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艺术家方振宁数码建筑摄影创作展:穿越建筑表象

2007-4-15 10:56| 发布者:| 查看:698| 评论:0|来自:信息产业报

  如果不讲出来,站到这些作品面前,一个普通观众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摄影展,并且他们也不会太了解,画面上静谧的物体,是很多建筑大师著名作品的局部。 

  在丰联广场六层的墙美术馆,《界面—方振宁展》正在展出,30件以建筑为对象的数码摄影作品,被艺术家们认为,是借助数码相机为工具,表达艺术家独特创作内涵的平面艺术作品。 

  没有一个画面如实地反映了建筑的全部,而每一个画面又是均衡而完整的。这就是艺术家方振宁看待建筑的方式:永远深入到细节。他说,每追寻一个著名建筑,就是自己的一次心灵之旅,每拍摄到一个令他震颤的画面,就是达到了他心中的麦加。 

  在名为“表象与心象”的演讲中,他告诉观众们,他是一个热衷建筑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摄影家,镜头是他创作的工具,而著名建筑大师的作品是成就他艺术创作的平台,他要表达的,是穿越建筑表象之后,留在心中的永久的心象。他也告诉和他一样追逐著名建筑的人,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雷姆·库哈斯、赫佐格和德穆隆以及加德都有伟大的作品,而他所感兴趣的,不是停留在欣赏它们的外在,而是用眼睛和神经引领着镜头,提炼出存在于作品表象之内的深层信息。 

  “神居住在细部”,方振宁将诸多建筑界面抽象地提纯成一个画面。为了心中的意向,他有时候甚至让它们变换了颜色。贵不过万元的数码相机,在8年的时间中成就了百万张画面。策展人周文翰说,方振宁是他见过的最乐观地投入数码世界的艺术家,相机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高效率的、半自动的感官,不仅捕捉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也凝聚他最私密的生命经验。 

  关于艺术家方振宁 

  著名艺术家方振宁,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先后在《美术》杂志、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主流媒体工作。八十年代末移居日本,主要在东京和横滨从事艺术创作。从1990年开始创作极限和概念艺术作品,是中国最早从事极限艺术和数码摄影的艺术家。方振宁同时也是一位批评家,十年来撰写了百万字的艺术评论,评论范围极其广泛,涉及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 

  链接《界面—方振宁展》 

  著名艺术家方振宁在丰联广场六层的墙美术馆推出他的个展《界面—方振宁展》,共展出30件数码摄影作品,这是方振宁先生离开北京近20年来,首次在国内的个展。展出作品分三个系列:《墙和窗》、《蒙胧之旅》、《中国宅》。他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以静态的角度与这些经典建筑进行对话,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展览。《墙和窗》是以大师建筑作品为对象;《蒙胧之旅》记录了他雨天车中偶遇的景象;《中国宅》是他对徽州建筑的光影解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36 , Processed in 0.06950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