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报刊的新闻摄影传播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报刊的新闻图片传播效果却未能与文字新闻同步发展。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影响新闻图片传播的因素,如何提高报刊新闻图片传播质量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报刊新闻摄影传播因素措施 报刊是利用摄影图片的主要阵地,也是新闻图片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新闻,新闻图片在报刊上起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和舆论导向作用,起着传播形象新闻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作用。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传播形态,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并称为报纸腾飞的两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成为我国大陆地区办报的一大导向①。同时,高质量的新闻图片,也对刊发报刊起着活跃版面、吸引读者、证实新闻的作用,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有鉴于此,探索影响报刊新闻摄影传播质量的因素,改进报刊新闻摄影传播工作,提高报刊新闻摄影传播质量,实有必要。 一、影响报刊新闻摄影传播质量的因素 报刊新闻摄影传播,是凭借瞬间形象和文字来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出发,新闻摄影报道可以理解为新闻摄影传播,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可以理解为新闻摄影传播质量,这样,它对新闻摄影报道的内容、题材都更为宽广得多,同时,也是一个更易与国际接轨,更易于理解的概念。 新闻摄影在传播过程中,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直接因素的影响 影响报刊新闻摄影传播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新闻照片的质量。新闻照片新闻价值的大些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的强弱、可信度的高低等都直接影响着新闻摄影传播的质量。 1、图片的新闻性。新闻摄影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主要体现在“新、值、快”三个方面。 新:要求新闻照片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发展变化的各类事件、或是新出现的新闻人物、或是新闻人物的新的动态等;过时的、陈旧的东西不能作为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 值:即新闻价值。新闻摄影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备新闻价值,没有新闻价值的照片也就没有新闻的传播价值。对新闻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直观判断是看它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具有接近性和趣味性,为广大读者所关注关心。 快:即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效性。一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能在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现其新闻价值;二是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速度要快。越是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对其报道速度越要快,越快新闻价值越高,信息的含金量越大。在信息时代,新闻媒体的竞争的一个重方面就是报道速度的竞争。谁先见报谁取胜,谁慢就遭淘汰,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快”提供了物质条件。 2、新闻照片的视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即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形象价值是衡量新闻图片质量高低的两把尺子之一,它主要由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所谓视觉冲击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指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②。新闻照片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睛,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的阅读愿望,就是要看其视觉冲击力的大些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画面的新颖程度。人们都有好奇的心理,越是新颖独特的东西越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需要摄影表现新鲜而独特的画面形象;其二是来自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从视觉心理角度分析,视觉刺激来自于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差异越大,刺激也越强,这也是为什么记者喜欢用鱼眼镜头来追求变形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是画面形象是否有真情实感。新闻图片要感染人,除了新闻事实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画面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注重情感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一大趋势③。新闻摄影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在具体的新闻事件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动作、心理活动。注意去捕捉事件过程中人物内心流露的情感情态,新闻照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活起来,画面才能活起来,才有可能使人可信而产生共鸣。 [FS:PAGE] 三是画面形象是否有浓烈的现场气氛。新闻摄影的现场规律制约决定了它只能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拍摄,因而对新闻现场的表现也十分重要,便于让人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环境条件,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这也是新闻形象的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新闻照片的可信度 一是报道要真有其事,防止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新闻摄影的报道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以虚假的东西欺骗群众,否则既会使人们对报纸产生不信任感,也会给社会造成混乱和危害。国内外新闻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弄虚作假的照片,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受到了读者和社会的谴责。 二是真有其人。新闻摄影的对象一定要是真实的新闻对象,不能因为被摄人物有缺陷或为了画面美观而随意调换被摄对象,更不能在后期制作中进行人物虚拟。 三要坚持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拍摄。不能怕苦怕累,不深入现场,也不能为了某种目的而改变拍摄场地,变换新闻事件发生的空间而造成失实。 