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虚假新闻:零容忍!

2007-7-23 11:23| 发布者:| 查看:683| 评论:0|来自:东方网

    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这回靠一只“纸做的包子”大大地“透明”、空前地出名了。这则虚假新闻遭到全国舆论的口诛笔伐,表现了社会对新闻造假的愤慨和绝不容忍的态度。中国记协的反应之快、观点之鲜明也是罕见的,它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了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在诸多的议论中,我很赞同一个观点,即这个新闻界的丑闻之所以产生,与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对新闻报道上的弄虚作假姑息迁就、过度宽容不无关联,以至于出现这种完全无中生有、为所欲为的恶劣行径。

    国外对虚假新闻的“零容忍”,很值得我们做深层次的思索和探讨。

    今年3月,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起新闻图片失真风波。《托莱多刀锋报》刊登了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一幅棒球赛场照片,有人将这张照片与其他摄影记者拍摄的同一现场画面做了对比,发现在其他摄影记者的画面中,在一块布幅下都有一个穿着蓝色牛仔的人的双腿露出来,唯独《刀锋报》刊登的镜头里没有这一“多余”的细节,显然记者对“原生态”的照片作了修饰。

    随即,《刀锋报》进行了图片更正并向读者道歉,同时展开了调查,发现这个记者今年1月以来所提交的947幅照片,其中有79幅照片经过了数码修改,被修改过的照片中,有27幅同时发表在该报纸质版和电子版上,另有31幅只发表在该报电子版上。于是这个摄影记者马上提出了辞职。《刀锋报》副主席、执行总编Ron Royhab发表一篇题为《一个基本原则:新闻照片必须讲述真实》的告读者书,其中写道:“读者问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种无关紧要的修改看得这么重,这有什么错?我们的答案很简单:这种行为是不诚实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新闻必须准确呈现真实。”

    其实,《刀锋报》的这个摄影记者是一个老记者、名记者,获得好多奖项,而且,他的造假也并非那么复杂和恶劣,他对图片的修改通常仅仅是“抹去图片中不需要的人、树枝、杆、电线、电源插孔以及其他背景物件。而在某些图片中,他添加一些物件,包括树枝、灌木丛等。”但是,即使这些“无关紧要”“无碍主旨”,只为了“突出主题”的造假,也是不能容忍的。该报坚持认为:“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刀锋报》的读者期望看到的是对新闻事件的准确报道。因此记者和编辑不允许通过篡改引语或者修改事件来增强其戏剧性效果。摄影记者和摄影编辑不能以数码手段修改照片内容以使影像看起来更具有冲击力或艺术性。”“既然你可以修改照片上一个微小的细节,是不是也可以修改一个更大的地方呢?根本就不应该进行任何程度的修改。”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新闻界的共识。早在1991年,面对数码时代的到来,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就制订了一个“数码处理的伦理道德规范”,其中规定:“作为记者,我们相信,准确是我们职业的指导原则,因此,我们相信,无论以任何手段修改图片内容都是欺骗大众的错误行为。作为摄影记者,记录社会、将社会影像作为历史纪录进行保存是我们的责任。数码技术的出现对于影像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摄影记者协会重申我们的基本伦理原则:准确是我们职业的基准。我们相信,追求公平准确的新闻摄影准则应该成为衡量如何进行数码摄影的标准,修改新闻摄影内容违背了我们的伦理标准。”这个协会所有成员都必须签字作出承诺。《托莱多刀锋报》正是其成员之一,因此他们对摄影记者的不诚实行为,理所当然地表示了“零容忍”。

    请看,连“细枝末节”的修改都不容许,还能容忍凭空捏造的“新闻”吗?恪守新闻的真实性,维护新闻与生俱来的秉性,是新闻记者天然的使命、神圣的职责。但是,这种意识在我们这里是太薄弱了。在一些报社一些记者手里,类似在照片上消除一个“多余”的细节之类的“小事”,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绝不会有一丝不安和内疚的。至于拍摄新闻照片、采制电视新闻时的摆布、导演,采写新闻报道时的夸大、编造,简直是“职场潜规则”、“公开的秘密”了。难怪年年喊着新闻打假,假新闻依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难怪北京电视台的那个“临时编导”为了一己名利,竟敢悍然斗胆“编导”出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假电视新闻!这种新闻工作和胡作非为的恶搞何异?而这还仅仅是被彻底揭露的一起“全假”报道,其他“半真半假”、“真里掺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隐蔽的、未被戳穿的“假货”,难道还少吗? [FS:PAGE]

    “纸做的包子”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沉重、太苦涩、太深刻的教训。揪住不放,举一反三,切实地、断然地对一切掺假、造假的新闻实行“零容忍”,刻不容缓了!一旦被发现,应该绝没有“下不为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21:57 , Processed in 0.14977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