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当然,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一个叫杰克·凯鲁亚克(Jack Nerouac, 1922—1969)的美国青年用3个星期的时间将他几次横跨美国大陆的故事倾泻在120英尺长的卷纸上,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在路上》,这本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书同样波及到摄影和电影,一些文艺青年怀着对那种生活的向往上了路,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的“美国人”,斯蒂芬·肖尔(stphen Shore)的“美国表象”,包括近年的阿莱克·索斯(Aes Soth)的“沉睡密西西比”,都是公路摄影的典范。公路就像现实被撕开的一道口子,公路摄影的灵魂在许多摄影师的影像中都有或隐或显的体现。2006年,《在路上》出版50周年前夕,又一个摄影师开着一辆二手车出发了,从2006年2月21日至8月26日,四川的自由摄影师骆丹在31 8国道驱车18000公里,他在拍摄手记中写道:“我的确是,百分之百的在路上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将是一个真正的个体,有着独立和自由的灵魂,我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在前面广阔的空间里,随性发挥,自由驰骋。我可以任何事情都不想,只要去行动,感知,体验在路上给我带来的种种奇遇。” 中国公路沿途的丰富性绝对超过美国,在路上意味着逍遥、奇遇、危险与未知并存,对摄影而言,则更多地意味着是被题材驾驭,还是驾驭题材…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国道。——编者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46 , Processed in 0.07183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