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风情摄影集对谈 嘉宾:陈长芬 武四海 主持人:吴常云 主持人:四海先生,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最近却出版了一本具有相当质量、让专业人士也颇感惊奇的摄影集——《四海萍踪》,那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是怎么开始与摄影结 缘的? 武四海:对摄影最初产生兴趣是在大学时代。因为我这人天性爱玩、好奇心又强,各种文体活动基本没有我不喜欢的。当时从农村到城里读书,看到同学们拍照,在简陋的暗室里冲放照片.便产生了兴趣。后来,时常借同学或同事的相机,给亲朋和家人拍些照片。直到八十年代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时,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才买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相机。那时,我已经是快40岁的人了。这些经历为我后来痴迷于摄影打下了底子。 主持人:对于四海先生的这本《四海萍踪》世界风情摄影集中的作品,长芬先生作何评价? 陈长芬:武四海的作品有许多是以海为拍摄对象的.就像作者的名字就带个“海”字一样,似乎他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爱。而海本身就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主题,作者在拍摄中更蕴含激情,而且还包括用镜头去关注那些海的周边的人文与风情。值得注意的是,武四海的镜头语言很自然,较少刻意,就像他以旅行拍摄为主要方式一样,令人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到亲切、平和,真实。 主持人: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特别是集子中的那几幅在南美洲拍摄的大瀑布作品,水天呼应,气势雄浑,壮观之至。读这样的作品,是会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的。图如其人,我想四海先生作为一位大企业家在事业上自然也是具备这种大气势的。虽然《四海萍踪》只是四海先生游历世界各地时的图像见证,但镜头所到之处,显然不可避免地烙有四海先生的真实本性。 武四海:由于业务关系,我走遍了世界各大洲。所到之处,美的自然和自然的美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触动着我。美洲大峡谷、大瀑布、大冰川的磅礴气概;欧洲城市山川的端庄、典雅;亚洲冬夏四季的细腻、生动:非洲野生动物和风土人情的淳朴、神秘;所有这些无不让我为之感动,激发我的拍摄欲望。 主持人:翻开四海先生的这本作品集首页,可以看到日本著名风光摄影家竹内敏信为之作的序——《追求摄影之爱》。不知四海先生您是何时与竹内先生相识结交的) 武四海:我们与日本有共同合资的企业,所以去日本的机会比较多。竹内敏信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摄影大家,在一次摄影活动中,我们相识并成为了朋友。从竹内先生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2004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主题为“四海萍踪”的世界风光艺术摄影展,邀请竹内先生题写了序言,这次出版影集,就将此序言借用过来。而且我还有幸邀请到陈长芬老师为影集作序.相信会为这本影集增添很多光彩!

主持人:长芬先生可否就此谈谈,在您的概念中日本摄影师比如竹内敏信先生与中国一些风光摄影师在创作风格方面的异同? 陈长芬: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说竹内敏信先生是中国摄影人比较熟悉的一位日本风光摄影家。从我读到的竹内敏信先生的作品来看.我觉得其中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是与我们中国风光摄影的传统风格相通的,归结起来还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那个”天人合一”的古老的文化理念;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渗透出一种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诉求,在摄影语言和画面处理上十分淳朴自然。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读他的作品.常使我感到了一种东方式的安详,一种和谐的美感。我认为,四海先生作为一位非职业摄影人,能够通过他自己的风光摄影作品去呼唤与讴歌和平,也是很可贵的。 [FS:PAGE] 主持人:在这本集子中,反映大自然景物的片子占了较大部分。那么,对于长芬先生提到的自然万物的”和谐之美”,不知四海先生是如何理解的? 武四海:在基于挚爱而长期从事的摄影活动中.每当我痴情地捕捉大自然的美丽,用身边的相机去诉说内心那份对大自然的眷恋时.我似乎对我们先哲的一番话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老夫子说过:”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段出自《庄子·知北游》篇中的话.透彻、睿智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关系,深刻、明慧地揭示了人类要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纯美时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操守。的确.只有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深刻的感悟面对大自然的纯美时,才能与25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一样:”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1”不同的是,今天我们可以用摄影图像来表传达大自然的:仕美瑰丽,可以用镜头随心灵去感受那份发现、升华与创作的喜悦! 通过我的镜头,表现在画面上的更多的是纯美,在这些纯美的背后,我也认识和感悟到了大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多面及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追求纯美,是理想、是选择、也是守望。 有时,对于大自然.我更愿赋予其生命。面对取景框中的画面,我似乎能够感觉到大自然隐含着的情感的涌动.这种涌动的情感引导着我的思绪,乃至融入其中。我更愿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去捕捉和诠释这种微妙的情感,在撞击中产生共鸣,在情感的交融中,拍下最美的瞬间。这种人与自然的相融的美,难道不也是一种“和谐之美“吗?

主持人:四海先生.无论怎么说,摄影对于您来说仍然是一种业余爱好.那么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您是怎样协调好事业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的? 武四海:对我来说,除企业工作外,还肩负着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社会职务。我以为,就工作而言,即便你一天24小时都在干,也不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好。其实.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良好的工作心态才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我总在劝慰企业界的朋友,工作之余要有个人的爱好,辩证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既能把工作做好,又能充分地享受生活。当然,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之一,工作之余,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安排时间去拍摄。 主持人:还有一个我所想到的问题,”事业”和”摄影”已成为您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两大支柱,那么是什么使您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武四海: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追求。当然.企业家玩摄影,可以愉悦身心,是非常必要的。但摄影本身是一种艺术,不能排除企业家对摄影艺术的追求。我认为,凡艺术,都是相融相通的。长期的企业管理工作,使我感受到了管理艺术的魅力;长期的摄影实践,使我感受到了摄影艺术的魅力。当面对取景框里的画面做出判断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多年管理艺术的积淀会下意识地融汇其中,从而升华了对摄影的理解。而摄影艺术的影响对管理的把握又何尝不是一种促进呢?所以,我的感触是,摄影与事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对于已痴迷摄影多年的四海先生的今后摄影之路,长芬先生又有些什么建议呢? 陈K芬:我从来不干涉别人想拍摄的任何题材。首先应该说武四海以世界风光与风情为拍摄题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也希望武先生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也可以由面及点,深入地去挖掘一些摄影专题,比如”海“,包括他长期生活所在地的北戴河,就是一个不错的主题,值得深入做下去。其实风光是无处不在的.也不一定舍近求远,能够把身边的、哪怕是平淡的题材深入拍好,就是很好的创作选择。[F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