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城市切片:四个人的私人视角

2007-7-26 15:20| 发布者:| 查看:659| 评论:0|来自:珠海特区报

  潘泽新、王坚、刘向和胡建文,他们在网络内外互相勾结并达成举办四人联展共识的。他们代表一个群体的视觉表达,代言了一种群体的价值观,表达了一种群体的集体存在感,发现与寻找与自己相同价值观的人,确立自我的价值,张扬个人主义。
  本报记者李有财/文
  在潘泽新、王坚、刘向和胡建文眼中,珠海已进入一个全民摄影的大时代,他们不喜欢谈影像的艺术方式,吸引他们的字眼是“纪实摄影”。
  从记录到反思,纪实的力量逼人正视
  其实,珠海摄影一直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条是沙龙摄影,另外一条就是纪实摄影。珠海的沙龙摄影由新闻界、广告界和摄影协会构成;而记实摄影,更多表现出它的私人性和无功利性,因而也独树一帜。
  在珠海摄影史上,“沙龙摄影”一直占据主流,最初的纪实摄影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瞬间,但那只是记录。至于纪实摄影什么时候真正开始起步,这还是一个悬案。
  但到了2000年以后,纪实摄影在全国出现了一个转折,在山西平遥举行了几次国际摄影展览,那是一个大师和菜鸟鱼龙混杂的地方。对镜头啊机型啊几乎一无所知的潘泽新说,尽管创作人身份各异,但在学术上、在全国的影响力方面,纪实摄影已经开始超过沙龙摄影。
  那时,纪实摄影师们开始由纪实本身转入更加成熟的思考,更加把注意力转移到镜头之后,由关注“人”到关注“主题”,注重“反思”,在主题意识的强化之下,更加成熟地运用摄影的视觉技法和技巧。
  王坚说他自己的作品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他把镜头对准重庆,对他所见的形象“立此存照”。他说,2000年以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了微妙变化。主流摄影圈内,人们开始对摄影重新进行反思,逐渐把影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或爱好;同时,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读图时代”,影像成为最具冲击力、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纪实的力量让摄影师不得不去正视并选择这种方式。
  刘向说,其实从90年代开始纪实摄影在中国已经慢慢走向主流,只是珠海的纪实摄影师比较少,但是这些人大多出身摄影专业,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对珠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更加关注,更偏重于独立思考,坚持对一个主题进行长久的跟踪拍摄,这样,他们的影像价值本身就充满了人文含量,人文价值自然超越了沙龙摄影。<br>&nbsp;&nbsp;&nbsp;&nbsp;协会里的沙龙摄影再难承载人文思考
  哪怕是随即拍摄,毫无目的,这四个人对记实摄影的价值都采取高度肯定的态度。王坚和刘向,这两个长期记录“城市切片”的摄影师说,对于珠海这样一个二十多年的移民城市,需要有人以私人的独特视角来记录它的变迁,至于这其中是否有传世力作,那还要让历史来说话。
  王坚认为,这首先是一个需要后人去评说的概念,它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现在只能说,在珠海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影像真正记录了珠海变迁的文化特征,以及社会中人的生存形态、行为方式、情感状况。至少,纪实摄影记录了这些历史,不管它们以后能否成为传世的精品,至少现在看来,对珠海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它有特别影像价值。<br>&nbsp;&nbsp;&nbsp;&nbsp;刘向补充说,也就是讲,相对沙龙摄影,纪实摄影成为精品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人们已经开始从影像的本质来分析事物
  潘泽新说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拿着相机四处转悠的普通人,他知道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在四处转悠,不时把那些司空见惯的流动景象用相机固定下来。
  但他认为,从这些人身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今天的人们对影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已经开始从影像的本质来分析事物,从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镜头了。当看到镜头下的人、这座城市的变迁,人们能够更加注重人文含量,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唯美,追求一种形式的表现或是光影效果。年轻或年老的的摄影师们,从光影效果中慢慢走出来,回到社会的本来面目,真实、客观地对待镜头前的珠海,或者别的任何城市。[FS:PAGE]
  作为一个栖身沙龙摄影谋生的广告人王坚,他认为在这个变化如此迅速的城市,早期影像却留下太少,以至于没法用比例来衡量。这是件太遗憾的事情,但珠海摄影的发展并未划上句号。这个城市的飞快变化,以及人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着每一个人也包括摄影师。因此,这些“拿着相机四处转悠的人”,更加应该珍惜镜头下的一切,并有责任将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记录下来,传达出拍摄者眼中的珠海以及他的思考。他说,这是目前的纪实摄影紧迫需要去做的。

进入展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22:13 , Processed in 0.07129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