四要坚持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拍摄,尤其要强调抓拍,尽量避免摆弄被摄对象,改变拍摄环境,还要反对事后补拍。新闻照片必须是现场抓拍的才能保证真实,经摆布、布置拍摄的、事后补拍的照片,无论画面质量多么好,掺了假的成分,可信度就不高。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我们不能记录一些假的画面来传播新闻信息、记录历史。 五要防止制作中出错,对不清楚的画面形象应注意核实,不要人为出错。更要反对在制作中使用“换头术”、“换身术”之类的做法制作假照片。尤其是用数字摄影系统,更要防止“合成”类假照片。 六要有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新闻要素不能缺少,尤其是关键性的要素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随意杜撰,有时必要的背景材料也要交代清楚。 4、新闻图片的制作质量 新闻图片的拍摄和制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照片本身的清晰度、表现形式、印刷质量等每一个方面要力求做得更好。那些清晰度高的、具有独特表现力的、印刷质量精美的新闻图片,总是能引起人们更高的阅读兴趣,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 (二)间接因素 影响新闻摄影传播质量的间接因素包括报刊媒体形象的好坏、照片占版面空间大些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等等。它们影响着报刊新闻摄影传播的效果。 1、媒体形象的好坏 媒体形象指的是媒体美誉度的高低。媒体形象好、被社会公众认知程度高,其传播信息容易被公众接受,其刊发的新闻图片也易于被公众认同;而媒体形象差、公众认可程度低,其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就低。媒体形象的好坏,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是媒体的主办机关的权威性。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机关报体制,决定了每一级党委机关报均有相当高的权威性而得到公众的认可,尤以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最高。 二是媒体的定位。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媒体形象,带来不同的可信度。比如党的机关报其形象高于行业报,行业报高于企业报等等。 三是媒体有无知名记者。媒体是哺育知名记者的摇篮,知名记者可提高媒体的影响力。知名记者犹如企业的驰名商标一样,是一个媒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名记者作品的影响力通常要高于其他记者,所以培养知名记者以提高媒体的形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 四是受到其办报风格、读者认可程度、公共关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办报风格,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但无论何种风格,都应该得到读者的认可,才有可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同时媒体还应注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舆论监督以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2、新闻图片刊发的时空环境因素 时空环境因素包括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两个方面。 时间因素:一是指新闻图片刊发的时效性。它不仅要求新闻图片刊发要及时、迅速,还要合时宜,选择最佳的报道时机。新闻图片报道要能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把它们形象地传递给广大公众;二是新闻图片报道要能真实、深刻、准确地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旨,真实地记录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报道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时,要善于利用新闻摄影这种形象传播手段形象地表现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FS:PAGE] 空间因素:指新闻摄影传播的物理环境。新闻摄影传播总是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使人对新闻信息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新闻图片要刊登在适合的报刊上,才能准确地覆盖读者群,也就是说要根据报刊的定位来刊发新闻图片。不同的报纸定位就有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读者群就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比如我们不能把有关农业机械、农畜牧渔、良种等新闻刊登在都市类报纸上,也不能把娱乐休闲等东西大量刊登在农村报上。 二是刊发新闻图片的版面容量、版面位置和尺寸大些不同的版面位置体现着不同的编辑意图,同时也能给读者以阅读引导和暗示。就其重要性而言,刊在头版头条就高于其它位置,刊在要闻版就重于其它版等。就其吸引力而言,照片尺寸越大,其吸引读者注意就越强。从视觉心理而言,读者喜欢看大尺寸照片,更喜欢看彩色照片,因为后者更能真实地反映世界。让照片处于版面的重要位置,国内外都有不少好的做法。比如美国《纽约时报》,它把头版当成报纸的橱窗,每天在这里展示当天最重要的国际国内新闻图片,而把关于这些事件的文字报道转到其它版去刊登。事件越重要,照片尺寸越大,甚至大到一个整版。在八十年代后期,美国等地的报纸上的图片与文字的比例已达3:7,头版达到1:1④。在我国,自“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提出后,报纸新闻图片的应用已有了极大的改进。不少好新闻照片大尺寸、大数量地占据了版面的重要位置,有的报纸规定头版必须有3—5张新闻图片。有的都市类报纸甚至头版就是一张大照片,极为抢眼。 3、读者的阅读心理 读者读报自有自己的阅读心理,符合其需要则阅读兴趣就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就好,反之,就会大大影响到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读者读新闻图片通常有获取信息的心理、求证的心理、形象需求的心理、审美愉悦的心理等。 获取信息的心理:这是读者读报的最基本的需求。任何一个读者都希望能从大众传媒中获得真实的信息或有用的知识,因而那些重要而新鲜、新奇而雅趣、真实而具体的新闻信息更易受到读者的欢迎。 求证的心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新闻照片的纪实性,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能起到证实作用,从而使读者由耳闻变为目睹,具有可信感。由于读者的这种求证心理,欧美等地报纸的重要报道,几乎都要配置照片,成为新闻真实性的佐证。 形象需求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爱看图像是人的一种本能。无论文化高低,地位贵贱,爱看图象的读者众多。特别是电视的普及,激发出了人们心中潜在的形象需求欲望,需要报纸向人们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新闻图片去满足人们这种心理。而新闻照片作为一种视觉新闻,由各种直观、立体、生动自然的形象所构成,其报道题材多、范围广,可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形象信息的需求。 审美愉悦的心理:社会大众接触大众传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感受。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都会把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当作文化享受,当作一件消除疲劳的乐事,因而那种新奇、雅致的新闻图片,具有幽默情趣,能带来轻松愉悦感受的照片,总是受到人们的关爱。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39 , Processed in 0.13551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