前,文艺只有坚持美好爱情、高远理想、人的自我实现、生命意识、人类意识等跟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的要求相联系的一些高端价值,才能和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娱乐性、休闲性的日常消费的内容区分开来,同样文艺只有保持审美的高端价值,才能与大众传媒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交流的、互动的关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也指出,在传媒时代,文艺、演艺的谋生求存之路必须要固本,强化艺术本色,只有这样才可能根本上实现传媒和文艺的双赢,才有文艺的可持续生产。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3:23 , Processed in 0.07896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